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志願者將中國童書譯成十餘種語言,陪各國兒童共同戰“疫”

生命樹童書網是4月2日上線的,截至今天已有來自53個國家的近20000次的訪問量。該網站上線了全球抗疫童書互譯共讀項目推出的11種圖書,《寫給孩子的病毒簡史》《不一樣的春節》《打怪獸的10個方法》等一批中國原創抗疫童書,以各種語言形式陪伴各國兒童共同戰勝新冠肺炎疫情。

300志愿者将中国童书译成十余种语言,陪各国儿童共同战“疫”

面對疫情,不能簡單對罵

“致中國出版人:如果您已經出版新冠肺炎童書,懇請您捐出國際版權;致譯者:如何您精通中外文翻譯,懇請您免費將獲捐的新冠肺炎童書譯成外文。”2月29日,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主席張明舟在他的個人公眾號裡發出一封“募請函”。

短短1個月,張明舟收到了50餘家出版社和作者繪者捐贈版權,十幾個語種300多位譯者報名,他們一起為全球抗疫童書作品進行免費的公益翻譯和上線推廣。“我相信中國人身上的善意是巨大的,大家滿滿的善意讓我分外感動。”張明舟說。

300志愿者将中国童书译成十余种语言,陪各国儿童共同战“疫”

張明舟

今年1月底,新冠肺炎暴發,隨著疫情越來越嚴重,張明舟的心情越來越沉重,他買了些口罩捐給武漢少年兒童圖書館,但口罩有限,他深感這樣的幫助還遠遠不夠。

張明舟看到視頻裡有個孩子說:“我不要老悶在家裡,我要出去和病毒玩兒。”還有孩子看到媽媽要去抗疫前線,緊緊抱著不撒手,“你要是出去染上病毒,我們就都完蛋了。”孩子們的恐懼和焦慮讓他難過極了,因為他的童年也曾這樣無力無助過。1968年出生的張明舟,他的家鄉依蘭距離中蘇邊境不遠,中蘇珍寶島之戰發生後,他時常會聽到大人說:“老毛子要打過來了。”因為有類似的經歷,他特別為孩子們的心理困境擔憂,他想為他們做些什麼。

張明舟作為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主席,他接到過80個成員國家發來微信、郵件,對中國遭受疫情表示誠摯慰問。他同時也注意到,來自海外的聲音有善意的,也有抱怨、批判、無端指責的,還有隔岸觀火的。而時至2月29日,更有40個國家報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兒童的困境已變成世界兒童的困境,他為孩子們的擔憂加劇了。

與此同時,為幫助孩子們緩解焦慮,瞭解新冠病毒,瞭解疫情,中國出版人不斷推出圖畫書、兒童詩等。張明舟說:“抗疫童書無疑是先行者,它們可以將中國善意傳遞出去。”他說,面對疫情,我們不能簡單的對罵,國外沒有辦法瞭解我們,但我們有辦法讓他們瞭解我們。心相通始於童年,我們負有這樣的使命。於是,他於2月29日發出了全球抗疫童書互譯共讀項目的倡議。

300位志願者組成“作戰部隊”

全球抗疫童書互譯共讀項目凝結了出版人、編輯、作者、譯者、繪者、專家、設計師、網絡技術人員的智慧,匯聚了300多名志願者的善意和汗水。“300人的團隊夜以繼日,不取分毫,真正像是一個作戰部隊一樣。”張明舟說。

項目共收到免費捐贈作品60部,這其中就包括長江少年兒童出版集團捐贈的《寫給孩子的病毒簡史(彩繪本)》《等爸爸回家》。該集團董事長何龍說,長江少年兒童出版集團作為地處武漢的專業少兒出版社,克服重重困難,策劃了一系列為戰“疫”做貢獻、體現戰“疫”精神的選題計劃,這兩本書便是首批成果。而聽聞張明舟倡議的項目,集團更是決定第一時間加入,“這也是我們湖北少兒出版人的初心與使命,而且當我們與圖書作者溝通時,他們都是毫不猶豫地同意捐贈版權的提議。”何龍說。

