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高分悬疑电影《调音师》,你看过了么?

印度影片《调音师》改编自2010年的同名法国高分悬疑短片。故事讲述了一直假装盲人的钢琴调音师阿卡什(Akash),在意外成为一起凶杀案的唯一“目击证人”后,所遭遇的种种出其不意的经历。影片故事波折惊奇,反转不断,是2018年度IMDb评分最高的印度影片。

印度高分悬疑电影《调音师》,你看过了么?

电影调音师海报

What is life ?it depends on the liver.

印度高分悬疑电影《调音师》,你看过了么?

影片是由这句话开始:

什么是生命,这取决于肝脏。

看电影的时候字幕君把此处的“liver”翻译成了“肝脏”,显然与后面影片的剧情更为贴切,一语双关,“liver”既是“肝脏”,也意指“生活者”。“生活是什么,取决于生活者本身。”这也许就是导演在这部电影中,最深层希望表达的核心观点。

男主阿卡什(Akash)出场的时候是一个盲人的形象,直到影片发展,我们才知道原来男主一直都在假装盲人,美其名曰能够更专注于音乐获得更多的灵感,但是其实一直都活在自己编造的谎言中,并且很享受谎言所带来的好处。这一切他享用得心安理得。

印度高分悬疑电影《调音师》,你看过了么?

开场弹琴的男主

其实,他的这些伎俩其实不止一次露出马脚:

在餐厅门口失神看墙上的漫画人物、看电影时准确地拿到苏菲手中的爆米花,也曾引起苏菲的诧异,只不过在善良而又信任他的苏菲面前很容易就掩饰过去了;

他曾在家中窗口摘下眼镜偷看苏菲、回家时捡起掉落的眼镜,都被邻居家的小男孩看到,男孩拍了揭穿男主的视频想要谋取利益;而在与他有利益冲突的西米面前更瞒不过去。

印度高分悬疑电影《调音师》,你看过了么?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被吓了一跳

--他的谎言只能骗那些善良愿意相信他的人 。

本片设计的情节也充满了隐喻和反讽。

警长马诺哈尔平素靠手枪和权力只手遮天,最后却被子弹反弹自伤,困在电梯中叫天天不应。

出租车司机莫里生前以窃取他人器官谋利,死后却发现警长给他们的是一袋白纸,抢救医生还劝其妻子捐献器官。

最后的结局实际上是医生蒙他救命之恩,把西米的器官卖给中东富豪所得的100万美元分了一份给他,并帮他治好了眼睛。在去孟买机场途中,医生对他说:“反正她(西米)会死,什么是生命,这取决于肝脏。”而他并未阻止医生这么做。

在男主最后给苏菲讲的谎言中,为了撇清自己证明自己的善良,他编造了他求医生不要杀了西米,并且增加了医生后面的一段话:“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她的死将给很多人带来新生。”这样,他就能心安理得地享用西米的死给他带来的利益了,他就如同那只无辜的盲兔,被猎人追击而撞到汽车玻璃上,造成西米翻车死亡,而兔子却毫发无损。

来到伦敦之后,他仍然靠这种手段活得很滋润,从他手里的兔头手杖可以看出,他对苏菲说的这段谎言并非临时编造,而是早就以此来骗取他人的同情以获取利益。

印度高分悬疑电影《调音师》,你看过了么?

一下子就认出来自己的兔头手杖

男主并不是最后才黑化的,这就是他一直以来的行为方式。

《调音师》点明了人性之恶的主旨——人往往一旦突破底线,便极容易坠入没有底线的万劫不复的深渊。影片里推动情节发展的几个人物要么一恶到底,要么铸下大错后一路到黑,迅速转身为毒妇恶男,包括阿卡什,在最后一秒的反转后也让人不明觉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