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當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遭遇人類史上最危險的病毒,該何去何從?


前幾天,“全球衛生系統最薄弱國家”登上了熱搜。

這個國家有750萬人,目前已有15例確診,卻只有1臺救命的呼吸機。

呼吸機,又稱“電子打氣筒”,對於救治新冠肺炎重度患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美國呼吸病學會統計,使用呼吸機大約能提高55%的臨床搶救成功率。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目前,歐美各國都在瘋搶呼吸機,紐約州長與特朗普不知打了多少嘴炮。

而只有1臺呼吸機的這個國家,令所有聞者揪心。


(一)


被悲劇定義的國家

這個國家叫塞拉利昂,位於西非大西洋岸,一個絕大多數人沒有聽過的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逝世援鄂護師張靜靜的丈夫韓文濤,就是中國援助塞拉利昂的工作人員。

塞拉利昂曾經是歐洲奴隸的供應來源地,上世紀90年代又爆發了長達十餘年的內戰,直到2002年才步入了和平。

連年的戰爭使塞拉利昂經濟崩潰,在各方面都大幅落後於世界。戰爭結束後,他們利用外國援助開始了艱難重建。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塞拉利昂的首都弗里敦

然而,災難似乎格外“偏愛”這個國家。從2014年5月開始,埃博拉疫情又席捲塞拉利昂。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級為4級,比艾滋病還高了1級,致死率高達50%~90%。

當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遇到人類史上最危險的病毒,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埃博拉病毒

一些西方媒體直接把它宣傳為“被悲劇定義的地區”。還有些媒體同情地感慨:“只能以無知和恐懼來應對埃博拉。”

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被同情者是怎樣的感受?

那滋味一定不好受,哪個國家願意被稱為“悲劇”。而且這種俯視式的報道,對於抵抗疫情並沒有什麼幫助。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就像塞拉利昂的電影製作人阿瑟·普拉特所說:


“這種關注並沒有完整地描繪出我們國家的人民是如何受到疾病影響的,我們非洲人在抗擊疫情中發揮的作用被嚴重低估。”


為了改變這種誤解,他和一些朋友在埃博拉疫情期間,勇敢地用鏡頭記錄下了身邊的故事,想讓外界站在塞拉利昂人民的角度感受疫情的發展。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倖存者》海報,2020年3月3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這部紀錄片叫《倖存者》,雖然製作粗糙,但入圍了多項國際大獎,讓全世界看到了塞拉利昂對抗埃博拉的非凡故事。


(二)


“高薪”的護士

在紀錄片的開頭,就是一連串震撼的數據:2014年2月開始爆發,這次疫情持續了21個月,超過2.8萬人被感染,死亡人數超過1.1萬人。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這部紀錄片有三位主角,有一位是弗里敦埃博拉治療急診工作的護士——瑪格麗特·瑟賽。她因為害怕家人的反對,偷偷隱瞞了自己的工作。

在埃博拉爆發前,塞拉利昂每十萬人中才有一兩名醫生。為了更好地應對疫情,醫院開出了每週100美元的“高薪”招聘護士。

但和生命比起來,這點錢實在太微不足道。一個換班的時間,也許就會染上病毒。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他們應對疫情的方式,像極了我們在年初應對新冠病毒的樣子。但設施更加簡陋,醫護更加稀缺,普通民眾沒有任何防護,臨時搭起的帳篷顯得格外寒酸。

廣播和電視中不斷循環著警告:“同志們,國家處於公共緊急狀態,埃博拉是真實存在的,我們必須阻止其傳播,天佑塞拉利昂。”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醫護人員每天用超高濃度的加氯水沖洗身體,連衣服、手機、汽車也要衝洗。久而久之,衣服因此褪色。

由於身穿防護服,為了分清對方,醫護們也在彼此的防護服寫上名字。然後勇敢地走入病房,與患者零距離接觸。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還記得在採訪時突然哭泣的武漢肺科醫院ICU主任胡明嗎?他接到了一個電話,同是醫生的好友被感染。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對於瑪格麗特來說,最讓她沮喪的也是同事的喪生。這不是一位去世,而是一張又一張去世同事的照片被張貼出來。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在疫情爆發期間,656名醫護人員應對著兩萬多病人,醫護人員的死亡比例達到了驚人的十六分之一。每一名醫護,都承擔著喪失同事的至痛。

真正的勇敢不是不流一滴淚,而是在流淚之後繼續前行。

正是因為有600多位像瑪格麗特這樣無畏的醫護人員,塞拉利昂才最終挺過了疫情。


(三)


救護車司機

第二位主角是名救護車司機——穆罕默德·班古拉。疫情剛剛爆發時引起了極大恐慌,有些人甚至鑽到了床底下,他則自願成為了救護車司機。

他的車技並不高,單單是在紀錄片中就撞了兩次車。剛開始的自豪很快被恐懼代替,他必須確保工作過程的萬無一失,稍有疏忽就可能染上致命的病毒。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有一次,他跟隨醫護人員去接住在山上的患者,沒想到繞過崎嶇狹窄的山路後,他還要穿上防護服把患者背下山。因為患者病重,無法站起身來。

他不斷地重複著:“司機不應該做這種事。”但除了擔起責任外別無選擇,當把患者送上車的時候,他的頭部不小心暴露。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情緒激動的他說道:“那天我很想死。”

