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谷》不是一個遊樂場

《歡樂谷》不是一個遊樂場

是否願意為了安穩與美好,失去整個世界的顏色?

我小時候很喜歡看電視,當然,現在也看,只不過大多數時候換成電腦和手機了。

家裡沒人的時候,搬著小板凳,坐在電視機前一遍又一遍地看還珠格格,這是我小學一年級暑假的記憶。

經過設計編排剪輯的電視劇和節目,總是比真實世界美好且有趣的多,如果那時讓我選擇,我肯定寧願一直生活在電視中,這種想法在我心裡存在了很久。

所以多年後,當看到《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時,我可能比別人更驚喜和好奇。

《歡樂谷》不是一個遊樂場

這部已經公認的奇幻神作在豆瓣上保持著9.3的高分,藉由人生電視真人秀的新奇設定,不僅延伸出對娛樂、媒體、社會的探討,還昇華到了人性的高度。

因為具有深刻的啟發性,它一直被很多人奉為人生必看經典。

任何一種藝術啟蒙,都是從傳世經典或大師作品開始的。

於我,電影也是這樣。

電影大門打開伊始,像《楚門的世界》這樣的作品自然而然地成為觀影必選,在初嘗腦洞大開的故事情景後,我總是不知滿足為何物,想要看的更多。

之後的某一次,尋著《楚門的世界》的線索去找電影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部同年上映,而且題材有相似之處,評分也不低但相對冷門的影片

《歡樂谷》(Pleasantville)。

《歡樂谷》不是一個遊樂場

01 歡樂谷不只是遊樂場

我承認,一開始是被這個電影的名字吸引到注意力的。

但事實上,它和那個大家熟悉的遍佈各大城市的主題遊樂場沒有

半毛錢關係。

這裡說的“歡樂谷”指的是一檔黑白電視節目:

節目中虛構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人人安居樂業的世界,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小鎮大小,這個小鎮就叫做“Pleasantville”(歡樂谷),節目的主要內容就是以巴德一家為核心的小鎮居民的生活。

《歡樂谷》不是一個遊樂場

同看還珠格格時的我一樣,電影中的主要人物大衛,也不勝其煩地一遍遍觀看“歡樂谷”這個節目的重播。

這是他最大的愛好,他不僅對節目內容瞭如指掌,連裡面的臺詞都能一字不差的說出來。

“歡樂谷”之於大衛,就如科幻之於謝爾頓們。

生活中,大衛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和媽媽妹妹住在一起。

《歡樂谷》不是一個遊樂場

大衛

在家裡,媽媽對他缺少關心,在學校,妹妹一心只想要變得受歡迎,課堂上,老師講的都是現實生活的有多糟糕。

《歡樂谷》不是一個遊樂場

妹妹

大衛自己一直是個有點書呆子氣質的小透明,不敢和喜歡的女生說話,日常活動就是和同學進行有關“歡樂谷”的益智競答。

進展到這,影片還只是常見的青春生活劇節奏,直到一個神秘的電視修理工的造訪。

奇幻的事情發生了,他和妹妹進入到電視裡,穿越到“歡樂谷”小鎮上,身份變成了巴德和巴德的妹妹

《歡樂谷》不是一個遊樂場

進入電視的兄妹

接下來的故事,就圍繞兩人給這個烏托邦世界帶來的

影響展開。

按照一貫的套路,這個看似歡樂的地方肯定不只是表面呈現的那樣,兄妹倆也確實發現了很多異常:

除了世界是無彩的,書頁是空白的,這裡還從不下雨,氣溫從來不變,而且沒有火的存在,沒有危險,沒有失敗,沒有混亂,一切不好的東西都不存在,這裡的人甚至不需要上廁所。

這樣的設定一出現,大概就能猜到接下來的劇情走向了。

外來的兄妹兩人慢慢讓小鎮起了變化,色彩開始出現在這個黑白世界中。

從年輕人開始,人們一個接一個,內心世界被不斷的啟發,越來越多的人變成了彩色的。

當最為保守的鎮長都變成彩色的之後,歡樂谷的世界徹底完成從黑白到多彩的蛻變

到此,兄妹倆的使命達成,在這一過程中經歷

成長的二人也找到了自己以後的道路,妹妹留在了歡樂谷,大衛則回到了現實生活中。

整個寓言風格故事的結尾看起來相對傳統和平淡,這也註定了它比不上《楚門的世界》

但除非以情節取勝的電影,只注重故事的結局其實是捨本逐末

因為不難發現,《歡樂谷》的閃光點其實在它點到即止的對社會和人心的揭示中。

02 黑白分明的世界


藉由電視節目這一載體,影片十分合理化地創造一個黑白烏托邦社會,歡樂谷的存在,一開始就是逃離現實生活的精神避難所

因為日常的無趣、煩悶、挫敗,我們總會渴望不一樣的生活,想要世界變得更美好,這種美好可以指

家庭更和睦,社會更團結,生活更富有……

歡樂谷就是一個這樣比真實世界更美好的假想地,我們像大衛一樣,可以將自己的所有精神情感寄託於像這樣的虛構的世界。

《歡樂谷》不是一個遊樂場

《歡樂谷》不是一個遊樂場

《歡樂谷》不是一個遊樂場

這個單純的地方只呈現出美好、安穩和快樂,這些特質幾乎是大多數人生活裡追求的目標。

但如果像大衛兄妹的經歷一樣,所有的安穩和美好從想象降臨為現實的時候,世界的荒誕

便會慢慢突顯出來。

黑白作為基調,象徵了所有不符常規、不合人性的狀態,那麼在歡樂谷中,這種狀態是先天如此還是後天改造而成,我傾向於第二種。

如果這裡本沒有彩色的基因,僅憑兩個外來人的啟發,“上色”的過程也不可能達到像“傳染病”一樣的效果。

那麼可以認為,歡樂谷的居民在自願或非自願的情況下,用豐富的色彩交換了單一的安穩生活,將個人的特質深埋於內心,以獲得外部社會機器的穩步運行。

但剝奪掉多樣化的色彩,只留下一個黑白分明的簡單世界,是粗暴又荒唐的,是某種意義的粉飾太平,即使原本是歡樂谷擁護者的大衛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所以,他的行為開始與之前一味地維持歡樂谷的“

正常”背道而馳,在他的作用下,居民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而且由一個一個被上色的人體現出來。

《歡樂谷》不是一個遊樂場

《歡樂谷》不是一個遊樂場

如果說,一開始歡樂谷就由電視節目瞬間轉化為真實世界,那麼裡面的人後來也逐漸跟上腳步,並完成了從人物到真人的轉變

這是一個自我發現、內心歸位、接受好與壞的真實存在的成長過程,對歡樂谷裡面的人或是外面的人,都是如此。

而這個心靈成長過程的具體表象就是色彩

03 色彩的崛起

《歡樂谷》不是一個遊樂場

從第一朵紅色玫瑰的出現,到整片天空的湛藍,色彩的崛起之路是一段從弱到強的變革旋律。

一百個白中,出現一個黑點,是異,是新穎和驚訝,十幾個黑點,是少,是對立和威脅,八九十個黑點,是多,是真理和強權。

一開始歡樂谷中各種異象的出現,動搖了象徵傳統權威鎮長和一家之主父親的穩固地位,而母親作為長期被抑制的家庭主婦,和色彩這一主題在處境上有共通之處。

所以在影片的發展中,除了兄妹兩人,對母親的著墨更多。

當大衛為母親化妝,來掩蓋掉已經獲得的色彩時,社會對少數派的惡意,弱者內心的掙扎,在這個鏡頭裡展露無遺。

《歡樂谷》不是一個遊樂場

後來,彩色一方的勢力不斷壯大,雙方的矛盾在法庭審判橋段中到達了激化的頂點。

此時,觀看席的下面是黑白,上面是彩色,勢均力敵,但我們知道,勢頭正猛的彩色派還沒到達它的巔峰。

《歡樂谷》不是一個遊樂場

當大衛一步步瓦解掉父親乃至鎮長的黑白陣線時,色彩已經從弱者變為了新的強權

最後鎮長倉皇而逃,色彩佔據了所有人,佔據了整個小鎮,佔據了一切。

《歡樂谷》不是一個遊樂場

這整個過程充滿了對歷史現實的映射:

人們因顏色不同產生的排斥,兩種陣營之間的衝突,由不同的價值觀念引發的暴力和破壞,傳統強權對新興事物的鎮壓,非己即敵的狹隘和激進……

色彩戰勝黑白,新戰勝舊,皆大歡喜之後,又會發生什麼呢?

就像電影中最後的對話一樣,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歡樂谷》不是一個遊樂場

《歡樂谷》不是一個遊樂場

《歡樂谷》不是一個遊樂場


圖片來自電影相關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