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款作戰迷彩服 在二戰中的首次嘗試效果驚人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重要的戰場之一,東線戰場長久以來一直獲得歷史學家的青睞。無論從戰史還是裝備的角度,蘇聯和德國這兩個歐洲超級大國之間的對撞從來都是一個極易引發關注的話題。不過,有一點可能被很多人忽略,那就是,蘇德戰場上,近現代意義上迷彩服正式接受實戰的考驗,成為人類在戰爭藝術中融入戰場環境保護己方作戰力量的一次偉大嘗試。




從獵戶偽裝服發展而來


世界上第一款作戰迷彩服 在二戰中的首次嘗試效果驚人


蘇格蘭地區獵人使用的“吉利服”(Ghillie Suit)可以說是迷彩服的祖宗。這原本是一種由獵戶使用的偽裝裝具,相傳為一位名叫吉利(Ghillie)的獵人發明。最初的吉利服就是一件裝飾著許多繩索和布條的外套,主要用在隱身於叢林中,麻痺鳥兒以實施獵殺。由於其在植被茂密的環境中隱蔽效果很好,即使警覺敏銳的鳥兒也難以發現。

世界上第一款作戰迷彩服 在二戰中的首次嘗試效果驚人


根據一些廣為流傳的說法,近現代迷彩服的前身是英國軍隊19世紀下半葉使用的一種帶有偽裝性顏色的軍服。1864年12月,英軍上尉哈里·巴納特·拉姆斯汀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區組織了一支非正規的“英國陸軍偵察隊”。當地黃土地裸露多、風沙大,為了偵察時便於偽裝保護自身,拉姆斯汀發現使用土黃色軍服效果極佳。在後來的偵察行動中,這種軍服起到了比較好的偽裝效果。

世界上第一款作戰迷彩服 在二戰中的首次嘗試效果驚人


但是,這種適應作戰環境進行的探索並未被英國人堅持下去,反倒是其對手學習過去並加以改進。1899年,英軍入侵南非,與當地的荷蘭人後裔“布爾人”進行持續三年的“布爾戰爭”。布爾人與英國人的兵力雖對比懸殊,但聰明的布爾人發現,英軍穿紅色軍服,在南非的森林和熱帶草原的綠色中格外醒目,極易暴露。布爾人立即將自己的服裝和槍炮改為草綠色,便於在密草叢林中隱藏,然後常常身著這種服裝神不知鬼不覺地靠近英軍,突然發動襲擊,打得英軍措手不及,而英軍想反擊卻難以發現目標。雖然這場戰爭最終是英軍取得了勝利,但英軍傷亡達9萬多人,遠遠超過了布爾人軍隊的傷亡人數。


世界上第一款作戰迷彩服 在二戰中的首次嘗試效果驚人


這場戰爭使歐洲各國認識到戰場上人員偽裝的重要性,紛紛將從拿破崙時期開始的鮮豔軍服改為適應戰場地理環境的綠色或黃色,以達到隱蔽的目的。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各種光學偵察器材的出現,使穿著單一顏色軍服的士兵很難適應多種顏色的背景環境。1929年,意大利研製出世界上最早的迷彩服,它有棕、黃、綠和黃褐4種顏色,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的戰爭中發揮了一定作用。



德國開創迷彩服裝的高峰

世界上第一款作戰迷彩服 在二戰中的首次嘗試效果驚人


二戰時期的蘇德戰場,以其恢宏如史詩一般的磅礴氣勢在人類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由於蘇德戰場的特殊地理環境,無論是叢林還是雪地作戰,都更需要對人員和裝備進行偽裝,所以交戰雙方將迷彩服的發展共同推向了一個高峰。


