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孤兒》:從食物對權力的隱喻,解讀奧立弗的三重成長

從擺滿珍餚美撰的餐桌到臨終時的靈床,從弔喪的孝服到節日的盛裝,這種變遷的驚人之處也毫不遜色,只不過我們就是其中匆匆來去的演員,而不是袖手旁觀的看客罷了!

——《霧都孤兒》

《霧都孤兒》:從食物對權力的隱喻,解讀奧立弗的三重成長

作為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早期的代表作,《霧都孤兒》自1838年出版至今,一直深受讀者喜愛,甚至多次被改編為影視劇作,就連世界知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也曾於2005年將此書拍 成電影!

在這部兼具流浪漢文學和成長元素的小說中,狄更斯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孤兒奧立弗雖然無依無靠,自小在孤兒院長大,他小小年紀就經歷了無數動盪辛酸的經歷,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奧利費沒放棄對自我意識的覺醒與重建,最終經過個人努力及善良人的幫助,獲得了一個幸福的結局。

正是書中這樣的一個故事,這樣的一份精神,令《霧都孤兒》出版百餘年間一直如常青藤般,茁壯於世界文學的聖壇,相輔相成的,主人公奧立弗一路艱辛卻倔強的成長,也一直在為不同的人輸送同樣堅韌積極的能量!

只是,與其它名著不同的是,狄更斯在《霧都孤兒》一書中,堅持他一貫對食物的關注,在書中以食物作為權力的隱喻,從而為我們詮釋著奧利弗的三重成長!

《霧都孤兒》:從食物對權力的隱喻,解讀奧立弗的三重成長


非人待遇中的第一次意識覺醒

在談論《霧都孤兒》中食物對權力的隱喻之先,我們先要了解這樣一個事件——英國《濟貧法》英國《濟貧法》是伊麗莎白女王於1601年頒佈的一部濟貧法令,在這部法令中,依麗莎白女王規定,部分窮人若無力養家餬口,可進入濟貧院接受救濟。

但是1834年,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社會又頒佈了一款新的法令,即《新濟貧法》,《新濟貧法》因當時大行其道的《國富論》及《人口論》的影響,改寫了部分條款,取消了之前法典中的‘院外救濟’,改為‘接受救濟的人必須進濟貧院’。

這看起來似乎是件好事,但實質是對窮人的變相掠殺,因為他們把濟貧院的伙食標準一降再降,窮人即便進入濟貧院,也是慢慢被餓死的命運!

因為《國富論》認為食物是重要財富,不能讓濟貧院的人與勤勞者分享財富;《人口論》則認為人口若不抑制,生活資料便會虛大於供,而之前濟貧法在接濟窮人的時候,也無形影響到了人口增長這一現實!

《霧都孤兒》:從食物對權力的隱喻,解讀奧立弗的三重成長

總之新的、殘忍的《濟貧法》如火如荼地施行開來,也正是因為狄更斯目睹了這殘忍的一切,才有了出自他手的《霧都孤兒》和孤兒奧利弗。


在奧利弗成長的初期,他像一隻動物一樣沒有尊嚴,可以被任何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他沒吃過一頓飽飯,也更不會有人在意他的生死!作為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奧利弗對這樣的境遇似乎只能默默的接受,但是某天,當廚師為他們打飯的時候,他壯著膽子說出了那句:對不起,先生,我還要一點!


正是因為這一句話,奧利弗被驅逐出了孤兒院,結束了濟貧院裡那種‘時常坐在那裡,一雙飢餓的眼睛死死地盯著那口大鍋,好像連鍋下灶臺裡的磚頭也能吞下去’的日子。

被驅逐的奧利弗後來成為索厄伯裡先生棺材鋪裡的一名學徒,但環境的改變卻依舊未能改變他衣不附體、食不果腹的生活,因為老闆索厄伯裡夫婦依舊會沿用以食物來壓制學徒的招式,況且兩個老學徒也會打壓欺辱新學徒奧利弗!他依舊活得狼狽而且被動!

狄更斯在這一時期,以‘嗟來之食’暗喻奧利弗的身份處境——他是一個無依無靠、沒有尊嚴、活得不如一條狗的被動者!但也同樣是在這個時期,狄更斯以那句‘對不起,先生,我還要一點!’來見證奧利弗主體意識的覺醒!

