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現代量產藝術

普通人的現代量產藝術

記得幾年前,第一次租房的時候,我面臨著一個選擇

兩個房間,不同大小,我選了小的那間。

為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小的那間更好看一些。

一架1米2寬的,一個小書桌,一把椅子,就是房間裡的所有陳設。

我住進去後想過,是什麼讓我甘心生活在這個狹小空間裡。

花一秒鐘打量整個房間之後,目光落到那把椅子上。

那把椅子大概長這樣:


普通人的現代量產藝術


我知道,在很多地方見到過像這樣的椅子。

它總是出現在各種現代風格空間中。

普通人的現代量產藝術


普通人的現代量產藝術


普通人的現代量產藝術


普通人的現代量產藝術


看到這個椅子,似乎一下就能感受到簡潔舒適北歐風格,整個室內空間變得年輕而自由

當時,我一定也是這麼覺得的。

但是,這個時常出現在北歐設計風格中的百搭單品,實際上來自美國,來自一個上世紀的愛情故事(但可能不是你想象的那種)。

01

1940年,兩個還不知名的年輕建築師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舉辦的設計競賽中,以自主設計的膠合板椅獲得了大獎。

兩人分別是查爾斯·伊姆斯(Charles Eames)和埃羅·沙裡寧(Eero Saarinen)。

前者就是故事中的男主角

普通人的現代量產藝術

查爾斯·伊姆斯

一年以後,查爾斯與當時的妻子凱瑟琳離婚,娶了畫家蕾·凱澤

(Ray Kaiser)為妻,查爾斯與蕾後來成為著名的伊姆斯夫婦

普通人的現代量產藝術

蕾·凱澤

主修繪畫,師從德國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漢斯·霍夫曼(Hans Hofmann)。

她有著對抽象視覺藝術的敏銳感知和對

色彩的天才運用。

兩人相遇在克蘭布魯克,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查爾斯和蕾之間擁有十分熾烈的情感,從那時開始,一直用十分真摯的情書通信。

查爾斯給蕾的信中,有寫到,兩人可以在未來成為一起合作的藝術家,他和蕾之間不僅是男女愛情,更是一種相互彌補的創作夥伴關係。

那時查爾斯已經結婚生子,但這並沒有阻擋他和蕾的感情。

普通人的現代量產藝術

查爾斯寫給蕾的求婚情書


之後將近四十年的婚姻生活中,充斥著兩個人豐富的創作

1949年,在洛杉磯西區,他們設計建造了伊姆斯住宅(又名第8號案例住宅),成為了現代建築設計中的經典案例

普通人的現代量產藝術

伊姆斯住宅

這所房子位於一大片草坪之上,面向太平洋,伊姆斯夫婦之後一直在這裡居住生活。

普通人的現代量產藝術

在那個年代,這所房子打破了傳統居住空間形式,夫婦倆在簡單的方形體塊中佈置了各種傢俱和物件。

每一個牆面,甚至是天花板,在蕾眼中,都是畫布,對她來說,一切設計都是繪畫的

延伸

雖然讓人眼花繚亂,但仔細觀察,每一處都精巧和諧,這裡彷彿是他們的藝術品陳列館

他們的創意時常天馬行空,有一次朋友到家中做客時,用餐至甜點環節,他們端上了三碗花,作為一道視覺甜點供大家欣賞。

當然,有沒吃飽的朋友會鬱悶地想“這人的腦子裡面在想些什麼!”

普通人的現代量產藝術


在生活中充滿創意不算什麼,在工作中,他們才是碩果累累

如果現在去查詢伊姆斯夫婦,你會發現他們不僅是傢俱設計師和建築師。

他們涉及的領域還有玩具、平面、攝影、展覽、電影、教育,工作範圍似乎沒有邊界

這許許多多的成果,都誕生於加州威尼斯海灘的華盛頓大道901號,伊姆斯夫婦工作室。

普通人的現代量產藝術


每一個來到工作室的人都會覺得,這裡不像一個設計事務所或辦公室。

到處是草稿、便籤、模型、原材料等等。

應該是一個設計師的遊樂園

就在這樣紛繁而又充滿樂趣的環境中,夫婦倆用創造力踐行著他們的設計目標:

給更多的人們帶去最美妙的視覺體驗。



02

而這一切的開始,就是那把椅子,伊姆斯椅

還記得前面說的查爾斯和朋友沙裡寧參加的設計競賽嗎?