1931年,德國研製出著名的裂片式迷彩樣式。當時,作為希特勒親自打造的精英部隊,武裝黨衛軍也大量被投入東線戰場,由於其特殊地位,在迷彩服上引領風氣之先,在希姆萊的領導下,武裝黨衛軍先後研製了7種不同樣式及多種顏色的迷彩服。從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迷彩服的大規模使用,是武裝黨衛軍對人類戰爭史的“貢獻”,使得迷彩服成為單兵野外作戰最可靠的夥伴之一。


世界上第一款作戰迷彩服 在二戰中的首次嘗試效果驚人


1937年2月,黨衛隊二級突擊大隊長、威廉·布蘭特博士開始著手設計武裝黨衛軍專用迷彩服。他設計出的迷彩鋪地防潮布(Zeltbahn)以及鋼盔偽裝套並且成功地在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德意志”旗隊的野戰演習中經受住了考驗。這次演習證明,使用這種迷彩裝備能夠使傷亡率降低15%。



1938年6月,希姆萊成功地讓武裝黨衛軍壟斷了生產這些迷彩裝備的權力。這樣,國防軍就無權使用這種獨特的裝備了。1939年1月,儘管防水棉質帆布已經十分短缺,而塗繪迷彩色還需要手工,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還是得到了生產出來的8400件鋪地防潮布和6800件鋼盔偽裝套。同時,迷彩罩頭衫也開始裝備黨衛隊部隊。此時武裝黨衛軍指揮官保羅·豪塞爾還下令每個營至少要裝備20件這樣的罩頭衫,專門配發給那些突擊部隊。



在1939年的波蘭戰役中,迷彩服並不常見。不過,這種革命性的迷彩裝備得到了武裝黨衛軍指揮官的一致好評,並吸引了陸軍的注意。陸軍將一些樣品送到柏林的統帥部,希望能做一些評估。1940年6月,手塗迷彩色的方式被更為迅速的機器生產替代,使得大規模生產罩頭衫成為可能。這一時期一共有3.3萬件罩頭衫被下發到武裝黨衛軍各個部隊。同時,出現了一些迷彩服的變形,它們也被任意分配到武裝黨衛軍的所有部隊中。武裝黨衛軍的迷彩服都是用防水棉質帆布製造的,兩面都有迷彩,這樣便可以正反穿著,其中一面是綠色,另一面則是褐色。士兵可以根據季節或者地域不同來更換外表。鋪地防潮布是迷彩服中功能最為多樣的。它呈三角形,可以當作斗篷和雨衣穿戴,或者將三張鋪地防潮佈扣在一起,搭成一頂四人帳篷。1943年,出於經濟原因,德軍決定不再為東線的部隊配發鋪地防潮布。到1944年5月,鋪地防潮布的生產徹底結束。


世界上第一款作戰迷彩服 在二戰中的首次嘗試效果驚人


鋼盔偽裝套是用生產鋪地防潮布剩餘的布料製作的,所以很少能找到兩頂完全一樣的偽裝套。這種鋼盔套最初根據M35式鋼盔的形狀設計,由用光滑鋁鉚釘固定的三個彈簧別針系在鋼盔上。這種偽裝套一直使用到戰爭結束。迷彩罩頭衫是一種可以反穿的套頭衫,在頸部、手腕和腰部有可以調節鬆緊的繩子或橡皮拉索。它沒有衣領,最初式樣甚至還沒有口袋,只是在前部有兩個垂直的開口,以便於野戰時迅速穿戴。整個戰爭期間,德軍對罩頭衫進行了不少改進,其中包括加上更長的下襬,以及添加兩個可以扣起來的口袋等等。不過,所有的迷彩罩頭衫都必須通過鋪地防潮布的標準制造工序。因此到了1944年1月,罩頭衫也停止了生產。

世界上第一款作戰迷彩服 在二戰中的首次嘗試效果驚人

1942年4月,一種迷彩面罩開始出現在武裝黨衛軍中,這種迷彩面罩與鋼盔偽裝套和罩頭衫搭配使用。它由一組細線縫成一條鬆緊帶,像一道簾子一樣垂在面前,在佈滿荊棘的地帶活動時,能夠有效地保護面部而不被割傷,所以很受狙擊手的歡迎。

