電影見多了,但是你見過10個小時的電影嗎

在大熒幕上拍美劇,就只有這哥倆了!只留下草地上的蹄印,和滿目瘡痍的上坡,刻畫下殘酷的人生足跡。2014年,科恩兄弟帶著1997年獲得第69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原創劇本《冰血暴》進軍小熒屏時,觀眾對於它是這麼評價的:

“這不是電視劇,這就是一部10小時的電影。”

電影見多了,但是你見過10個小時的電影嗎

▲2014年劇版《冰血暴》

2018年,科恩兄弟帶著25年來創作的6個小故事登陸院線,於是《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這樣的集合式電影應運而生。

“這是電影,但也是一集20分鐘的美劇。”

電影見多了,但是你見過10個小時的電影嗎

▲《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海報(以下簡稱《巴斯特的歌謠》)

《巴斯特的歌謠》由6個部分組成,本來科恩兄弟打算構思一部流媒體平臺上播出的美劇,後來進行了縮減,拍出了一部連貫的影片,講述了一系列美國邊境上的故事,每一章都獨立成篇。

我認為不能把《巴斯特的歌謠》單純的定義為西部片,因為它更像是一出時代劇。

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英雄救美”,也沒有亡命之徒的“浪子回頭”,六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在試圖揭示那個精彩紛呈的年代。

雖然相較於長篇六個故事在體量上都很輕巧,卻能帶給觀眾不輸於同類型電影的韻味。

這一切的緣由,均和科恩兄弟息息相關。

電影見多了,但是你見過10個小時的電影嗎

《巴斯特歌謠》是一部帶有濃重科恩兄弟風格的電影。它的配樂引人入勝,音樂品味無出其右;

它的場景極其考究,波瀾壯闊。每個故事都以壯觀的風景作為拍攝背景——群山、河流以及廣闊的平原。

它的故事凌厲乾脆,情理之中,卻又意料之外;雖然沒什麼特別深刻的主題,但都展現出了人生的無常性。

科恩兄弟的世界裡不存在什麼浪漫,一直就是荒誕與黑暗。

電影見多了,但是你見過10個小時的電影嗎

當看慣了好萊塢大片的觀眾們第一次看科恩兄弟的作品時,可能一時間很難明白影片在講些什麼。

是在講一個詭異的故事,還是在揭示底層人物的生活狀態?是表達一種卓越不凡的思想,還是在揭示政治歷史的醜聞?

科恩兄弟的作品就是這樣,你很難解釋電影中那些帶有魔幻色彩的黑色風格,它們荒誕,戲謔,同時充滿力量,引人深思。

那些與好萊塢大片截然不同的敘事手法、營造了一個又一個獨具魅力的個人影像世界。

這無疑就是天才所拍攝的電影,他們不在乎電影是否受人喜歡,天才永遠只做自己。所以電影所散發出來的那種獨特氣質與魅力,讓眾多影迷深深著迷。(說的就是我!)

電影見多了,但是你見過10個小時的電影嗎

▲科恩兄弟

就讓我們就跟隨《巴斯特歌謠》那悠揚的西部歌聲,來一窺科恩兄弟的是如何把“美劇”拍成電影的。

篇幅越短越精悍

電影見多了,但是你見過10個小時的電影嗎

不客氣的說,《巴斯特歌謠》給所有想當編劇的人都好好上了一課,什麼才是真正的好故事。

2個多小時講6個故事,平均每一個20多分鐘,除了要交代清晰的主角以及故事背景,人物動機以及衝突矛盾都要夾雜在其中,同時每一條都必須非常明確且快速的方式被呈現出來,這無疑考驗著編劇的功力。

然而科恩兄弟用6種風格迥異、視聽語言截然不同的方式來展現他們的創作技巧。

電影見多了,但是你見過10個小時的電影嗎

相較於長篇電影,20分鐘左右的時間是不足以講完一整個故事的,但每一個長篇故事的背後均又由無數個小的事件構成。

選擇將某幾個事件填充、擴大,讓它服務於劇情、人物就是短片作品的精髓所在。

正所謂越短小就越精悍,短片相較於長篇,必須要在最少的事件中展現儘可能多的元素,人物性格和環境背景都可以在單一的事件中得到儘可能多的體現。

電影見多了,但是你見過10個小時的電影嗎

在第一個故事中,導演利用兩場酒吧的事件打造了一個性格複雜,靈活多變的牛仔形象。

在第一間酒吧中,牛仔溫文爾雅、彬彬有禮,但酒館的人卻刻意刁難,這本身並不是一個特別大的衝突,但是牛仔依舊不留情分的殺光了所有人。

此時,角色表面謙和、內心殘暴的本性被暴露無遺。

而在第二間酒吧中,當卸下武裝的牛仔面對用槍指著他的敵人時,他又用一種天馬行空的方式擊殺了對手,內心卻沒有任何的波瀾,依舊喝著酒唱著歌。

於是,一個戰無不勝、表面樂觀善良、內心狂暴狠毒的多面牛仔形象就被塑造了出來。

電影見多了,但是你見過10個小時的電影嗎

除了擅長利用事件塑造去人物,導演還擅長利用電影的獨有視聽語言去講故事。

第三個故事的主題名為“慈悲是強求不來的”

先天殘疾的演員和擁有一個舞臺車的男人不斷流浪演出討生活,但當收入不斷減少,其他舞臺車的生意日漸興隆時,倆人之間的關係發生了難以言喻的變化...

這個故事,沒有打鬥,沒有暴力,甚至沒有對話。

那些只屬於內心的細膩變化與悲哀,被鏡頭無情的記錄下來,電影是用畫面講故事的,一切都盡在不言中。

電影見多了,但是你見過10個小時的電影嗎

長篇講故事,短篇講事件

作為劇作中承載著衝突與翻轉的關鍵點,事件也許是單一的,但它卻至關重要。每一個事件必須起承轉合、環環相扣,方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科恩兄弟天才般的劇作方式,值得每一個電影愛好者仔細揣摩並學習。

電影見多了,但是你見過10個小時的電影嗎

科恩兄弟註定是電影界的奇才。《巴頓芬克》《冰血暴》《缺席的人》三奪戛納最佳導演的戰績前無古人;《老無所依》更是包攬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三項大獎。

他們可能不是好萊塢最受矚目的導演,但他們絕對是這電影殿堂中的天才。

那些對音樂的獨特品味,對宗教、哲學的深入理解,對現世荒謬感的懇切認同,能夠激發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幻想主義。

就像《缺席的人》說的那樣:

“事物因你的觀看而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