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多國走上群體免疫的"不歸路",或導致世界人口大減員

比爾蓋茨在疫情面前的表現可謂可圈可點,不僅加大對相關醫療實驗室的投資力度,而且多次向美國聯邦政府諫言,希望人們可以重視這次瘟疫,並最大程度減少個人的損失。

《鏡報》於4月9日再次刊登了比爾蓋茨的言論,他稱:類似新冠肺炎的疫情或每隔20年爆發一次,世界各國必須建立健全相應的機制預防病毒的大流行。

比爾蓋茨的意思很直白,新冠疫情可能長期存在於人們的生活周圍,執政者必須建立長期防控的思維。不過話說回來,想要讓這一構想成功落實,可能性微乎其微。

歐美多國走上群體免疫的

首先,各國的政治制度和經濟體制的不同,決定著他們的耐受力有差別。

美國面對40多萬的感染基數,仍面不改色,該國的醫療體制仍在有條不紊進行。而同期的意大利、英國、西班牙似乎已經走到了懸崖邊。消息指出,英國、西班牙等國已經有超過20%的醫務人員感染,意大利則有超過100名的醫務人員喪生。與之伴隨的是,英、意、西等國的政治結構開始鬆動,民間的不友好勢力開始逆勢崛起。

在這種情況下,及時放開管控力度,讓經濟重新恢復血色,似乎成為了當局緩解壓力的唯一選擇。因此我們看到了,丹麥、白俄羅斯、巴西等國不顧世衛組織的警告,在病毒面前直接繳械投降,讓好不容易建立的國際防控大框架形同虛設。

歐美多國走上群體免疫的

默克爾坦言,德國可能約有60%—70%的人感染。英國首相約翰遜更是喊出了"群體免疫"的口號。其結果是,這兩國的感染人數高居不下,約翰遜也成為了第一個被"群體免疫"擊倒的國家領導人。

其次,疫情對世界經濟的衝擊力度已經超出了傳統經濟學的研究範疇。

比爾蓋茨指出,世界或因疫情至少損失10%的財富,其對經濟的打壓力度遠超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水平。

即便像美股這樣比較靠譜的投資窪地,也難以逃脫崩盤的命運。僅在3月份,美國就出現了至少4次的熔斷現象,讓巴菲特、馬斯克這樣的投資大戶損失慘重。怎麼辦,是建立長期有效的防控機制,還是靠"群體免疫"渡過難關。無論哪種方式的選擇,都會讓人類承擔難以估量的損失。

歐美多國走上群體免疫的

比爾蓋茨作為最早關注疫情的投資家,或早已經意識到了一個事實。即疫情的蔓延,或讓國際格局發生深刻的變革,甚至會給人類的自我繁衍和發展構成災難性的影響。

從這個角度分析,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讓世界人口減量的悲劇或無法避免。各國如果能夠吸取SARS的經驗,從2003年以後就重視流行病的防治,估計新冠疫情對於人類生活的影響就沒有現在這樣大了。

總的來說,歐美一些國家已經或即將走上群體免疫的路子,對此我們只能乾著急,卻沒有絲毫辦法。或許人類早就有這一劫了吧,只是大家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