世界上第一款作戰迷彩服 在二戰中的首次嘗試效果驚人


1943年秋,武裝黨衛軍沒收了大量被遺棄的意大利士兵補給品,其中就包括為數可觀的意大利陸軍迷彩布料。這些繳獲的迷彩材料很快就用來生產製服,產品隨後被用來裝備在東線作戰的警衛旗隊師以及在法國的希特勒青年師。

世界上第一款作戰迷彩服 在二戰中的首次嘗試效果驚人


1944年3月1日,一種迷彩作訓服被正式使用。其式樣與當時使用的野戰服相同,不過使用的是輕質無襯裡人字形斜紋布。這種迷彩服可以在夏天單穿,或者在冬天罩在野戰服外。製作這種迷彩服,就是為了替代那些成本昂貴的罩頭衫和此前的普通野戰服。但從1944年11月開始,這種迷彩作訓服的生產也逐漸停止,並在後來再也沒有被配發過。


世界上第一款作戰迷彩服 在二戰中的首次嘗試效果驚人


德國陸軍在使用迷彩服方面雖落後於武裝黨衛軍,但是仍然形成了一個完備的系列,並且還與武裝黨衛軍大不相同。德國陸軍的迷彩服包括了五大系列:



雙面冬季作戰服:這種作戰服於1942年冬天開始使用,非常舒適,便於移動和使用武器,同時還能抗寒和防止行動中消耗過多的熱量。雙面冬季作戰服為一件厚重的雙面雙排扣上衣和長褲。上衣和褲子尺寸足夠大,以便能套在普通的野戰服外面。為了保暖,上衣採用了雙排扣,而前襟採用兩顆紐扣的搭門防風。在上衣的腰部還有一條“隱藏”的腰帶,可以將腰部收緊,下襬及袖口同樣有拉繩。上衣為長袖,雙面都有可調整的頭罩。與上衣搭配的褲子的質量、顏色完全一樣。其褲腿比一般的褲子要稍短,可以塞進行軍靴中或者靴子的上端,褲子的末端用拉繩系在小腿處。褲子和上衣一樣厚,也是雙面。褲子還有白色的吊帶,吊帶縫製在後背腰帶上,然後越過肩膀通過紐扣系在前面的腰帶上。褲子有兩個雙面口袋。背後的腰帶處縫有兩條布帶,用來調整腰帶的鬆緊。褲子的兩個褲腿末端分別有一條拉繩。在這種服裝上沒有肩章、領章,也不能佩戴任何勳獎章。


世界上第一款作戰迷彩服 在二戰中的首次嘗試效果驚人


雪地迷彩衣:因為能抗寒防風並且能在雪地裡面偽裝,所以雙面冬季作戰服受到了東線將士的廣泛歡迎。但是制服的白色面非常容易髒,要在冬天清洗厚重製服非常困難,因此需要為前線的將士設計出一套罩在冬季制服外的棉質制服。該制服也是白色,非常薄,易於清洗。


世界上第一款作戰迷彩服 在二戰中的首次嘗試效果驚人


白色和迷彩面罩:面罩的材料就是一塊布,簡單地切割出了兩個眼洞和一個出氣孔,使用範圍並不廣泛。通常佩戴在鋼盔的下面。狙擊手和觀測員的面罩使用白色還是迷彩色依據季節來決定。


