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是如何在影像中為故事服務的?

色彩是什麼? “酒紅”應該怎樣去描述?“寶石綠”又是怎樣的?

關於色彩的定義可以有很多種說法,這是人們對不同波長可見光的心理反應,有關人們用視覺感知現實的方式,就是用色彩敘述故事的方式,那麼色彩是如何講故事的。

在電影學院或者攝影教學機構裡面,他們從來不教授藝術知識,只教我們技術。當然,那些技術也是很重要的,我們用技術去刻畫,去將我們的想法付諸行動,但是沒人在意光的哲學或者色彩的哲學其中的含義。

色彩是如何在影像中為故事服務的?

電影一直以來都與視覺相聯繫。在電影發展早期,我們去看電影只能領略到其大意,在攝像機濾光器發明之前,像愛迪生和梅里埃這樣的創作者之間就會展開競爭,為了增強影像效果他們可以想到給膠片上色,這就可以製造更奇妙的電影效果。

色彩最開始是用來展現電影畫面夢幻般的感覺,虛擬視覺媒體曾是逃避現實的極端體現,色彩就是用來展示夢想與現實的距離,不過在電影創作出來還沒有多長時間,就發現色彩是故事的一項基本要素。給電影上色的方法日漸更新,稍微的上色就可以完全給電影膠片染上一層明確的顏色。

在著名電影《黨同伐異》中,格里菲斯用了很多手段來區別電影中各種不同的時間,像本傑明·克里斯滕森這樣的電影工作者就會發現,人類會對不同色彩產生心理反應。當銀幕充滿紅色時我們會感到非常緊張,與這相反,沉浸在藍色的畫面則穩定許多。於是,色彩很快成為

象徵人物精神世界的一種方式。

色彩是如何在影像中為故事服務的?

埃裡克·馮·施特羅海姆導演的《貪婪》中,男人的妻子中了彩票,銀幣就被單獨的標成了黃色,電影結尾,隨著人物對金錢的慾望越來越高,整個畫面都變成了金黃色,而象徵金錢的消耗只單獨運用一種顏色,這也是電影為故事提供的一種增添隱喻的方式。

色彩是如何在影像中為故事服務的?

改善色彩的開放工具給影像帶來了創新技術,電影工作者就可以隨意的根據畫面需要分配色彩的區域。

電影既能用色彩區分不同的故事,還能用色調設置特定故事的氛圍,比如《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的畫面色調手法。即使在如今的現實時代也具有重大意義,不論電影基調是歡快活潑的還是沉重壓抑的,都是由色彩渲染出來的效果。

電影的先驅工作者們發現的這種色彩渲染故事的方法,其實起源於最初的層面。人們會對特定顏色產生心理反應,所以特定色彩經常用於特定場合,但是這也不能說明色彩的使用是單一的。

例如,我們對紅色的反應最強烈,但是有的畫面可能用紅色描述仇恨和殘忍,有的畫面則用紅色代表愛和歡喜,藍色也是如此,平靜的藍色給我們希望和放鬆的狀態,但是藍色也能讓畫面顯得壓抑沉悶,如果人物呈現藍色就會很怪異。

色彩的使用沒有特定的方法 。但是瞭解色彩對人們的認知印象會有所幫助。在電影

《殺死比爾》中,人物烏瑪·瑟曼的經典服裝不止是用色讓人印象深刻,米黃色可以傳達出人物的瘋狂,這種強烈的顏色一出現就能激起人們的危機感。

色彩是如何在影像中為故事服務的?

在電影的敘事中,某些顏色的特定隱喻至今依然存在。但是藝術家最好是在牢固掌握理念的基礎上。任何顏色都有三個構成要素:色調、飽和度和明度。

色調就是實際顏色,也就是紅、橙、綠等顏色;飽和度就是顏色的強烈程度,是極其鮮豔或是衰弱暗淡,飽和度越低,顏色也就越接近灰色;最後是明度,如果顏色的明度低,那麼它就比明度高的顏色更暗。三要素改變任何一個,電影的基調就會被改變。

顏色的使用組合也包含兩個目的:平衡和衝突。

如今最精於此道的電影工作者之一—— 韋斯·安德森,在《月升王國》這部電影中,畫面基本包括綠色、棕色、黃色,這三色之間的對比不太強烈就令人愉快。他使用相似的色彩是因為這讓人情緒平衡,而且與影片懷舊基調的基調相契合。

色彩是如何在影像中為故事服務的?

另一類常見的組合是互補調和色,兩種顏色處於色環的對立位置,互相補充,所以在電影中經常會看到紅配綠,藍配橙等。在影像中加入平衡的顏色可以讓顏色的轉換不被打斷,如此就可以很容易的發現色彩是如何固定電影基調的

電影《現代啟示錄》中就使用了平衡顏色組合,所以橙色的霧氣就令人迷惑,誤以為是毒氣。

色彩是如何在影像中為故事服務的?

與之相反,在電影《狂人皮埃羅》中就不存在固定的配色,而是採用繽紛的三色系,這些顏色在色環上距離相等。這種有趣的平衡打造了電影的基調,就會讓電影裡的規則變化令人信服。

色彩是如何在影像中為故事服務的?