300志愿者将中国童书译成十余种语言,陪各国儿童共同战“疫”

繪本《等爸爸回家》日文版

從免費捐贈的60部作品中,專家遴選評出了11部重點推薦作品。國家圖書館少兒圖書館館長王志庚擔任圖書遴選組組長,他說:“中國孩子能讀的,外國孩子不一定能讀。再比如兒歌、海報、掛圖等不好翻譯,因此我們進行綜合考慮,選出適合在國外傳播的童書作品。”在他看來,這些被選中的童書在故事講述、繪畫藝術、裝幀設計等方面有可圈可點之處。據他介紹,其它38種童書將以中文版形式陸續向全球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譯者團隊成員有八成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團隊,3月7日200名師生接到首批翻譯任務。上外高級翻譯學院副院長、《霍比特人》譯者吳剛說:“如果全是來自社會的志願者,無法保證語言的豐富,還是需要有經驗的核心團隊來完成更有保證。”接到任務後,師生們行動迅速,20個微信工作群一兩天內搭建完成,而吳剛的手機則從此以後從早到晚“叮叮噹噹”響個不停。

300志愿者将中国童书译成十余种语言,陪各国儿童共同战“疫”

繪本《打怪獸的10個方法》西班牙語版

吳剛透露,並不是所有出版物都能翻譯成各種語種,必須尊重其商業合同,有的阿拉伯版權已出售,有的韓文版權已出售,就不能再翻譯。而這些細節都事無鉅細地體現在一張表格中,各種標註看起來花花綠綠。

每本童書的後面都有一長串的譯者名單。吳剛說:“這場疫情讓學生們憋壞了,大家沒想到自己擅長的事情,也能為抗擊疫情做點事情,都特別激動。”半夜三更,志願者們常常在微信裡互相切磋,最終每本書10天就能翻譯完成。“和大家同心協力這一個月,給我留下了滿滿的溫暖和感動。”西班牙語翻譯組組長、高翻學院2018級多語種口譯班的張嫣然說。

翻譯家馬愛農也成為志願者第一時間加入了該項目。她翻譯的是繪本《病毒,病毒,我不怕》,該書圖文並茂地普及了一些新冠病毒的知識。“這本書的讀者對象是低齡兒童,所以跟‘哈利·波特’等兒童文學作品差別較大。我儘量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把它翻譯出來。”她說,書永遠都是兒童最好的陪伴,在疫情肆虐的困難時期,書的作用尤為重要。

78國45000個圖書館將免費上線

“願世界各國兒童通過10多個語種,都從生命樹童書網上的抗疫童書獲取有關新冠病毒知識,獲得閱讀樂趣,讓疫情籠罩下困守家中的孩子們心中仍充滿希望。”張明舟說。

11種童書由譯者翻譯成英、日、法、德、俄、西、韓、意等十幾種語言,4月2上線後,已在國外引發熱烈反響。張明舟告訴記者:“來自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和蒙古等國的出版商已表示希望將這些童書接力譯成馬來文、烏爾都語、蒙古語等。”此外,全球最大的圖書館內容提供商賽閱(Over Drive)將把互譯共讀項目的童書放在他們78個國家的45000個圖書館裡,供全球讀者免費閱讀。

300志愿者将中国童书译成十余种语言,陪各国儿童共同战“疫”

繪本《不一樣的春節》英文版

讓張明舟感動的是,安徒生插畫獎獲得者、巴西插畫家羅傑·米羅為生命樹童書網設計了海報。國外童書作家也欣然加入,塞浦路斯一位童書作者已完成《誰偷走了王冠》,他將把國際版權捐出,並通過組織活動,在塞浦路斯徵集插畫作者。

王志庚說:“人類社會很重要的力量就是培養孩子,而童年獲得的經驗決定了一生的信仰。”他認為,童書互譯共讀項目更大的價值體現在文化價值方面,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地球人同病相憐,這個行動是無聲的力量,讓國外看到中國童書、中國出版的真實樣貌,更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

張明舟告訴記者,即便疫情結束,這個項目也將繼續下去,不僅國內優秀童書會陸續上線,國外優秀童書也能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