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未來十年能賺錢的商業邏輯!

“2019年是前十年最差的一年,

同時也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

——美團CEO 王興

今天說點大環境,

未來商業模式的核心邏輯變化。

莫名:未來十年能賺錢的商業邏輯!

上半場的商業重心:

改革開放都40年了,也應該是有所變化的一年了。

在前40年中,祖國總說自己是發展中國家,承然,祖國的經濟發展史依託於世界經濟進行前進的,在解放前的一次又一次鬥爭中,哪怕弱小,依然擠上了五常的馬車,不在步行。

中國被譽為“世界的代工廠”,不是沒道理的。

上半場基本所有的行為都是圍繞“產品”來進行的,這才讓義務小商品賣爆了全國的旅遊街,供給側完全滿足不需求側,中國也是出了名的物美價廉,所以中國的山寨水平也是最高的,只是指望外資提供核心技術,那就是被扼住了咽喉。

可口可樂到現在,依舊是出賣產品線依舊原料存活,而且活的很好。

上半場的紅利也主要是在“人頭紅利”和“流量紅利”。

“人頭紅利”主要互聯網原住民的人數爆發性增長;

“流量紅利”也是隻人數增長帶來的渠道增長。

畢竟生意的本質就是做流量,轉化率有天花板存在的。

而商業的核心邏輯上,基本就是“賺差價”思維,產品經過各個環節,層層加價。這種大魚吃小魚的模式,流通到消費者手裡的產品原本價值幾何,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

莫名:未來十年能賺錢的商業邏輯!

下半場的商業重心:

上文說了,改革開放40年了,已經真正成長成為了巨人般的存在,世界經濟沒法帶動中國的發展,而反過來看,世界經濟可能也需要中國反哺了

其實從最近的“貿易戰”裡就能窺探出來。中國是有能力和美帝硬剛了。包括17日凌晨華為和海思的內部文件就指出了,國家就是在有意識的站出來,讓全世界的人看到中國的強大。

還希望華為能在此次浪潮中堅挺過去,堅挺過去了,中國在世界基礎科技上的話語權將會越來越重。

但有一件事是我們要警惕的一點:“世界工廠”的名頭正在從中國轉向印度。

我們製造的產品也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人和產品的位置也開始交換,以前是人找產品,未來是產品找人。產品必須主動去尋找對應的消費者,好的產品不僅要學會會說話(營銷),還長了腿(物流)

經濟的重心從“人”轉向了“物”。

前十年基本上是產品跟隨人口的增長自然增長,而未來則是深耕自己現在的用戶存量,喚醒客戶的更多價值,從買一次到買N次,服務好每一個客戶。

而商業邏輯就變得複雜起來,除了“差價”思維,“增值服務”思維也是帶動企業利潤增長的一大要點。

當然更要說的是,產品的鏈條又縱深式變成了扁平式,原本相互侵吞的鏈條,開始做聯合發力,在各個環節上進行消費者攔截,最終大家利益根據約定分配。

莫名:未來十年能賺錢的商業邏輯!

其實以上小總結一下:以後賣家和買家的消費關係將發生變化,從“買賣關係——服務關係——共生關係”,各個階段沒有很明確的分界線,可能某一天你就發現,你習慣於去某家吃飯、購物這樣。

就像我之前也說不管實體生意還是虛擬生意都是要做自己的社群一樣,就是在想辦法和客戶保持一定程度的黏性。

“產品”只能解決“問題”,但“服務”才能增值。

莫名:未來十年能賺錢的商業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