《霧都孤兒》:從食物對權力的隱喻,解讀奧立弗的三重成長

弱肉強食過程中的主體完成

初到棺材鋪的奧利弗雖然擺脫了濟貧院的欺凌,但是他依舊毫無尊嚴可言,每天吃的全是一些‘嗟來之食’不說,還要應對老闆和兩個老學徒的打壓,但即便如此,為了那口吃食,他還要努力地做一隻溫順羔羊。

然而,某天學徒諾亞對奧利弗死去的母親的人身攻擊徹底激怒奧利弗,這時候他的鬥志才終於被點燃,以一種他自己從未意識到的力量迎戰諾亞,這讓所有的人都覺得奧利弗是瘋了,班布爾先生甚至如此解釋:

這是肉在作怪!你們將他喂得太飽了!你們在他身上喚起了一種非自然的靈魂與精神,那是與他的身份不相稱的!貧民們要靈魂和精神幹什麼?我們讓他們的身體活著就足夠了!

這是一種怎樣的無情與輕蔑?但也正是在這種惡劣到慘不忍睹的生存環境之下,奧利弗又 一次完成了自我意識的覺醒,並且進一步實現了自我主體的實現。

《霧都孤兒》:從食物對權力的隱喻,解讀奧立弗的三重成長

但他這樣做的結果是,他連棺材鋪的‘嗟來之食’都沒有了!奧利弗從棺材鋪逃離後,滿以為他終於可以擺脫吃人的索厄伯裡夫婦的控制,滿腔熱血地在倫敦這個‘了不起的大地方’打拼謀生,卻沒想到他卻誤打誤撞進入費金的賊窩。

費金的賊窩是一個犯罪組織,奧利弗誤打誤入地成了其中一員,而費金手下的孩子們每天都要外出為他‘覓食’,而

費金依舊依食物作為對他們的獎罰的手段,懶惰與遊手好閒的孩子會被餓著肚子睡覺,收穫豐盛的孩子會以食物作為獎勵。

在這裡奧利弗似乎不需要再忍受像在濟貧院或者棺材鋪裡那樣讓人觸目驚心的飢餓折磨,同時他的食慾似乎也不如從前那般旺盛,但這並不代表他已經可以自主地控制溫飽,他依舊需要參與進這弱肉強食的殘酷競爭,有如達爾文在《進化論》裡所說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叢林法一般,奧利弗若不參與廝殺,依舊無法獲得食物。

為了一口飯,他要像一匹狼那樣去廝殺!

《霧都孤兒》:從食物對權力的隱喻,解讀奧立弗的三重成長


達成溫飽後的精神追求

無論是在濟貧院、棺材鋪還是在費金的賊窩,骨瘦嶙峋的奧利弗幾乎自出生便一直生活在充滿罪惡的環境裡,他所遭遇的幾乎全都是非人的先待遇,然而,令人慶幸的是,如此糟糕的環境下生長起來的奧利弗,他卻似乎並沒有被周邊的惡劣環境所汙染!

就連費金也納悶,稱:他在同樣的情況下與其他的孩子不一樣!我沒能抓住什麼使他變壞的東西!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那有不溼鞋?用現在的話說,環境會改變人!但值得慶幸的是,即便是在深如泥潭的黑暗裡,奧利弗還是把自己長成了一束光,而這束光就是他終保持著對惡的勢力的抗爭,並以此來彰顯自己的主體性!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一重善良的秉持,有了自我的覺醒和主體的實現,奧利弗才沒有成長為一個與周遭環境一樣黑暗不堪的人,也正是因為這一系列原因,奧利弗的生活才得以漸漸改變!

《霧都孤兒》:從食物對權力的隱喻,解讀奧立弗的三重成長

例如因為沒有偷盜手帕而被誤會,後被布朗洛收留他在家中治病,再到那起徹底改變他命運底色的盜竊事件——因為奧利弗在威逼之下參與其中,但是他並不想傷害任何人,所以想趁進爬進窗戶向主人報告,結果卻被管家打傷了腿,其它團伙成員四散逃走,奧利弗卻暈倒在那家宅院門口,從而得到梅麗夫人及其養女羅斯小姐收留並庇護了他,卻不想梅麗夫人竟是他的姨媽,奧利弗的人生也自此轉向溫暖明亮的地方!

故事結尾,惡人都得以懲戒,而奧利弗這個曾經為一口‘嗟來之食’而溫順如羔羊的尊嚴丟失者,他在眾人的幫助下查明瞭自己的身世,過上幸福的生活,更學會了管控自己的食慾,甚至將對食物的渴望從物質層面轉化到精神層面,例如閱讀書本和學習知識!

至此,奧利弗終於在自己一次次的抗爭之下,掙脫了以食物為壓制手段的欺凌和羞辱,也同樣是在這樣一個辛酸漫長的過程中,完成了自我意識的覺醒到自我主體實現的這樣一個過程!

《霧都孤兒》:從食物對權力的隱喻,解讀奧立弗的三重成長

哀若奧利弗!幸若奧利弗!願他,以及《霧都孤兒》一直存在,一直生長,像藤蔓一樣無邊蔓延!讓那一抹與生命有關的綠色,以光束的形式,進駐每一片心之荒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