他們獲獎的膠合板椅就是後來伊姆斯椅的原型

當時的要求是設計出成本低、能大批量生產的產品。

儘管獲了獎,但由於無法一次模製成型,這把椅子始終無法大規模量產

經歷了很多挫折後,沙裡寧最終離開了這個項目,可查爾斯不願放棄。

後來,蕾與查爾斯成為搭檔,做出的最浪漫的舉動,就是完成查爾斯的心願。

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兩人來到洛杉磯,尋求能夠大批量生產複合曲線造型的模製膠合板的辦法。

但一切並非那麼順利。

那時是1942年,正值二戰,原材料十分稀缺,哪怕找到了模製機器,批量生產仍然遙遙無期。

就在那時,美國海軍需要改進原有的金屬救護夾板。

伊姆斯夫婦看到了這次機遇,用正在研究的膠合板設計出了一種新型夾板,並組建團隊,成功生產出了15萬套成品。

戰爭結束後,他們回過頭來,將之前的經驗用在了膠合板椅的項目上。

這一次,查爾斯和蕾在設計時更加謹慎。

從對使用者的調查分析入手。

他們瞭解了各種各樣的身材和坐姿,進行了大量的測量和計算。


普通人的現代量產藝術


普通人的現代量產藝術

漸漸地,伊姆斯形成了一種在實踐中學習的設計方法,這種方法後來一直沿用。

經過無數次反覆嘗試,這項伊姆斯椅研究終於在1946年有了進展。

他們開始與赫曼米勒(Herman Miller )公司合作,以“

用最少的資源為最多的人做最好的傢俱”(make the best for the most for the least )的戰後新時代理念聲名鵲起。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工作室創造了更多系列的伊姆斯傢俱,這些設計進入了大大小小的家庭中,成為了戰後生活文化的一部分。


普通人的現代量產藝術

伊姆斯網站上展示的部分作品


03

然而,儘管查爾斯和蕾一直以搭檔的身份合作,但在那個社會女性意識尚未被重視的時代,在公眾心目中,蕾始終只是查爾斯背後的女人

有些經常聽到“查爾斯和蕾·伊姆斯工作室”的人甚至認為,查爾斯(Charles)和蕾(Ray)是一對兄弟。

無法否認,查爾斯的確是工作室的領頭人,但蕾在創作中的分量是完全無法忽略的。

十分新派的現代主義思想,讓查爾斯專注於結構、功能、材料和簡潔統一的形式等等方面,可他缺乏對色彩的感知人文的表達

蕾的藝術天賦彌補了他。

在他們的作品中,兩個人的貢獻是並駕齊驅的。

可是,在當時的普遍觀念中,事業都是屬於男人的,蕾的成就似乎被無聲無息地抹去了。


普通人的現代量產藝術

後期,隨著伊姆斯工作室的成功,有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開始與夫婦倆合作。

作品逐漸側重於思維的表達和啟發,物理學和數學在其中開始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擅長美學的蕾卻發揮不了多大作用了。

然而,工作上的邊緣化並不是唯一的打擊

當時,各方面都十分出眾的查爾斯擁有著吸引異性的非凡魅力,他也自然而然地在蕾之外,找到了新的激情火花。

但蕾除了默默承受了這些傷痛,她無法做出別的選擇。

多年以來,在以情感為中心的很多方面,蕾是非常依賴於查爾斯的。



04

查爾斯於1978年8月21日離世。

這之後,成了工作室的負責人,她不願就這樣關掉工作室。

重新振作後,她執著地擔負起了曾經的名望留下來的巨大的責任。

但沒有了查爾斯,工作室最終還是無法繼續開下去。

901號的時代結束了。

幾十年來海量的作品資料文件,現已存放在國會圖書館中。

但蕾並沒有就此銷聲匿跡

新的一代人在高大的查爾斯身後的陰影中發現了她。

這麼多年後,蕾的聲音終於得到了大家的重試,她甚至成為了許多女性的榜樣

在人生的最後階段,蕾終於成為了人們心中另一個伊姆斯


普通人的現代量產藝術



05

也許查爾斯和蕾之間並不是標準的感人愛情故事。

如今故事已經落幕,但他們的作品仍然在產生影響,並繼續影響下去。

直至今天,和所有經典設計一樣,伊姆斯椅依然沒有過時。

它的設計理念仍然激發出新設計師的靈感,它依舊是室內空間中受歡迎的單品。

它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是工業與美的結合,是查爾斯與蕾的結合。

正因為這種共生關係的存在,藝術不再只是上層社會的消遣

之物。

普通大眾也可以擁有富有藝術美學價值的用品。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值得變得更加美好,也因此變得更美好。



注:蕾在1988年8月21日逝世,查爾斯十年忌日的同一天。


普通人的現代量產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