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第五季》丨一個神劇品牌的被動落幕

黑鏡第五季,可說是垮掉的一季,是黑鏡這個神劇品牌的被動落幕。仙氣已逝,自貶凡間。

此垮非彼垮,不是爛尾的那種垮。如果作為電影單片來看其實還不錯,每一集都有完整的故事結構,但如果作為心目中的黑鏡來說,這季算是毀了這個英劇品牌。

不但沒有迴歸到前三季那麼硬核,而且在第四季的基礎上繼續崩壞,不再每一集都炸裂,不再講科幻本身,最重要的是基本上沒有“黑”可言,就像海報上體現的那樣陽光下有點黑而已,變成了老少皆宜,披著科技薄外套的人文片,美國電影套路的痕跡也比較明顯,動不動就能猜到接下來的劇情。

《黑鏡第五季》丨一個神劇品牌的被動落幕

自從第三季被奈飛接手,原本看一集炸一集的英劇品牌,注入好萊塢模式之後逐漸變成了美國味的黑鏡。第三第四季還好,第五季嘛……黑鏡之所以成為黑鏡的那些核心黑、硬科幻本身都沒了,變成了普通的軟科幻人文套路片,探討的主題也新意不大,在神劇的氣質上已經被《愛死機》甩出了一條街。

整個第五季,都是基於當下近未來的科技,虛擬現實、社交軟件、虛擬偶像伴侶機器人。

S5E1是對科技的一次褒獎。

《黑鏡第五季》丨一個神劇品牌的被動落幕

當精神和肉體開始分裂,當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開始糾纏,當維護家庭的責任和渴望激情的本性之間出現矛盾,當面對人類在長期婚姻生活中共有的情感困境時,技術給出了一個積極的解決方案。之所以說是積極而不是妥協,是因為在這種技術背景下,結尾的這種方案可說是唯一且最好的方案,既維繫了家庭和婚姻的真誠和諧,又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雙方各自的本性需求,甚至成為婚姻整體幸福度的最佳調節劑,它不像現實世界中三角戀那樣會牽扯出痛苦和悲劇,也不像傳統婚姻觀始終強調無論如何要永遠在一起那麼反人性。

S5E2是對當下互聯網社交體系的反思。

《黑鏡第五季》丨一個神劇品牌的被動落幕

互聯網巨頭公司讓人們陷入碎片化生活,並時刻記錄著個體的網絡言行,看似讓人們之間的互動增多,實際上並沒有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共情和理解。談判專家、心理學家、FBI,言行之間都是自以為是的猜測和專業套路;警察的辦事體系由於沒有科技加持又顯得落後和低效,甚至在關鍵時刻讓事情往錯誤的方向發展;而逐漸脫離初心的企業制度,已經被各種利益方捆綁著前進。最後真正理解了男主的,反而是被綁架的實習生和被要挾的公司創始人。這場案件,迅速爬上互聯網熱度最高處又迅速被遺忘,之後人們依然被碎片化生活所掌控,該幹嘛幹嘛,只要糟糕的事情沒落到自己頭上。這多麼像我們如今的現實,只是沒有現實更魔幻。

S5E3……實在沒看懂對科技持什麼態度

《黑鏡第五季》丨一個神劇品牌的被動落幕

科技在這集完全淪為了外皮,服務於一個青春音樂冒險+反抗控制成長的糅合故事。故事裡的科幻元素一共有三點:偶像人格機器人伴侶、腦意識解讀、全息影像,但每一點都沒有深化下去,只是浮光掠影,這也是第五季為什麼喪失了黑鏡硬核氣質的原因之一,導致故事的走向和結尾都驚人的平淡,戲劇衝突和藝術效果大打折扣。E3就像音樂版的《西蒙尼》,只是略有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