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不能當一回主演


我能不能當一回主演


中學畢業的周杰倫只能去餐廳洗盤子、端菜。即使參加吳宗憲的綜藝節目《超級新人王》,也沒有出彩的表現。吳宗憲因為看到他寫的曲譜,抄寫工整,決定在自己的音樂公司給他一個打雜的機會。這才有了後來的音樂天王,華語樂壇的第一高峰。

小人物逆天改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故事,以至於這樣一個事實常被人忽視:只有1個周杰倫脫穎而出,另外999個並沒有掙脫命運的捆綁,他們永遠留在了餐廳。

“我命由己不由天”,令人熱血沸騰,卻往往只存在電影裡。在杰倫從端菜跨越到音樂的那一年,全中國音樂公司就那麼幾家,每年有機會出唱片的新人就那麼幾個;出版社也一樣,今年向哪幾個作家傾斜資源,主編心中已經有了數;電視臺不但數量寥寥,而且黃金檔永遠只有一個;至於院線電影嘛,從製作到排片,都得問問洗錢資本和香港黑社會的意思。

其實,不用碰壁太多次。在機會貧瘠的社會,生活的庸常很快就能消磨掉夢想的熱度,那999個周杰倫很快就會淡忘掉創作的美妙,而習慣於刷盤子的水流,在父母的叨唸下嫁人生子,鋼琴長灰,身體發胖。只有在和老友的酒敘中,才會恍惚間被問道,你還能記得兒時的夢想嗎?

我記得!所以我真的很感謝吳宗憲提攜周杰倫,難以想象如果我沒有聽到“愛情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為你翹課的那一天”、“爺爺泡的茶,有種味道叫做家”、“榮耀的背後刻著一道孤獨”……我上哪去記住是古巴比倫王頒佈了漢謨拉比法典?

好險,如果沒有這些美妙的精神資源澆築進我的童年,大概率,成年的我應該也不會想要寫作。是啊,為什麼我會在這裡寫東西給你們看呢?

套用一句話:有一個好吳宗憲,不如有一套好制度。

後來,我們有了“超級女聲”的電視選秀,再進一步,音樂APP的普及,讓普通人的音樂有了被聽到的機會。至於,我為什麼會在這裡寫東西給你們看?當然要感謝這個從網站到博客,從微博到公眾號頭條號的時代,衣公子得以繞過出版商、唱片公司、電視臺等“權力中樞”,直達讀者。正是得益於技術和平臺,我能夠獨立生產作品,並收穫你們即時的認可和反饋,於是,夢想又多續了一秒。

我能不能當一回主演

這就是衣公子一直謳歌的互聯網精神:給普通人賦能,不斷降低他們參與時代的門檻。

週末的抖音創作者大會上,房琪kiki說:這再也不是一個懷才不遇的時代。

2015年,房琪去參加選秀節目《青春星主播》。在表演之後的陳述階段,房琪痴痴地望著坐在評委席的吳宗憲大談周杰倫的際遇,不過,作為導師的吳宗憲並不買賬,只給她一個平淡的結局。我很喜歡房琪身上那種“不放棄”的精神:第一年高考不理想,復讀;次年藝考拿到中國傳媒大學的第七名,但是文化課考砸,只能去三本院校讀編導;尋找各種機會去北京,去電視臺實習,半年時間端茶倒水拿快遞;立志改掉嚴重的口音成為主持人,卻在選秀節目早早出局。終於,層層選拔後房琪成為央視的某檔節目的外景主持人。很多人做到這一步都應該很開心了。

後來,我看了房琪kiki的抖音作品,從創意、錄製、剪輯、文案,可以看出房琪身上刻苦努力、追求極致的精神。她不應該只是千千萬萬外景主持人中的一個,她配得上更好的。

都說,如果不折騰,一生也就甭想精彩。但是總要有人給房琪這樣不甘現狀的人一個完全施展自己的舞臺。2017年她辭職、旅行,一天去5個城市,每天睡4個小時,在這款已經擁有540萬粉絲的旅行抖音號中,她終於成為特殊的那一個。

我能不能當一回主演


抖音並不是先行者。2014年字節跳動開會討論要不要做短視頻的那一天,知春路地鐵已經鋪滿微視的廣告,微博打造的秒拍也已經上線。張一鳴稍稍猶豫,到年底,美拍已經跑出了幾十萬的DAU。再後來,字節跳動去日本沖繩開年會,幾個高管聚在居酒屋還在對要不要做短視頻念念不忘,張楠低頭看看自己的iPhone 6 Plus,那是Apple第一次推出5英寸的大屏手機。