迷彩罩衣、迷彩罩衫:這是德國陸軍迷彩服中最簡單的樣式之一,由一大塊薄棉質材料製成。一邊為陸軍的黃褐色“茶水”迷彩,另一邊為普通的白色。罩衣沒有衣領,前面為V形的開領,在開領處有兩條灰色的布帶可以將領口繫緊。罩衣的兩側、肩縫的下方是敞開的。罩衣的前後兩片各有兩條迷彩材質的布帶,一條在手臂的下面,另外一條在腰部或腰部以下。罩衫和罩衣足夠大,佩戴者能夠攜帶個人武器,也可以攜帶野戰武器。迷彩罩衫的樣式和武裝黨衛軍使用的迷彩夾克樣式相似,也算是迷彩制服的一種。罩衫採用防水材料,一邊為德國陸軍“碎片”樣式的綠色迷彩,另外一邊為普通的白色。罩衫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用帶繫緊的頸口。罩衫沒有衣領,在頸口處簡單地開了一個洞。罩衫的正面為V形開口。在罩衫前胸各有一個開口,這樣穿著者能把手伸進罩衫裡面常服的胸袋裡。開口非常簡單,還有一個迷彩或者白色的袋舌;為了防止淤泥進入衣服,袋舌可以塞進開口中。迷彩罩衫的兩個腋窩下各有一個大的通氣孔,其邊緣為白色的飾邊。罩衫腰部中的一條灰色的繩子用來收腰。內部還有一塊作加固和支撐用的襯料。罩衫的袖子不長,所以在其前端縫製了一條加長的袖子。




迷彩野戰夾克:這種夾克實際上就是陸軍軍官野戰服的迷彩版,它重量更輕,質量更好,易於偽裝。該夾克雖然使用較為廣泛,但是流傳下來的穿著照片卻很少見到。

世界上第一款作戰迷彩服 在二戰中的首次嘗試效果驚人



蘇聯:從向先進學習到獨成一派

世界上第一款作戰迷彩服 在二戰中的首次嘗試效果驚人


早在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蘇聯人就極其注重對國外先進軍事技術的學習。1919年,蘇聯成立了一家專門研究軍事偽裝和隱蔽的研究所。1927年,該所研製出3種迷彩樣式,分別是白色冬季兩件式套裝、帶有粘合式海綿夏季兩件式套裝和夏季綠色雨布。30年代初, 蘇聯研製的兩件式套裝採用了類似於“變形蟲”的分解式迷彩樣式。這種樣式與套裝本身的寬鬆外形相匹配,能夠非常有效地分解人體的背景輪廓,但卻沒有考慮與環境融為一體的問題。穿著這種套裝需要根據季節和地點選擇相應的顏色,例如在草綠色背景上配上黑點的樣式以適用於夏季,而在雜褐黃色背景上配上深褐色“變形蟲”的樣式則適用於秋季。這種兩件式套裝穿著于軍服之外,可通過特製的窄縫穿入,巨大的頭罩可套入鋼盔或尖頂帽,從而能有效地改變人體肩部和頭部的背景輪廓。


世界上第一款作戰迷彩服 在二戰中的首次嘗試效果驚人


當然,蘇聯紅軍無法為所有士兵提供足夠數量的迷彩服,只有偵察部隊、狙擊手和執行突擊任務的工兵能夠配發迷彩服。不過,蘇軍基於作戰經驗也在不斷改進自己迷彩服的設計。

世界上第一款作戰迷彩服 在二戰中的首次嘗試效果驚人


1944年,蘇軍在借鑑被俘德軍官兵迷彩服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基於所獲取的信息,蘇軍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的三色迷彩樣式。它有點類似民間的刺繡樣式,採用混亂圖像形成幻覺,並且很難引起注意。後來,蘇軍又對該樣式進行了深入研究,包括採用淺色“變形蟲”樣式。這一改進是因為小面積迷彩樣式雖在近距離範圍內偽裝成效極強,但在更長距離內則會混為一色。而這種大型斑點迷彩樣式在遠距離範圍內會開始發揮偽裝作用,因此這兩種迷彩樣式加以混合就成了蘇軍最理想的偽裝方式。


世界上第一款作戰迷彩服 在二戰中的首次嘗試效果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