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三國: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用草船借箭,曹操何不放火箭?

看了無數遍三國,才領悟到人生一切都是過眼雲煙,大家好我是寵兒 .每天持續為大家帶來原創內容,分享三國的意義。

赤壁之戰是三國中的重要一戰,被小說演繹得尤為精彩。孫權和劉備合力對抗曹操,雙方聯手打了一場漂亮仗。在赤壁之戰中,草船借箭的故事讓人印象深刻。雖說劉備和孫權當時是盟友,但他們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彼此充滿防備。周瑜在小說中是個氣量很小的人,他一直想置諸葛亮於死地,但又沒辦法得逞。於是他就故意刁難諸葛亮,讓他在10日內奉上10萬支箭,如若不然就將其軍法處置。

再看三國: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用草船借箭,曹操何不放火箭?

以當時的情形來看,周瑜明擺著是想換個方式要諸葛亮的命。可“道高一尺,魔高一 丈”,對付周瑜這般小人之舉,諸葛亮有的是辦法。他不但欣然接受了這個要求,還把任務期限從縮短到3天。如果沒有必勝的把握,諸葛亮肯定不敢叫板。10天已經是無法完成的,現在又變成3天?沒人知道諸葛亮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怎奈小說中的諸葛亮是那般的神機妙算,他就知道哪天會有霧,風向是否對自己有利,輕輕鬆鬆就從曹操那裡借來了周瑜要的箭,讓對方啞口無言。人們紛紛讚歎諸葛亮的智慧,同時又不禁質疑曹操,他當時為何沒有放火箭呢?

再看三國: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用草船借箭,曹操何不放火箭?

如果曹操當時放火箭,那諸葛亮就必死無疑了!但曹操沒有那麼做,也是有理由的。首先,火箭與普通的箭不一樣,如果保存不當極易引發火災。火箭需要貯存在乾燥的地方,一旦受潮就無法使用。大多數時候,火箭都是現用現準備,以規避各種風險。諸葛亮何時來借箭,曹操不會提前知道,所以也就無從準備了!按正常人的思維,如果發現前方有敵情,肯定要做出應對的。船離的那麼遠,又趕上大霧天氣,哪能看清上面有沒有人呢?當時氣候比較潮溼,就算曹操事先帶了火箭,恐怕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倒不如用普通的箭更穩妥一些。反正諸葛亮這一計的成功是非常高的,換成是別人也照樣會上當。

再看三國: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用草船借箭,曹操何不放火箭?

另外,曹操對火是比較忌諱的,他吃過很多虧,都是與火有關。不單是曹操,想必下面的將士也心有餘悸。呂布和張繡都曾讓曹操置身火海,劉備也對曹操用過火攻。可見,曹操一直都是火攻的受害者,他自己也不願意用火。細數曹操經歷的無數次戰役,他始終對火敬而遠之。諸葛亮向來善於洞察別人的心思,他自然也瞭解曹操的弱點所在,所以他才敢冒這個險。但是怕什麼,對手就會給你什麼。曹操沒想到,自己這次依然逃不出被火燒的命運,遠比借箭還要可怕。

再看三國: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用草船借箭,曹操何不放火箭?

​諸葛亮成功完成任務,周瑜自然是氣得半死。仔細想來,歷史上的周瑜肯定不至於此,他也是個極富謀略有遠見之人,如果就這點氣量又如何能成大事呢?但是沒有辦法,小說無法和正史相比,諸葛亮是自帶光環的,作者也只能犧牲周瑜的形象了!

三國一部很經典的文史作品,不同的年齡去看,總是有不同的領悟。寵兒對於三國有自己的見解和觀點,每天堅持原創內容分享給大家,謝謝大家的關注,下期內容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