難以想象,在兩年翻篇一次的中國互聯網,落後巨頭將近一年才起步的抖音竟然可以做到後發先至,並且最終接過了互聯網精神的大旗,在文字、音樂之後,為普通人進一步拆掉了視頻的門檻。讓視頻製作更智能簡單,讓作品推薦更高效合理,是抖音帶給這個時代的福音。

用抖音總裁張楠的概括或許更為準確——信息普惠。

我能不能當一回主演

週末和軍哥吃飯,他說,自己在經歷一段抑鬱症的折磨之後終於明白,能真正帶來快樂的無非兩件事,第一是完成複雜工作的成就感,第二就是消磨時間什麼都不要想。

作為一名令人羨慕的商業精英,他一度覺得發呆、遊戲、看劇超過半小時就充滿負罪感。我勸他,偉大導師馬克思也說過,咱們工人階級每天都需要“生產力再恢復”。如今他允許自己徹底放鬆下來,什麼都不想,刷刷抖音,看看老朋友我寫的故事。

我說,在那些按摩你情緒的文字和視頻背後,要感謝這個時代,讓擅長創作的人能夠生存下來。那個在抖音裡,動不動要給這碗炒飯附上靈魂的“貧窮料理”,原本只是一個法學院畢業的窮學生;那個堅持5年用早餐開啟美麗心情的女孩,原本只是一枚普通的財務。我和軍哥說,他、她還有我都一樣,原本只是長在金融街或者陸家嘴一個2平米格子間裡的某某,被人喚做Edward或者小周。

後來,“貧窮料理”通過抖音賺到了錢。一條點贊頗高的留言是,“看到你接廣告,我終於放心了。一直擔心你沒錢買菜。拜託一定要寫軟一點,多接廣告。”

我不太同意輿論對於自媒體形式上的攻擊。內容短,不是問題。畢竟放眼歷史來看,相對於詩經,五言絕句是短內容;相對於《紅樓夢》,《聊齋》是短內容;相對於交響樂,周杰倫和林夕是短內容。後來他們都成為了經典。能夠激發和褒獎好內容,才是最重要的。

吳曉波覺得即使自己的偶像李普曼活在當代,他也會開自媒體。因為李普曼所理解的自媒體,是“自己的媒體,自由的媒體,自在的媒體”。同樣,我覺得,讓周星馳在今天重來一次,他也不會去領盒飯演屍體過得那麼艱辛,他應該會玩抖音,憑藉創意和才華脫穎而出,然後獲得自己拍電影的機會。

我能不能當一回主演

這些年常有一個錯誤的觀點:社會變low了。其實,真相是,科技給底層人一個參與的機會,原來不能發聲的他們,如今可以發聲了。我倒是覺得,大家不用太忿忿不平,信息會優勝劣汰,壞的作品被淘汰,好的作品被發現。

最重要的是,給每一個有創意、有意志、敢拼搏的人一個機會。

一次,幾個金融圈的朋友聚會交流,一位前輩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喜歡坐在屏幕後面的感覺,那一刻,長得好不好看?哪個大學畢業的?爸爸是誰?這三個世俗社會中決定你地位的問題,統統不重要了。在買和賣之間,我們憑自己的判斷定輸贏,數字決定一切。”

我被打動,久久沉默不語。那晚回家我拍了一個原創的抖音視頻。

主角是一盤亮麗新鮮的青椒。豬肉說,“跟我走”,於是有了小炒五花肉。豬肝說,“跟我走”,於是有了爆炒豬肝。雞肉說,“跟我走”,於是有了黃燜雞。土豆說,“跟我走”,於是有了炒土豆絲。青椒真是優秀,全程都禮貌微笑努力工作,畢竟他從大學到職場,都被灌輸一個道理,“扮演好你的角色”,“別計較回報,多學一點東西”。

可是,努力的青椒也想進步呀,卻總被你們牢牢按住。要我付出,就誇我新鮮能拼;我提進步,你們就顧左右言它。你們口口聲聲誇青椒好,可是連菜名裡都沒有它。在青椒決定出走的那一天,土豆來挽留,“你別走啊,我們都很認同你的成績,不是我,是廚師不同意你當主角。年輕人,你再付出一年,明年,明年我保證讓你升職當土豆”。呵呵,去年你就這麼說的,再見了,衣公子開火烹油把青椒做成了虎皮青椒。對,上能陪酒,下能過飯,可口多汁的虎皮青椒!不用聽豬肉雞肉土豆們的忽悠和擺佈,今天你是主角,那麼多的付出和積累之後,你配得起。

