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縣老幹部黨建工作“五子登科”建設“紅色家園”效果好

如何激發紅色細胞,凝聚眾多管理力量搞好小區治理?山西省忻州市山西省忻州市保德縣委老幹部局運用“黨建+”的思維,將關口前移,陣地下沉,把居民小區作為離退休幹部黨建工作的基本單元和工作著力點,大膽探索老幹部黨建工作新途徑,用“五子登科”的方式助力打造“紅色家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搭好架子,老幹部黨支部成為小區的一面旗幟

星慧小區是保德縣城建設最早、規模最大的居民住宅小區,有840戶2700多人,其中離退休幹部黨員76人。這些老同志離退休前大都在保德縣工作,有三分之一以上曾在科級崗位擔任領導職務。他們身體好、黨性強、威望高,甘於奉獻,善於做群眾工作。7年前,縣委老幹部局“牽線搭橋”,由離退休幹部組成的星慧小區黨支部正式成立。黨支部7名支委每人負責包一棟樓擔任黨小組長,每名支委負責從身體好的退休幹部黨員中選定了樓長,形成了“黨支部+黨小組+樓長”這樣一個“寶塔式”的組織網絡。隨後,應廟梁村黨支部、業委會和物業公司的邀請,3名支委兼任物業公司監督員。去年8月,每棟居民樓組建了一個微信群,群主為小組長。根據支部的安排,群主會適時地將一些時事新聞、溫馨提示、文明公約等內容以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發到群裡。“紅色業委會”成立了,老幹部黨支部成為小區一面鮮豔的旗幟。

保德縣老幹部黨建工作“五子登科”建設“紅色家園”效果好

縣委老幹部局局長給小區老幹部黨員講黨課

摸清底子,住戶基本情況登記表成為口袋手冊

應小區黨支部的要求,縣委老幹部局設計了含戶主、家庭成員姓名、性別、年齡、身體狀況、身份、工作單位、聯繫方式等20項基本情況的表格,以居民樓為單位進行造冊登記。為方便樓長、小組長的攜帶,縣委老幹部局幫助編印成一個精美的小冊子。年長日久,張三家住幾層,李四家有幾個孩子,王五的車牌號是多少,趙六家的地下室是幾號……諸如此類情況對於每個黨小組長和樓長都如數家珍、耳熟能詳,為做好居民的工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建好房子,為小區居民提供學習活動交流的好去處

小區黨支部成立之初和廟梁村黨支部合署辦公。六年前,縣委老幹部局出資在小區建起彩鋼房活動室,建築面積180平方米。活動室分設黨支部工作室、棋牌室、閱覽室、多功能室,制訂了多項工作制度,訂閱了《山西日報》、《中國老年》等15種報刊雜誌。縣委老幹部局領導每半年為小區老同志講一堂黨課,黨支部根據老幹部黨員特長,開設“每週一課”義務講堂,還組織小區書法、文藝愛好者相互切磋技藝。活動室的建立,為老同志開展學習和文體活動提供了一個好場所,成為小區居民交流的好去處。誰家有喜事,都願意到活動室告一聲;誰家有困難,也總是支部的人早知道,便於組織志願者開展針對性幫扶。

保德縣老幹部黨建工作“五子登科”建設“紅色家園”效果好

小區老幹部黨支部與小區物業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創新點子,“四方五步”成為小區治理的好模式

樓頂漏水無人管,小區環境髒亂差,消防安全存在隱患等問,以前是居民茶餘飯後談論最多的話題,也是小區居民和物業公司矛盾的焦點所在。針對這種情況,小區黨支部多次和物業協調,摸索出“四方五步”的一套工作方法。四方為:小區老幹部黨支部、物業公司、居民代表(樓長1名、本樓代表2名)、利益方。五步是:收集問題、確定議題、協商方案、分流落實、監督評審五個民主協商步驟。實現了大家事大家議,有效激活了小區居民參與小區治理和服務的活力,解決了大量積壓的矛盾和問題,得到小區居民的好評。。

結成對子,老幹部黨員成為小區居民的貼心人

從去年5月份開始,小區黨支部號召76名黨員每個黨員就近包10戶,做好小區文明建設工作。為方便住戶的聯繫,黨支部將小組長、樓長、物業維修人員、所聯繫的老黨員等的電話號碼收集在一起,精心製作了《愛心服務聯繫卡》,實現了“一卡在手、服務無憂”的管理效果,使小區文明建設工作中的問題能迅速得到解決。

近年來,在小區黨支部的帶領下,共解決綠化補綠、路燈更換、門禁安防、亂搭亂建、鄰里糾紛等問題達500餘個。星慧小區也成為黨建引領好、治理機制好、服務管理好、環境品質好、鄰里關係好的五好“紅色家園”。小區黨建之花愈開愈豔,樓院創建越來越好,一個溫情滿滿的小區讓居民住戶充滿了期待和自豪。(賈志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