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辦公的窘境,三點思考為你紓困

當物理上的距離成為短期內無法突破的事實,當我們的移動能力在有限的條件下被約束,我們的思考卻沒有停止——疫情當下,分散在各個不同省份、空間和有限條件下的我們,再次重新審視我們彼此連接的狀態。


復工在即,但疫情造成的影響卻是愈發深遠,甚至塑造和改變了我們未來的工作形態。


慶幸的是,我們依然生活在一個網絡無所不在的時代。伴隨著5G時代的到來,藉助於網絡,我們的觸角無限延伸,我們也開始思考,對於我們的工作,也許是一場全新變革的開始。


居家辦公的窘境,三點思考為你紓困

Photo by John Schnobrich on Unsplash


過去的集群式辦公,注重了上傳下達的效率,集合了隨時可凝聚的創意大腦,組成了凝結成團的有形戰鬥群體。未來正在來,全新的員工、全新的辦公工具、全新的協同作業模式,已經將物理場地的束縛,首先打破!


就像3G對GSM、GPRS的迭代一樣,我們呼喚著殺手級應用;就像4G來臨,TD/WCDMA/CDMA2000同場謝幕,而我們還沒準備好顛覆式新產品的時候;5G已經悄然來臨……我們不必懷念過去的彩鈴和彩信,也無須對流量殺手的抖音抖音快手西瓜火山感到恐慌——真正的5G時代即將全面來臨,未知的新商業模式,甚至是新生活模式,都將帶來創新,而變革的是表象,內在不變的核心是人性。


相較於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商業環境和日替更新的互聯網產品,人的本性其實也是在以緩慢的節奏,升級或者沉降。那麼,在新的時代來臨之際,又有什麼對我們未來的新組織結構造成影響?


以下三點,給你帶來啟發:


1. 辦公


辦公工具,是我們創造商業價值的根本。從早期的PPT就是生產力時代演進至今,不少人喊出新的口號“iPad Pro”也是生產力工具。不可否認,硬件產品對於辦公效率的提升,有著一定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辦公軟件以及背後承載的邏輯和商業思維,因此,軟件著手依然是普適大眾的首選工具。


從居家辦公的角度,如何實現和辦公室的連接,和同事的連接,成為必要的前提。可以看到微軟的王牌Office 365在.net時代,推出的OneDrive套件,通過微軟統一的API鏈接到雲存儲、跨軟件、跨平臺的新時代。可以說,通用和流行全球的產品,非微軟系Office莫屬。


值得關注的是國產精品的WPS,從最早的求伯君時代,到WPS+雲辦公時代,再到去年剛升級的Mac版發佈,WPS真正成為了跨平臺、多人協同辦公、跨軟件以及驚喜功能不斷的新國產軟件標杆。


除此之外,WPS更大的創新還在於商業模式的高瞻遠矚。基礎個人版免費,擴展應用的稻穀會員、企業商用版及雲端存儲空間價格合理,金融能源等政府相關機構版更實現了定製和安全升級。真正是從國情出發,從實際需求出發,也終將在未來展開全新的應用格局。從個人的角度,WPS也勢必愈發流行,成為新的主流好用的工具。


2. 連接


連接,確保了溝通的順暢。連接包括了個人與個人的連接,也包括了個人與組織機構,組織機構與組織機構的連接。


目前,作為最主流的連接平臺,微信是連接一切的超級工具。微信不僅僅提供了人際連接,更將支付、場景、小程序、應用等多元連接統一到微信大生態中。應對於目前的居家辦公,微信從使用便利和習慣上來說,基本上是滿足個人化連接的多數需求。


然後,也有一些其他的連接平臺做好了差異化的競爭。譬如升級版的釘釘,儘管被作為小學生學習連接用途是被“用腳投票”黑到一顆星,然後,在個人與組織機構連接的需求方面,釘釘的流程管理套件,支持到企業定製,在多部門協同的場景下,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好工具。這也是釘釘深耕ToB軟件領域找到的最好的一個切入點,也是企業微信暫時所無法企及的高度。為釘釘點贊!

當然,疫情下的娛樂消費也不能少,這方面的連接平臺,有基於打賞的各種交友直播,也有基於帶貨的淘寶直播,隨著居家辦公成為越來越主流的趨勢,各種教育和培訓的直播,甚至是面向Marketing Qualified Lead (MQL)的ToB營銷領域的直播平臺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可以說,有需求就有新的解決方案。儘管形態似乎尚不明朗,但隨著技術的成熟,需求不斷被重新定義,各種連接的平臺和工具,將最終迭代呈現一個穩定態。


3. 效率


效率至上,協同和管理是效率的兩大翅膀。在效率管理領域,不同的軟件工具也有著眾多的開發者,提供了不同的解決方案。


以國外付費版、排名最高的Omini家族為例,Omni Foucs擁有著跨任務、跨標籤的穿越式視圖,讓事務處理的細節從每一個不同維度都能呈現不同的效率解讀。


最近的奇妙清單(Wunderlist)和全新升級的微軟待辦(To-Do)再次整合,除了將用戶進一步捏合到微軟統一的整合平臺上,更是將奇妙清單的使用體驗儘量移植到微軟平臺上。當然,這個遷移的過程也勢必“傷筋動骨一百天”,寄往後續版本的微軟待辦能夠越來越順利。


作為小眾、個性化的軟件細分領域,國產軟件的創新也並非乏善可陳。Tower、Teambition等國貨之光,早已成為產品、開發、市場等多部門效率協同利器,而個人效率管理方面,還沒有新的強勢工具崛起,大概也是因為這個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吧。


隨著蘋果公司iOS 13的更新,原有的“提醒事項”也有了一個全新的提升。原來基於單一待辦任務的記錄和提醒功能,在標籤管理、任務象限管理的兩個方向上進行提升之後,讓原本微不足道的小功能有了巨大的應用空間。而這個增量想象力的市場,則是源自於Apple ID以及重大的用戶基礎市場。以致於蘋果無需考慮跨平臺的生態,只是將自有體系內的跨設備兼容性優化到極致,也能獲得相當大的一部分用戶。


可以說,新版待辦事項有一些想Omni學習的影子,更重要蘋果又有著統一和連貫的使用體驗。因此,不妨嘗試認真上手一下蘋果的“提醒事項”,聽起來很家常,但真正上手以後,也有可能給效率管理領域帶來一番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後,總結一下吧:


辦公工具,重在協同;

連接溝通,重在平臺;

效率管理,重在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