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何不對孟加拉動手?全因其人口太稠密,印度實在是有心無力


提及印度這個國家,幾乎世界人民有目共睹,

除了窮點,落後點之外,還有著極大的野心:總想恢復自己當年被英國殖民時的宏偉與寬廣。也正是因為如此,印度看哪個鄰居的土地都有點像自己的,所以總是忍不住要去插一腳,或者伸一手。這不,錫金便成了印度的“盤中餐”,所以世界人民開始擔心孟加拉了。

印度為何不對孟加拉動手?全因其人口太稠密,印度實在是有心無力

為何錫金會成為印度餐桌上的“食物”?錫金人表示很無奈

錫金,其實一度是中國的管轄之地,在大清朝時,錫金是俯首稱藩的小國,根本不在我們國人的眼裡。

當時的錫金被稱為哲孟雄王國,後來鴉片戰爭爆發,大清的實力孱弱不堪,以至於那些藩國開始自治起來。而英國看準了哲孟雄王國,就此將其殖民了。這在歷史中是有記載的,1890年的時候,英國還與大清朝特別簽訂了接管哲孟雄的合同:《中英會議藏印條約》。

但二戰之後不一樣了,大清也亡了,各國也都忙著自己發展經濟,造福百姓了。結果,印度便開始打起錫金的主意來了。

自然,錫金之所以被印度惦記,絕對不只是他們愛人家的地盤,實在是錫金的戰略位置非常有利。錫金作為印度、中國的鄰居,就位於印度西里古裡走廊,這個位置被政治家們視為印度的“咽喉”,假如中國與印度開戰的話,這個地方勢必就是戰備前沿。

印度為何不對孟加拉動手?全因其人口太稠密,印度實在是有心無力

如此重要的地方,印度自然是念念不忘的。所以,印度曾在1947年與錫金簽下了《維持現狀協定》,也就是承認錫金的國家獨立主權。但事實上,印度卻對錫金國家大會黨進行了操控。

至1949年,印度開始朝錫金駐軍了,因為這時的錫金首相變成了印度的拉爾。而且印度還像模像樣的與錫金簽下了一個《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的協議,印度拍著桌子說:以後就由我們來保護你錫金的安全。

雖然錫金很不高興,但作為一個小國又能如何呢?於是錫金的經濟、外交,甚至國防,都換成了印度當家,錫金所謂的獨立主權在哪裡?不知道,反正印度如同當年封建社會的權臣一般,一家獨大了。

至1975年,印度更加有恃無恐,直接對錫金內政進行操控,錫金的國王是胳膊擰不過大腿,最終被人家給廢掉了。印度又來了一次所謂的民主投票,結果錫金便在全民“同意”的情況下,變成了印度的一個邦。

印度為何不對孟加拉動手?全因其人口太稠密,印度實在是有心無力

看到這裡大家就明白了吧?錫金被劃入印度,那是無可奈何的事,首先是他們國家的經濟完全是依靠著印度的。印度之所以如此“寵”著錫金,當然也是怕他們搞什麼獨立,有了每年專門的款項支持,錫金人民至少是安穩的。

有人問美國在幹嘛?他們視而不見嗎?他們那會不是正與蘇聯忙著冷戰呢嗎,當印度合併錫金時,他們完全沒有時間來顧及這等小事。就連聯合國都不過是象徵性地發了兩篇譴責文章,之後就再也不提了。

可以這樣說,印度吞併錫金完全是軟刀子下手,用金錢來哄著人民,又用安全問題來安慰錫金人民,如此時間一長,錫金人民便從心底裡自覺歸順了。

印度為何不對孟加拉動手?全因其人口太稠密,印度實在是有心無力

為什麼孟加拉得到了最終保全?人多力量大,印度在養不起的情況下只能幹看著

有人不理解了,印度既然如此愛養著人家的地盤,人家的百姓,既然都吞下了錫金,為什麼不連孟加拉一起吃下去呢?這個問題恐怕就是印度的有苦難言了。

為什麼這樣說?首先,印度看似一個大國沒錯,但他們並不富裕。平時養著錫金也就算了,如果真讓他們來養孟加拉,那恐怕是印度不敢想象的事了。

要知道,錫金總人數不過六十幾萬的樣子,而孟加拉呢?一億六千萬都不止。這麼多人要印度來養,印度不是要瘋掉的?他們自己的人民還吃不飽飯呢,如何靠著優待政策來哄順孟加拉?

非但如此,孟加拉可以稱得上穆斯林國家,因為他們百分之九十的人民都是穆斯林。這與印度的宗教信仰是不一樣的,如此兩個宗教硬碰硬的話,那後果可想而知。

印度為何不對孟加拉動手?全因其人口太稠密,印度實在是有心無力

世界上的穆斯林教徒有著極團結且親密的關係,對這一點印度非常清楚,他們可不想沒事招惹一個穆斯林團隊。不然,印度沒有寧日不說,可能還會讓自己的國家不斷後退。

另外,二戰之後各國都不再那樣熱衷於打仗了。孟加拉雖然實力不會強於印度,但如果印度要強取的話,勢必也會引來一場戰爭。這對於自己的國家來說不利,同時更不利於自己國家在國際社會上的形象。

其實,印度哪怕是看美國的臉色,他們也不敢貿然出兵,以武力解決孟加拉問題。而且,美國雖然正與蘇聯對決之中,卻肯定不想看到南亞出現一個強大到讓他們日後視為隱患的國家。對於這一點,印度何嘗不知道是美國的底線,他們既然是看人家臉色的國家,那自然要遵守人家的規矩了。

印度為何不對孟加拉動手?全因其人口太稠密,印度實在是有心無力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點要提一下,那就是印度對於北方領土的執著。孟加拉一是人多,二是窮,再就是宗教是個大問題。反過來,他們的國家地理方位還不佔什麼優勢,對於印度來說,至少沒什麼戰略意義。

相反,北方那些地方就不一樣了,比如他們一直想要的藏南地區。當然,如果將整個的青藏高原都給印度,那他們才高興呢。所以,印度願意將更多兵力、武力放在北方戰場上,而不願沒事去招惹什麼穆斯林。

在這樣的情況下,孟加拉因禍得福,讓印度著實憋氣一把。明明就是一個沒什麼能力,沒什麼背景的小國家,可卻偏偏讓大國難以下嚥,這確實是夠讓人生氣的。

印度為何不對孟加拉動手?全因其人口太稠密,印度實在是有心無力

其實,印度吞併錫金,卻放過了孟加拉是有著深層次的考量的,為著自己國家戰略方面的考慮,他們自然是要保存實力以及經濟,從而來對付北方領土為上。這就如同舊社會的土匪一樣,同樣都是搶,誰不想搶份大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