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這首《贈劉景文》,得以入《千家詩》,影響長遠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蘇軾的這首《贈劉景文》,得以入《千家詩》,影響長遠

蘇軾

這首題為“贈劉景文”的詩,贈給另一個人也是可以的。因為它實在是一首寫景詩,也可以題為“初冬”。作者只是自道所得,與贈給誰沒有關係。詩中關鍵詞是“一年好景”。如果搞一個問卷調查:“你認為一年好景’何在?a.春,b.夏,c.秋,d.冬。”

蘇軾的這首《贈劉景文》,得以入《千家詩》,影響長遠

統計結果不會出人意外:春季得票第一,秋季第二“春秋多佳日”這個命題,自陶淵明以來,在世間已成定論。蘇東坡這首詩卻說一年好景正在初冬,令人耳目一新“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這兩句用對仗的方式,寫物候的變遷——荷、菊這兩種在夏秋間最美的景物,入冬早已過氣,而呈現出一派殘敗衰颯的景象,不免有煞風景。

蘇軾的這首《贈劉景文》,得以入《千家詩》,影響長遠

不過,詩人從中卻領略到一種特殊的美感—通過“已無——猶有”的勾勒暗示出來。不僅“菊殘”一句如此,就連“荷盡”一句,也能使人聯想到李商隱的“留得枯荷聽雨聲”,而別饒意味。“傲霜枝”對“雨蓋”,不但形象生動,對仗工穩,而且包含著對人格(堅忍獨立)的標榜。對於“一年好景”,這是必不可少的鋪墊和陪襯,能引起讀者對下文的期待,好比打排球的一傳。“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這兩句用唱答的方式,寫初冬之好景。“一年”句是提唱,作用在於引起注意,用祈使的語氣(“君須記”),表明作者將自道所得,讀者須洗耳恭聽好比打排球的二傳,將球高高托起(鍾振振之喻)。

蘇軾的這首《贈劉景文》,得以入《千家詩》,影響長遠

“正是”句是結穴,好比扣球得分,是曲徑通到之幽處,是漸入之後之佳境——初冬有一段氣溫回升的小陽春天氣,“橙黃橘綠”,正在其時。“青黃雜糅,文章爛兮”(屈原《橘頌》)是其色彩美,碩果累累是其形容美(讓人感到收穫的喜悅),飽經風霜性格成熟是其內在美(人格美的象徵),秀色可餐是其通感美(通感於味覺),可謂美不勝收。於是,你不得不佩服詩人對“一年美景的這個發明,不得不承認這個案翻得有理。

蘇軾的這首《贈劉景文》,得以入《千家詩》,影響長遠

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受到一首唐詩影響的,這首唐詩就是韓愈的《早春寄張水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中說一春好景乃在早春,同樣是自道所得,同樣是美的發明。“寄張水部”還是寄李水部,同樣無關緊要。而“最是一年春好處”,與“一年好景君須記”,連口吻都是一致的。

蘇軾的這首《贈劉景文》,得以入《千家詩》,影響長遠

不過,蘇詩之美又並不為韓詩所掩。“橙黃橘綠”所含的秀色可餐之意,就為韓詩所無,而這一點恰恰是蘇詩寫景的特色“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初到黃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枝》)、“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惠崇春江曉景》等,和“橙黃橘綠”的寫景一樣津津有味,句句不離美食家本色,饒有生活情趣。

蘇軾的這首《贈劉景文》,得以入《千家詩》,影響長遠

這首詩後來入《千家詩》,影響長遠。舉今人絕句為例,“果州氣馥水都香,橙橘漫山綠間黃。記得千家詩一首一年好景在吾鄉。”(楊析綜《南充農家》)便是一個人看到家鄉果園景色記起兒時讀過的這首詩,而興不可遏的寫照。足見一首好詩對讀者在精神上可以有多麼長遠的影響。

作者介紹:我是“沙坪壩皮皮乖”,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贈劉景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