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会蛊术的老人其实和蔼可亲

大家对瑶族这个称呼并不陌生,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个统称之下瑶族在全世界分布着20多个支系,而每个支系的语言、风俗、服饰、文化都有所差异。

散文|会蛊术的老人其实和蔼可亲

我出生在一个只有五千多人口的小乡——六巷乡,这里人口不多,却聚集着四个瑶族支系——花蓝瑶、坳瑶、山子瑶和盘瑶。六巷乡全乡是山地,难见平地。也许是当年这里杳无人烟,可躲避官府的管辖与压迫,一些瑶族人民纷纷逃进深山,开山而居。听身边的老人说,当年花蓝瑶与坳瑶先进山,盘瑶与山子瑶后进山,先进山占有山地,后进山租山开荒,因此,六巷瑶族支系间在解放前也存地主与佃农的关系,也存在压迫与斗争。

散文|会蛊术的老人其实和蔼可亲

出生在解放前的盘瑶老人也许是受花蓝瑶的压迫,对花蓝瑶老人都有些忌惮与敌意。我清楚的记得,在我小的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身边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会告诉我花蓝瑶老人很凶险,会下蛊,叮嘱我在路上遇到花蓝瑶老人,要远远就低头定在路旁给他们让路,若不小心惹他们生气,便被下蛊。这个叮嘱使我的童年有一段黑暗的经历,以致早早的害了驼背。

散文|会蛊术的老人其实和蔼可亲

六巷村是花蓝瑶瑶寨也是六巷乡政府驻地,也是六巷中心校所在地。我上小学三年级,我爸嫌弃村里教学质量差,把我转到六巷中心校上学,那时我内心很不安,一是因为害怕陌生的环境,二是六巷有花蓝瑶老人。幸好同去中心校上学的还有同族哥哥姐姐们,他们都是高年级的学生,由于上学晚,岁数比我大很多,有了他们为伴,感觉有人护着,才极不情愿的答应转学。

散文|会蛊术的老人其实和蔼可亲

到了中心校才知道由于我是低年级,年纪小,不能寄宿,要跟我爸住他们单位。我爸单位在六巷街中心,楼下便是市场,有猪肉摊,有菜摊。上下学我都要从市场经过,每天早上上学时间都有花蓝瑶老人来买菜,见到他们似乎见到了恶魔,每次从市场经过便是一场噩梦。现在回想觉得很好笑,笑自己当年为何没有一点明辨是非的能力,其实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老人,淳朴、善良、慈爱。

散文|会蛊术的老人其实和蔼可亲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认识了班上花蓝瑶的同学,有几个渐渐成为好朋友,他们和我们村的孩子一样好玩和友好,还带我到寨子深处的小溪捕乌龟,玩水,钓鱼。捕获乌龟卖钱,一起买零食吃。他们不像村里的老人描述的那样爱意刁难人和欺负人。但是对花蓝瑶的老人还是心存余悸。

散文|会蛊术的老人其实和蔼可亲

直到上四年级,那时中心校高年级可寄宿,有食堂,食堂做饭的柴需要学生自己解决,于是四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逢周二劳动课需要爬两个小时的山路到学校的专属柴林砍柴把柴火扛回学校。当时我年纪小个子也小,每次去都掉队,我们班上一位六巷村花蓝瑶同学也经常和我一起掉队,同命相怜,后来我们干脆一起作伴。

散文|会蛊术的老人其实和蔼可亲

有一天马上又到周二了,他主动邀约我跟他到他家的柴山砍柴,不要跋山涉水,我自然愉快应约。他们家的柴山距离我们学校半小时的路程,在去砍柴的路上,他说他跟他奶奶说我们俩每次去砍柴都掉队,他奶奶就让他邀上我一起到他们家的柴山砍柴,不要跑那么远的山路。还没到柴山远远就听到柴刀砍木头的声音在山间回荡,声音不脆,听得出砍树的人力气不大,树也不大。我们越走离声音的地方越近我有些害怕有些忐忑,刚拐过一个小山丘,我同学用花蓝瑶话喊了一声,一位花蓝瑶老奶奶在草丛中应了他,我顺着声音探去,发现草丛中有人,那人慢慢立了身,我一惊是花蓝瑶老人,老人见到我便轻声地用盘瑶话问道:“阿端,柴我已经帮你们砍好了,你们自己扛去学校吧。”我低着头定在那不敢出声,她跟我同学用花蓝瑶语说了几句,我同学从放在地上的背篓里拿出两个烤好的大红薯,一个递给我一个自己吃。

散文|会蛊术的老人其实和蔼可亲

我手拿着红薯不知所措,愣愣地看着同学狼吞虎咽地啃红薯,老奶奶见我不吃,以为是我害羞不敢吃,笑着用盘瑶话跟我说:“吃吧,怕你们饿,我刚才在田里烧稻草顺便烤给你们的,趁热吃,冷了吃会闹肚子的。”不吃,怕老奶奶不高兴,怕她生气,怕她下蛊,便一口一口地啃着,却完全不知道那个红薯是什么味道,此时我后悔贪便宜,后悔跟同学一起来。接下来我精神恍惚,脑袋空白,六神无主,老奶奶叫我干嘛我就干嘛,同学叫我干嘛我就干嘛,始终不语。

散文|会蛊术的老人其实和蔼可亲

也许是过于害怕,返回的路上脚打滑狠狠摔了一跤,膝盖磕到石头,刮破了皮,流出了血,我疼痛得抱着膝盖缩在地上呻吟,同学吓坏了,一边嘱咐我别动一边跑去叫他奶奶,不一会他奶奶来了,老奶奶一边询问我伤情,一边用手按摸我伤口周围,然后在路边扯了一些草叶,迅速放到嘴里嚼碎,用手接过嚼碎的草叶按在我伤口上,不一会儿血止住了,感觉也没那么疼了。同学陪我坐在地上休息,老奶奶下山找背篓,看她摇摇晃晃走路的背影,感觉她并不像恶人,并不可怕,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奶奶。老奶奶很快又出现在我们眼前,她背着背篓,扛着锄头,柴刀也挂在腰间,一副要收工回家的模样。她一手扶着锄把一手撑着膝盖走到我们跟前,用盘瑶话问我能站起来走吗?我点点头示意可以,她解下背篓把我和同学的两捆柴火放进背篓背着,让同学搀扶着我往学校走。从那以后我跟同学的友谊更加深厚,我经常去他家,去吃老奶奶做的腌肉还有其他好吃的东西。我也经常出没在花蓝瑶瑶寨,在路上碰到花蓝瑶老人我不再害怕,他们都和蔼可亲。瑶族本来就是一家人,不应因不了解解而隔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