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伯克希爾哈撒韋 上

對於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A(BRK.A)$(以下簡稱BRK),投資界幾乎人盡皆知。本文將從絕對價值的角度分析巴菲特收購BRK的故事。本文的史料均來源於《滾雪球》與“巴菲特歷年致股東的信”。

開始

BRK是一家位於巴菲特家鄉——內布拉斯加州的紡織公司。

從1962年底起,巴菲特用他控制的合夥企業開始買入BRK的股票。購買理由是BRK當時的每股淨資產(約19美元)高於當時的股價(約7.6美元)較多。如果買下公司控股權,之後逐漸清算可能有利可圖。

BRK公司本身也在一個接一個關閉工廠,同時每兩年要約回購一次股票。即使巴菲特沒有拿到控股權,也可以把從市場上便宜收購到的股票再賣還給公司。但所有交易都需要對外保密,防止其他人知道信息來搭便車。

這一步是標準的絕對價值投資方法:依靠預估未來公司將給予的現金流,投資現在的資產。把股票賣還給公司,也是現金流入,也是一種價值兌現方式。

衝突

1964年,當時BRK的總裁西伯裡·斯坦頓感覺到有人在收購BRK的股票,連續發出了幾次要約收購。

巴菲特跑去與西伯裡談價格。雙方談好公司以每股11.5美元收購巴菲特持有的BRK股票。結果後來BRK發出來的要約價格是11.375美元,比談好的少了0.125美元。

巴菲特一怒之下,不賣了,還要把市場上流通的BRK股票都買下來,自己做大股東。最終,連同之前已經購買的股票,巴菲特收購BRK的平均成本高達每股14.86美元。

1965年,巴菲特成為BRK大股東,入駐董事會,讓西伯裡退休。

搭便車

在巴菲特收購BRK控股權的過程中,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時的朋友傑克·亞歷山大和巴迪·福克斯知道了這件事,也加入進來。

他們先從市場中買入,然後溢價賣給巴菲特——重複之前巴菲特低價買入,再賣給公司的做法。

轉折

在收購BRK之前,巴菲特還全部收購了一家叫“丹普斯特”的公司。這家公司位於內布拉斯加州的比阿特利斯小鎮,銷售風車和灌溉系統,是當地唯一的大企業。

1962年,丹普斯特的經營出現問題。巴菲特關閉了公司的5個分支機構,解僱了100名員工。當地人把巴菲特當成了無情的清算人。

1963年,當巴菲特試圖整體拍賣出售這家公司,可能導致進一步關閉工廠和裁員,當地居民對巴菲特舉起了乾草叉。

最後,當地居民集資把這家公司買了下來。巴菲特雖然獲利退出,但發誓再也不幹這種事了。

失敗

有了上一個案例,等到巴菲特拿下BRK的控股權之後,不能快速清算公司,也無法賣出股票,只能自己找人繼續運營紡織業務。結果,作為巴菲特代名詞的BRK成為了巴菲特一生中最大的投資敗筆。

巴菲特成為BRK董事長之後,逐漸關閉BRK的紡織業務,不斷把收回的現金用於投資。同時巴菲特關閉自己的合夥企業,把BRK作為自己的投資平臺。

BRK的紡織業務垂死掙扎了20年,終於在1985年徹底關閉最後一家工廠。

相比於原先和合夥制企業,公司制企業的稅率更高。1965年底,BRK公司賬面上可動用的投資資金(每股4美元)也遠低於平均收購成本(每股14.86美元),總投資資產規模小於原先的合夥企業。儘管後來清算收回一些紡織業務的現金,但也損失了許多時間成本。

總而言之一句話:這一把,巴菲特虧大了。

總結

在整個BRK的投資案例中,巴菲特一開始遵守了價值投資方法,低價買入,有確定性地高價賣回給公司。

在BRK下調回購價時,巴菲特違反了價值投資方法,自己溢價收購成為大股東,失去了回購這個現金流抓手。

巴菲特的朋友們搭巴菲特的便車賺到了錢,這同樣也是價值投資。

“丹普斯特”的案例表明,快速清算實體公司通常不可行。

BRK紡織業務的清算過程表明,實際的清算價值與賬面淨值相差很遠。

意氣用事是巴菲特投資BRK失敗的罪魁禍首。投資,真的不可以有情緒,股神都不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