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政府發展大數據產業思路分享

導讀

筆者認為大數據發展大致會經歷三個階段:一、業務的數據化;二、數據的業務化;三、業務的智能化。2018年,各地方政府包括企業通過這幾年的大數據建設,基本完成了業務的數據化和數據開放共享的第一階段。2019年,就是對數據資產運營與管理以及把共享後的數據的價值發掘出來的第二個階段。


面對全國的大數據產業園崛起,全國的數字經濟,數字化轉型的大機遇,城市如何繼續領先?如何把大數據的工作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筆者總結了如下幾個策略供讀者參考。


一、大數據發展2.0,從數據共享到數據產品建設


《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指出,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門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格局”,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明確,2018年6月底前“初步實現國務院部門與地方政府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2020年底前,“建成覆蓋全國的整體聯動、部門協同、省級統籌、一網辦理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但在數據共享平臺銜接、數據開放標準統一、數據的時效性、數據資源深度應用等維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2018中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報告》在2018年數博會“地方政府數據開放與創新發展”論壇上發佈。數據開放指數,貴陽85.96分排名第一;平臺層指數,貴陽89.90分排名第一;準備度指數,貴陽89.8分排名第一。報告也呼籲,各地政府應該提高政府數據開放的力度、廣度和深度,從加強制度供給、營造有利環境、提升平臺體驗、開放優質數據等方面對我國政府數據開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然而從老百姓或者企業的角度來看,並沒有深刻感受到數據開放的價值,為什麼?筆者認為,就是沒有做出什麼看得見、摸得著的數據產品,而數據產品把數據、數據模型以及分析決策邏輯儘可能多的固化到一個軟件系統中,以更自動化、更準確、更智能的方式來發揮數據的決策價值。數據產品往往在一定範圍內具有普遍適用性,客戶群體更加廣泛,也容易體現工作成效。其客戶數對營收增速影響更大,對規模化複製要求也更高,因而數據產品的價值取勝在廣而不在深。這就要求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對目標客戶群的業務有高度的敏感度,做到緊急需求先滿足,將多樣化的數據需求抽象成一個面能滿足一個個散落需求的點。


所以每個地方政府都應該建立數據產品戰略,高效安全釋放數據價值!


二、大數據發展2.0,從大數據到智能化


隨著大數據的不斷積累,現在的大數據能幫助企業智能化管理,能用數據分析直觀審視企業發展,通過大數據能更好的分析發展戰略。平臺型企業不斷擴寬生態鏈,擴大了數據的獲取,應用了更多的人工智能的算法,使得智能化的土壤越來越肥沃。筆者認為智能化的建設和大數據相比更考驗技術能力,平臺能力,貴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徐昊曾說:我們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以發展人工智能為抓手,推動大數據融合創新生態圈建設,發揮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優勢,將貴陽打造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新高地,為中國人工智能國家戰略貢獻‘貴陽經驗’。


沒錯,智能化是大數據發展的下一個階段,最近天津,廣州,合肥,重慶,北京各地相繼出臺發展智能化戰略,人才,稅收,用地等政策十分誘人,對於創業者都是很好的激勵。但智能化發展遠遠比數據化複雜的多,主要在於技術的複雜度,科技部規劃人工智能的專家李修全曾經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有過一個觀點,他說人工智能的發展,要以突破人工智能應用基礎理論瓶頸為重點,超前佈局可能引發人工智能範式變革的基礎研究,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基礎理論研究這個不是數據收集,數據管理,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那麼簡單容易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基礎理論的突破。所以智能化的發展在筆者看來是基礎科技生態的競爭,西安,北京,上海,武漢有很大的優勢,貴陽需要重視教育的發展,遠見佈局,才可能繼續領先。


所以,如果說大數據發展的1.0是以更多的應用案例為代表的發展成果,那麼大數據2.0的發展智能化就是應該在數據彙集的基礎上,進行了人工智能基礎理念的研究。同時也建立智能化的行業應用,AI+交通”、“AI+金融”、“AI+醫療”、“AI+安防”、“AI+家居”等具體應用落地,未來將推動人工智能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鍊形成。


三、從內部互聯到產業互聯


大數據的發展“3融5跨”是指導性策略,提的非常好,大數據的建設有效的驅動內部數據的價值發掘,但是還沒有促進產業之間的數據共享,亞信田溯寧先生曾提到的產業互聯網的概念非常有價值,產業互聯不僅是企業內部互聯網化,而是通過在研發、生產、交易、流通和融資等各個環節的網絡滲透,從而達到提升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更是產業鏈互聯網化,打通上下游,站在產業角度,幫助企業重塑核心競爭力。


當前數據的開放更多是基於企業內、政府間、行業內的開放,而接下來就是產業互聯,及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可以從生產、銷售流通、融資、交付四個大的領域進行分析。因此數據的產業之間的流通價值共享就成為下一個階段重要的內容,誰能建立產業互聯網的數據共享平臺,誰將如百度那樣成為產業數據價值變現的領跑者。


四、從數據惠民到數據管理


數據首先是開放為民服務的,其次是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為現在政府的治理提供方案。


數據管理,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很難,數據惠民容易做到,但是數據管理就很難,因為管理是之上而下的,數據反映業務,給人提供建議然後人採納後指導業務,現在讓數據直接管理業務,這需要重塑業務流程,這是政府職能的轉變,大數據時代政府治理模式的轉變,國稅陝西稅務總局就有很好的數據關稅的探索,非常值得學習,如果貴陽能在這裡裡面探索出來一些案例,提供貴陽數據治理政府的解決方案,那將是非常大的貢獻。


五、從業務引領到技術引領


我的一個朋友所在公司董事長提出,把線下7000人的貸款業務人員砍掉一半,砍掉的3500人,如尋找客戶、電話溝通、收集客戶貸款材料、信用評估、發放貸款、風險控制、還款催交等工作,全部用線上技術實現,而且讓業務過程更加便捷、快速、風險更低。這個公司開始意識到IT為業務服務,是成本中心,而DT要引領業務,要成為利潤中心,這次技術的變革是深層次的變革,是要利用各種算法模型驅動業務變革,為未來的競爭打下基礎。這種思維的變革,理念的變化很有挑戰性,也是下一個階段發展大數據核心,讓數據技術的價值,真正的釋放到業務中去。


六、從招商引資到投資促進


招商引資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及投資環境的新變化,政府招商引資工作也面臨空前的挑戰。馬雲曾說,過去的招商是靠稅收、土地和三通一平的優惠政策,未來的招商則需要大數據的支撐,靠生態建設,靠投資促進。筆者認為招商工作就是做FA,就是天使投資,投資需要本領,招商局的工作人員就是政府的投資部門。


七、大力推動本地區優勢產業對於新興技術的應用和項目落地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成為全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標杆和火炬手,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當前政府發展大數據產業思路分享


但是,不是所有城市最後都成為新產業發展的受益者,各個城市都在搞引導技術轉移中心、技術創新服務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基地、國家大學科技園、生產力促進中心、各種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發展政策引導、專業運營、平臺支撐,為企業提供更加專業化的創業諮詢、科技諮詢、技術轉移和投融資等服務,然後最後收益的是什麼?筆者以為經濟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各地區的發展也應該有各自的內涵,一方面要內生式增長,一方面要外延式發展。但根本的還是本地區的優勢產業利用新興技術的能力,保證原有的優勢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