當不規則的配色組合出現在電影畫面中時就創造了衝突,偶爾電影畫面中需要有一個醒目的色度讓視線集中於此。

在已經規劃好的顏色組合中添加其他色彩可以有效地體現出影片中人物情緒的突出。

如果色彩可以影響人們的心理,自然也能影響人們對電影畫面暗示的認知。在韋斯·安德森的電影中,色彩通常是提現故事的手段。在《天才一族》中,吉恩·哈克曼做了壞事,但是由於他身著粉色衣服,人們就不會想象他是壞人,因為這個顏色讓他看起來很柔和。《布達佩斯大飯店》也是很經典的例子。

色彩是如何在影像中為故事服務的?

作為一種提現心理變化的現象,顏色是明顯的工具。通常在電影中,觀眾也許注意不到顏色有什麼影響,但是可以通過光劍的顏色判斷出誰好誰壞。

色彩是如何在影像中為故事服務的?

使用顏色的目的是什麼呢?基本上有兩種用處:關聯和過渡。不論是循環顏色組合的原始方式或是全篇特定顏色重複出現,故事中貫穿始終的固定顏色起到的作用是“關聯”

,意思是我們會把顏色與特定事物或想法聯繫在一起。假設角色與紫色相關聯,如果在電影發展中我們再次看到紫色就會聯想到那個人物,因為場景和電影主題總是有所關聯。

《凱文怎麼了》 的主題非常暴力但是深藏不露,然而經常出現的紅色提醒了觀眾,整個故事都與暴力息息相關。在這個電影中,紅色與血相關。這並不意味著所有聯繫都得遵從顏色的陳規約束。

色彩是如何在影像中為故事服務的?

比如在《教父》中橙色與死亡相關,這顯示出單一顏色的重複以及配色與理念的內在聯繫。如果某種特定顏色貫穿了整部電影,你可以嘗試找出相關的事物,這就是聯繫。如果那是固定顏色的使用目的,那麼變化的顏色則是表達了“過渡”。

色彩是如何在影像中為故事服務的?

如果一個顏色與一樣東西相關,之後發生變化了,這就代表某些事情產生了變化。過渡可以是簡單的

場景過渡,也可以更復雜點。比如人物的思想狀態。在《末代皇帝》中,隨著人物對世界的認知越發加深,電影的調色板也發生變化,體現人物幼時認為的傳統世界是紅色的,然而隨著人物對世界的瞭解逐步加深,顏色從紅色轉為橙色、黃色,最終他完全理解了這個世界,便困在綠色中了。

色彩是如何在影像中為故事服務的?

顏色的過渡遵從於

主題的特點,把這種高效的顏色過渡體系放到色環上審視就會顯得更加獨特,因為紅橙黃綠在色盤上是連續的。由紅至綠的轉變顯示出角色境遇,而色環上則是180度轉變。顏色的過渡是跟隨著電影情節發展的。

斯派克·李拍攝的馬爾科姆·艾克斯同名傳記電影中,人像弧線通過顏色的持續改變反映出來。如果主題的過渡更突兀一點,顏色就代表了危機時刻的變數,如果剪輯師願意,過渡可以在一瞬間完成。

電影中顏色的選擇是有原因的,當觀看一部使用特定顏色的電影時,那些顏色給你什麼樣的感覺,它們如何跟隨角色。當你找到顏色主題時,剩下的內容可以由顏色獨自講述。

比如《阿黛爾的生活》中看到的都是藍色,每個場景都有藍色。阿黛爾遇見艾瑪的時候她的頭髮是藍色的,所以藍色代表了阿黛爾表達的自由,也代表了她和艾瑪之間的愛。

色彩是如何在影像中為故事服務的?

電影中的藍色是有聯繫的,主題就是阿黛爾的愛情,顏色的隱喻在電影裡始終如一,當她們的戀情最甜蜜的部分時,阿黛爾被飽和的藍色包圍,反應了她們愛情的強烈,在她最低谷的時期,阿黛爾的身邊則是暗淡一些的藍色,反應了愛情的消逝,然而她還在受到折磨,甚至更嚴重,重燃愛火失敗後,唯一的藍色只剩下一條藍裙子在這世界絕塵而去。

色彩是如何在影像中為故事服務的?

這能說明怎麼使用時常變化的顏色,來顯示主角和周圍其他人物的關係。顏色聯繫的對象一般是人物,要製造這種聯繫,在服裝上下工夫是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因為人物不可避免地要和衣服一同出現,但這不是唯一的方法。這類電影顯示了顏色是影像和聲音之間的視覺對比,它能使我們慾望的本質更加顯著,也可能是致命一刀,它是設立電影情緒的基礎

羅傑·迪金斯說:“要讓顏色看起來漂亮是很容易的,但是要讓它為故事服務就難了。” 顏色是個很奇妙的東西,下次你看到顏色組合時思考顏色對心理的影響,找出聯繫和過渡,那麼電影也許會展示出言語不能表達的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