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文的蓬勃與美文的式微:作者"諂媚"讀者到底是對是錯?


時文的蓬勃與美文的式微:作者


所謂時文,360百科和百度百科的解釋相同:指流行於一個時期、一個時代的文體。時文的一個特定義是科舉時代的應試文章。

本篇所謂美文,指相對於目下時文的傳統散文隨筆。

所謂"諂媚",指平臺迎合讀者的閱讀習慣而主推的一種文章結構。平臺的意願,只能通過作者來實現。


時文的蓬勃與美文的式微:作者


01

關於寫文章的心得,真不見得是越長越好,越全面越好。

就比如胡竹峰的《文章》,千字短文,就說一個事兒:記錄為實,想象為虛,文章(尤其是散文)儘可能做到虛實結合。這個觀點他講的很詩意,記錄為根,想象為葉;記錄為地上走獸,想象為天上飛禽。

讀了,也記住了,並且覺得說得挺好。這便是文章的意義吧。


時文的蓬勃與美文的式微:作者


02

昨日寫了一篇關於《圍城》的文章:《看懂方鴻漸的不好和趙辛楣的好,才有可能選對伴侶》。這是我寫的第三篇關於《圍城》的文章,時文格式。先生讀了,說你老寫《圍城》有什麼意思呀。

沒有意義嗎?我在文章裡寫:

"對方好還是不好,不僅在於別人如何呈現,還在於自己的擇偶觀,在於自己的取捨標準。"

"因為養眼未必養心,但養心多能養顏。"

我告訴讀者可以顛倒"雖然"與"可是"的次序來評判一個人身上的優點和缺點,來決定對方身上的缺點到底是不是自己能接受的。

這些都是意義呀。

但是我默然未答。好象真沒什麼意思。我寫這樣的文章,是因為要投頭條所好。之所以想投其所好,其實還是想得到某種肯定。我寫文,但紙媒很少給到我肯定或鼓勵。於是我玩自媒體。但相當一部分自媒體總讓人覺得有自嗨的無聊。

而頭條能給到符合它要求的文章以肯定,這對寫文字的人來說,無疑是有蠱惑力的。

但頭條是有它自己的圖文標準的。你要玩,就得遵守它的標準,首先是時文格式。

但是我是不喜歡時文格式的,時文的文章結構會給人以八股的感覺。但它們被稱為邏輯。如果你是傳統的散文隨筆的寫法,給頭條的某位大佬看了,他們會說:缺少邏輯,完全是想到哪寫到哪的感覺。

邏輯當然不是形式上的一、二、三、四的羅列,但頭條強調這個,是在強調邏輯。

傳統的散文隨筆也自有它的邏輯。那是一條看不見卻清晰的線,文章的開頭、結尾、起承轉合便由這條看不見的邏輯之線串聯起來。

只是這條線需要你稍稍動動腦子想一下。

不象這種由一、二、三、四羅列的文章結構清晰,一目瞭然。

論喜歡,我還是選擇傳統的格式。

這就是我默然的原因,是我不能為自己辯解的原因。


時文的蓬勃與美文的式微:作者

03

胡竹峰在那篇短文裡提到:"時文'洛陽紙貴',災棗禍梨,還是少寫,最好不寫吧。"算是在重點說明散文需要虛實結合時順帶發的一點牢騷。

這牢騷無疑有對時文蓬勃的微微無措,和對美文式微的深深無奈。

無疑胡竹峰是說到我心裡去了,但我卻依然在寫時文。雖然我的文沒有"洛陽紙貴"的跡象。

頭條是一個平臺,作者永遠是需要依賴平臺的個體。作為一個平臺,永遠比個體更知曉讀者的喜好。所以,個體可以不喜歡平臺的標準,但要在那裡玩,只能適應它,而不是逆標準而行。否則,你大可以離開。


時文的蓬勃與美文的式微:作者


04

但是,寫傳統美文真的就對嗎?我們認真地寫,卻沒有刊物可以發表。不能怪他們。這是個文學繁榮的時代。"會"寫的人太多,有資源的人相對固定,但可用的紙媒資源卻太少。如果你寫得不夠驚豔,憑什麼讓人家用你的不用熟人的?用誰的不是用?

所以,美文的式微是必然的

雖然我們自認為寫得也還行,但卻只能在某個網站抱團取暖。團是抱了,暖卻未必。常常是彼此欣賞有餘,相互批評不足。有人貌似很大度地說:我喜歡文學批評,歡迎對我的文章提出不同意見。你千萬別當真。如果你真提出了,他會覺得你挑戰了他的權威,駁了他的面子,他心裡就寒了。他心裡寒了,你心裡又如何能暖?如果你看明白了,看透了,你會保持沉默。遇到他發文,你就麻利兒地跑去捧個場。時間久了,終也疲倦。玩,也是要推陳出新的。

如果所謂的"美文"只能在幾十上百人的小圈圈子裡流傳,意義又在哪裡呢?


時文的蓬勃與美文的式微:作者

05

今日偶然想到昨天的"八股",打開一看,閱讀居然三千有餘,幾十個贊,十多條點評,且大多持肯定態度。這在頭條已相當不易了。瞬間信心大增。或者,這就是寫作的意義吧。不管是美文還是八股,有人願意讀,有人認可才是王道。更何況,這些閱讀者完全是自願,沒有情面因素。較之社團幾位好友的捧場,更能彰顯寫字的價值。

迎合讀者不願,堅持固有的風格又沒有看,寫作者的出路到底在哪裡呢?

其實也不必糾結。

所謂寫作者的出路,或者就在於有人看,有人認同,有人鼓勵,有人肯加你的關注。或者說,在堅持文章內在風骨的前提下,肯在形式上"諂媚"讀者。要想先入心,總要先入了眼才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