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經濟三步棋:三產 勞資 創新

1月23號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人類歷史上首次出現千萬人口的城市封城。

2月3號又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股市新年第一天開盤:3100股跌停、蒸發4.7萬億市值、人均虧損約3萬。

一邊是對病毒的恐慌,一邊是對經濟的恐懼。

病毒要防要醫,經濟更加要救要興,經濟是社會的大動脈,一旦失血,將摧枯拉朽。

全中國人民都必須清楚,病毒不會因為你是誰而不感染你,經濟也不會因為你是誰而不影響你,它們都會輪迴人們的命運。

疫情經濟三步棋:三產 勞資 創新


疫情的出路在向好,我們該思考經濟的出路。

筆者以為,走好三步棋。

1

第一步棋,力挽第三產業。2019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進一步擴大為53.9%,已經是中國經濟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決不能倒下。在疫情尚處於戰鬥狀態同時醫療防治已經科普到位的情況下,三開禁、三促進:第一,開禁部分有組織的貨物運輸,促進各類線上交易,消化由於春節黃金消費期的大範圍封城導致的大量商品積壓;第二,開禁非聚眾性質的小型餐飲及生活服務業、設計諮詢業,促進就業,逐步恢復生活生產秩序;第三,開禁小微型加工與裝修業,促進供應,保障生活應急必需。根據疫情控制力度,逐步擴大可控範圍。

2

第二步棋,全民一起“扛”。在中小微企業已經生存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決不可將員工就業收入的壓力轉嫁到企業老闆身上,該群體是中國經濟的第二張多米諾骨牌,更不能倒下。同時,萬不能金融大水漫灌或盲目“鐵公基”與房地產建設,貨幣增發超發的惡果眾所周知,供給過於超前的需求也不可持續。任何一家企業,勞資關係也就是老闆和員工之間的關係和諧才能發展好,在疫情不可抗力之下,相信老闆和員工能夠在勞動法的框架內自行處理好關係,政府不要過急過多幹預,要干預也要考慮企業實際承受能力。

3

第三步棋,創新應用納入政績考核。創新是中國經濟的第三張多米諾骨牌,逐步要前移,立穩了很重要。長期以來,我們製造了商品供給全世界,我們又拿著血汗錢向全世界採購品牌。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就是要讓中國製造成為國際品牌,這需要一個長時間週期,還要邊創新邊容錯,在三大產業發展中都涉及到這個問題。推動創新要投入,投入創新沒市場,卡住了創新企業的脖子。怎麼辦?利用中國的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勢,在政府採購、政府項目、政府工程中要求應用自主創新技術、產品、方法的比例加大,筆者認為要提高到70%以上,納入政績考核。讓已經擁有較為成熟技術的創新企業有市場、有出路,帶動更多企業想創新、會創新、堅持創新。

簡短做個收尾

住房空置率高達20%以上,高速公路至少90%以上在經營虧損,精英教育幾乎100%流向海外,汽車工業、航空工業、芯片產業、安全產業都處於起步或發展期,這些的核心本質是要研究供需和創新。

出口也重要,但是已經形成大勢,全世界已經離不開中國製造,疫情結束就能自然恢復。

政治經濟學家們或許會拿出一大堆數據給出這樣那樣的分析與對策,疫情的當下,不讓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倒下最為迫切。

還有,在關鍵時期,銀行要儘早進入工作,保中小企業的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