抖音裡多得是衣公子這樣的虎皮青椒。

孔令博是一個身高1.4米的皮影藝人,現實中,無論是外貌還是工作,都足以宣判他悲涼的一生。戴建業本來有希望站上央視《百家講壇》,和很多同行一樣,改變貧寒,名利雙收,卻在最後因為普通話不好被刷。都21世紀了,聞士善竟然還守著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每天早晨7點喝個稀飯就開始做傘,可是跑遍外貿公司和廣交會都乏人問津,放在西湖景區賣,一天才賣出去一把。夜深了聞叔只能望著角落裡成堆的傘,摩挲著手指的老繭,深深嘆氣。

後來登錄抖音,憑藉“信息找人”,他們從生計所迫的邊緣人物,一躍成為整條街最靚的仔。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你看那個誰誰,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當總經理獨當一面了。其實不一定是誰誰就真的比你強很多,更合理的解釋是,他20多歲的時候,這個行業還在紅利期,高速增長下,會給有想法的年輕人機會。而20多歲的你只能面對一個紅利已盡的行業,每年停滯的增長,老人當道,所以你上不去。

感謝抖音開闢了一塊新的戰場,讓“互聯網+”還有下半場。

去當虎皮青椒吧,去致敬這個偉大的時代!

不過信息普惠更大的意義其實在屏幕的另一邊,作為訂閱者,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海量的免費內容和探索世界的窗口,而是一種公民生活方式的變遷。

過去,電視臺播什麼我們就看什麼,電影院怎麼排片我們就只能選擇什麼。而現在,面對海量的作品,我們竟然可以通過“點贊”和“不感興趣”,為自己的偏好投票。背後進步的意義非常深遠。小小一塊屏幕承載了那句:你是怎樣,中國就是怎樣。

所以,衣公子始終放不下知識分子的矜持。我還是希望大家在抖音不只是娛樂消遣,還能學習知識。很高興看到,抖音一直在努力扶持知識類內容。

蘇德辰是一名地質學家,他把自己的研究以短視頻的形式呈現在抖音賬號“地科苑”,老先生多年堅持寫科學博客,每篇5000的閱讀量已經屬於很好,而他的專業論文下載量不到100。如今他看到抖音號高達4.4萬的點贊和332個留言,笑得合不攏嘴。用最先進的方式,把原來艱澀生僻的知識傳遞出去,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有什麼不好呢?

昨天晚上我還刷到了易中天的抖音,100多萬的粉絲,300多萬的點贊。想起年幼的衣公子望著當打之年的易老師在電視上談笑風生。現在想想,易中天以前在百家講壇,現在在抖音。變的是平臺,不變的是知識。

我能不能當一回主演


平臺越大,責任越大。這款上線17個月,DAU就突破了1億的產品,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繼微信之後,成長最快的。我支持監督抖音,但是反對一葉障目。十年前,輿論盯著阿里巴巴“假貨”問題不放,可是阿里在自我變革中成為了一家偉大的公司。同樣,今天不要因為抖音“沉迷”而忽視它帶給我們的意義。目前可以看到的是,抖音已經做出內容限制(算命、看風水等),加強處罰造假打擊搬運,在防沉迷保護等等方面不斷作為。張楠覺得抖音還有很多工作要努力完善。

我能不能當一回主演


經濟學專業出身的衣公子早就放棄拯救京劇了。道理很簡單:規模不經濟。勉強辦了幾場演出,只賣出幾十張票,遠遠不夠養活一個戲班子。

後來,當我發現抖音幫助京劇存續下來,內心很感動。原來雖然線下不經濟,但是線上可以形成規模。不只京劇,皮影戲藝人、油紙傘工匠、用方便麵修東西的手藝師傅,都在抖音實現了月入10萬,對於藝術和從業者,都是一件值得稱道的事。

其實京劇的消亡,不是“沒人看”那麼簡單,最致命的是這樣一個惡性循環:表演不賺錢,行業機會少,僅有的機會也會先給“老人”,年輕人很難出頭,從而導致年輕人沒有意願參與,行業缺少新鮮血液和接班人,加速衰敗。

所以,不光要通過線上聚集欣賞者,還要給年輕人表現的機會,瀕危的藝術才能存續下去。

中國戲曲學院畢業的90姑娘王夢婷把自己京劇生涯的日常放上抖音,如今有將近百萬的粉絲和500萬的點贊。在接受採訪時,被問道開立抖音的初衷。“自己很喜歡京劇,也一直很努力” 王夢婷聲音突然變低,有了幾分羞澀,“但是作為年輕人一直在一旁跑龍套,只能看著別人當主演。所以……”

我們可以不用站在角落看別人當主演了。

衣公子突然鼻子一酸,夾起一片虎皮青椒,伴著時代的微風,輕輕地扒了兩口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