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趣的理論——“沉默的螺旋”

不知道你是否聽過一個叫做“沉默的螺旋”的理論?如果沒有,那也沒關係,這個理論是德國女社會學家諾依曼提出的一個理論,它由三個命題組成,簡單來說就是——個人意見的表明是一個社會心理過程;意見的表明和沉默的擴散是一個螺旋式的社會傳播過程;大眾傳播通過營造意見氣候來影響和制約輿論。

一個有趣的理論——“沉默的螺旋”

看起來很抽象對不對?其實這個理論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悄無聲息的存在著。就比如我們與一群朋友聚餐吃飯,她們都說吃日料,而你就算想吃自助火鍋也不會說出來,而是隨聲附和道“好的,咱們去吃日料。”你的意見在原本與她們的意見是不一致的,為什麼不把它說出來呢?這是因為個人在表明個人意見的觀點之際總會先考察周圍的環境,當發現自己屬於優勢意見時才會大聲疾呼,如果是處於劣勢意見,則會趨向沉默或者附和。

一個有趣的理論——“沉默的螺旋”

在網絡環境中,沉默的螺旋機制依舊存在。有的學者說這一機制被削弱了,在我看來不盡然,這要根據不同的網絡平臺來說。就拿社交媒體來說,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沉默的螺旋其實有種加劇的態勢,因為我們都明白隔著手機屏幕的交往必然比不上面對面的交往,尤其是朋友圈中的朋友很多還沒有熟悉到可以隨意開玩笑的地步,而我們又偏偏需要這些人來構成我們的社會資本,因而在面對一些事的意見表達中,更傾向於隨大流,而不是直接的表達。

一個有趣的理論——“沉默的螺旋”

所以,通過這個理論,我們可以解釋很多現象,同時也值得我們反思——通過網絡,我們究竟是更自由還是更壓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