更讓他感到煩悶的是沒完沒了的抱怨,病人在抱怨,醫生在抱怨,領導也在抱怨。每天週轉於患者和醫院的他,成了各方的情緒“垃圾桶”,簡直到了崩潰的邊緣。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為了更好地安撫群眾,政府把他的圖片做成了海報,他成了人們眼中的英雄。宣傳的標語是:救護車很安全。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然而無比諷刺的是,在局勢漸漸平息時,他竟然被解僱。而且為了逼他交出鑰匙,士兵用槍瞄準他。

英雄的不公待遇引來了大量記者,有人問道:“既然你都上海報了,有得到什麼獎勵嗎?”他悲傷地說道:“目前的獎勵就是,他們炒了我。”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一位朋友非常憤怒地抱不平:“在塞拉利昂,我們沒有蜘蛛俠。沒有超人,或是美國隊長。我們的英雄做出的犧牲,我們都能看得到。而他就是其中一員。”

除了他之外,還有許多護士也面臨解聘的風險。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但對於窮國來說,似乎又只能用這種方法。


(四)


眾生皆魚肉

據統計,1450名兒童感染了埃博拉病毒,8617名兒童因為該病失去雙親或單親。

紀錄片的最後一位主角,是一位父母離異後流流街頭的男孩——福戴·科羅馬。

在廣播和電視的轟炸下,每個人都知道要洗手。但他卻無法去做這麼簡單的防護,因為沒有水和肥皂。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當別人都在防護病毒時,他和夥伴們卻為了生計,進入惡臭的垃圾堆裡尋找能回收的廢品。

好不容易攢夠了錢,他們租得起最便宜的房子,房子卻因為出現了埃博拉病例被隔離。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他們只能繼續流浪街頭,為了生計出入於垃圾堆。有時候,他們還不得不為了搶地盤,和另一些小孩打架。

拍攝者問他:“你希望找什麼樣的人來照顧你?”他回答:“任何願意接納我的人”。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從防護的角度來講,他們顯然是不可控的因素。但對於他們來說,選擇是一種奢侈,飢餓比病毒更可怕。埃博拉的出現,只是增加了生存的難度。

與此同時,這部紀錄片還展現了許多人物,如實地記錄了普通民眾面對病毒時的各種反應和境遇。

有個孕婦即將生產,卻因為疫情無法到正規醫院,只能在家中祈禱。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當親人離世後,很多人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哭天搶地,追著親人的屍體撫摸。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婦產科醫生遇到了疑似病例的產婦,在個人安危與職業道德中艱難抉擇。她崩潰地大吼:“你想讓我怎麼辦,我不想為這個丟了自己的命!”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個醫生有辱醫德,但易地而處,也許我們並不會比她堅強。她的背後,又何嘗不是一個家庭。

病毒如刀,以大地為砧板,視眾生為魚肉。在病毒面前,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


(五)


抗疫的天空

2015年11月7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在與埃博拉病毒戰鬥了21個月後,埃博拉病毒的傳播在塞拉利昂已經終止。

在塞政府領導與全球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塞拉利昂戰勝了史無前例的埃博拉。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這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製作的標語,提示塞拉利昂人民當家人去世,做禱告時離要與遺體保持一米的

這部紀錄片,沒有虛偽的稱讚,沒有造作的煽情,有的只是冰冷的事實。

冷酷的上級,卑微的群眾,薄弱的醫療,恐懼與抉擇,處處散發著窮國的無奈。

但其中也有閃亮的靈魂,他們撐起了抗疫的天空。這些偉大的靈魂,對於抗疫來說至關重要,對於各國抵抗新冠病毒也有很大的警示。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截至4月17日,塞拉利昂累計確診15例,治癒為0。從疫情地圖上,可以準確地看到塞拉利昂的地理位置

眼下的新冠病毒,事實上已經成為波及全球的“戰爭”。猶豫就會敗北,拖沓就會喪命,僥倖更只能釀造悲劇。

當戰爭發生的時候,抱怨毫無用處,只有勇敢無畏地與之對抗,甚至做好巷戰的準備,才能夠獲得勝利。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塞拉利昂雖然貧窮,但絕不像西方媒體所說的那樣坐以待斃。

他們中的勇士們,以實際的行動與埃博拉展開鬥爭,讓世界看到了非洲人的努力和犧牲。

諷刺的是,曾經殖民塞拉利昂的英國面對新冠病毒時,先是搞群體免疫的不抵抗,最近又曝出了一些老人收到“放棄心肺復甦”的同意書。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放棄心肺復甦,本身也是一種選擇,但必須要在醫生與患者充分溝通之後。醫生陳述利弊,患者做出決定。而現在他們跳過了溝通,剝奪了某些老人的選擇權。

兩相對比你就會知道,打敗病毒最關鍵的究竟是什麼。比起高精尖的裝備,更重要的是與敵人作戰的決心。


當窮國遭遇史上最危險病毒:陷入絕境的人,沒有誰活該死去

這名1歲半的孩子被援助的外國醫護人員治癒,但他的弟弟沒能挺過去


就像製片人最近寫給觀眾的信:

“希望這部影片可以為正在經歷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人們帶來更多希望和力量,在片中我們能夠看到塞拉利昂人民強大的精神力量——前赴後繼,無私奉獻和對弱者的關愛。這些都會激勵處於困境中的人們。”


必須警惕的是,新冠病毒遠比埃博拉兇險。雖然致死率遠不及埃博拉,但新冠病毒卻像修習過兵法一樣,以無症狀感染的迷惑操作,擊潰了一個又一個國家。

相信堅強的塞拉利昂,一定能夠在各方援助後,再次戰勝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