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檢察”、眼動跟蹤沙盤……智慧檢務助未成年人走出心靈陰霾

內蒙古自治區有多大?從西部的額濟納到東部的滿洲里,跨越3599公里的路程。為了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自治區三級檢察機關向信息化、智能化要戰鬥力,以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全面應用開啟了檢務建設的新篇章。今天,大草原上的智慧檢察符號,正在推動檢察工作向更加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發展。

智能化考評

“工作幹得好不好,不是自己評價,不需要年底總結,我們的工作平臺都有數!”說起年終考評,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檢察院政治部副主任王霞告訴筆者,有了績效管理與決策智能平臺,幹警們不再像往年一樣忙總結回顧,而是將更多精力放在業務工作上。

“考核工作歷來是人事部門最為‘頭疼’的難題之一,我們研發績效考核新平臺,就是要打破傳統的評價方式,以科學透明的數據保證排名的客觀公正,真正實現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優績優酬。”巴彥淖爾市檢察院檢察長張復弛說。

經過研究,平臺將全院幹警分為檢察官、檢察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和其他聘用人員四個類別,分別設定不同的考核模型和考核指標,劃分“業績考核”“360°評價”以及“綜合素能考評”三個維度,將全院“同類人員”採取“同一績效管理模型”,放於“同一平臺”,根據工作情況在全院範圍內進行考核管理,實現了檢察人員的分類管理。

如何將工作數據引入平臺,實現智能採集數據?研發人員做了各種嘗試,將該院當前使用的全國檢察機關統一業務應用系統、案件質量評查系統、辦公OA系統逐一梳理和分析,精準定位數據來源,以流量、表單等為採集標準,實現自動採集,並對數據進行運算分析,實時展現檢察工作情況。

平臺初亮相,研發團隊有些忐忑。在第一次集中抓取數據後,平臺根據最初設定的指標公佈了排名。“那幾天我們辦公室熱鬧極了,大家都帶著問題來找我們,手機電話響個不停。”案管辦主任蔡青笑著說,“我們提前做了預案,講起來遊刃有餘。大家很快接受了績效考核平臺。”根據第一次試運行情況以及大家的反饋,研發團隊對平臺進行調整與完善,儘可能地做到大數據、多角度、全方位的客觀考量。

“平臺的科學性、嚴謹性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大家對績效考核的態度也變成了自我分析、自我糾正、自我加壓。”張復弛表示,平臺將進一步深化對指標數據的智能化收集,設置工作日誌管理模型,解決不同部門日常工作任務和個性化管理的需求,實現智能化考評的持續更新與優化。

無人機“展翼”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是赤峰市中心主城區,境內八大河流縱橫交錯,兩大水庫風光旖旎。由於河湖面積廣闊,在治理過程中取證困難、測量不準確等一直是監管難題。為守護好這方碧綠、這片蔚藍、這份純淨,2018年開始,赤峰市松山區檢察院在全市率先使用無人機,依靠科技力量先後7次助力公益訴訟案件辦理。

“VR+检察”、眼动跟踪沙盘……智慧检务助未成年人走出心灵阴霾

“將無人機航拍技術引入到公益訴訟檢察辦案之中,利用無人駕駛航空器上的超高清錄像、測量設備,採取多項拍照錄像法、高空面積測量等技術,從不同高度多種視角進行拍照、錄像和測量,固定了現場證據,記錄了勘驗取證過程,形成案件相關的第一手材料,全方位提高公益訴訟工作質效。”松山區檢察院檢察長趙曉明說。

一架小小無人機,解決了實實在在的難題。2019年,自治區、赤峰市兩級人大代表視察檢察工作時,為了讓人大代表更充分地瞭解訴前檢察建議前後相關行政部門治理河湖“清四亂”的變化,該院展示了用無人機拍攝的公益訴訟典型案件現場照片。通過直觀的對比,人大代表充分肯定了該院在保護赤峰三座店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治理專項行動、辦理二道河子水庫水汙染案件、重點推進農村飲用水基礎供水設施保護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成熟應用,松山區檢察院公益訴訟工作也曬出了這樣一份成績單:檢察干警持有無人機飛行駕照;辦理了督促有關環境保護部門起訴赤峰某化工有限公司汙染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訴前程序案;與相鄰的河北省圍場縣檢察院建立了跨省市縣區域生態檢察合作機制;設立了生態檢察工作站,並將其建成踐行“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的生態檢察示範點……

2019年,松山區檢察院聚焦堵塞行洪通道的生活垃圾、建築垃圾、非法採砂、侵佔河道等違法行為,共發現問題線索50件,立案15件,制發訴前檢察建議14件。通過整改共清理非法佔用河道31公里,清理生活垃圾、建築垃圾21.8萬噸。

涉案財物系統管理

不久前,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市檢察院通過涉案財物管理系統收到了陳某等10人涉嫌販賣毒品案涉案財物。通過在系統一一對照,收案幹警王玢雪僅用3分鐘就完成了清點任務,“以往這些財物光清點、拍照、入庫就得一兩天,現在只需輕輕一點,太方便了。”王玢雪十分感慨,“尤其是疫情期間,無接觸接收財物,既安全又便捷。”

“VR+检察”、眼动跟踪沙盘……智慧检务助未成年人走出心灵阴霾

額爾古納市檢察院代檢察長潘玉茹表示,過去,涉案財物在公檢法三部門間“物隨捲走”,很容易造成涉案物證的破損和遺失,而零散的涉案財物在常態化交接中手續繁多、程序繁雜,問題不少。為此,該院積極創新涉案財物管理的新模式,推動公檢法三機關聯動,2019年9月建成“額爾古納市涉案財物管理中心”,同步研發涉案財物管理系統,搭建涉案財物管理平臺,將分散於額爾古納市公檢法各部門的涉案財物統一納入系統管理,打通涉案財物管理流轉的“主動脈”,解決了涉案財物管理不規範、移送不順暢、信息不透明、處置不及時等問題。

據介紹,中心按照“集約使用、分類保管”原則,將涉案財物分為常規涉案財物、專案涉案財物、大宗物品專門保管,特別是不便移送的大宗物證得到長期妥善保存。所有涉案財物信息全部“入網”,中心對所有物證實行物聯網管理,系統內輸入案件編號即可自動關聯該案件中的所有涉案財物信息,實現以碼索物。涉案財物入網、入庫、管理、移送、出庫、調用實行全流程網上動態流轉,所有流程均由中心工作人員錄入相關數據,涉案財物管理權限隨案件進展轉移。

為了確保涉案財物的順暢流轉,公檢法三部門聯合出臺《額爾古納市涉案財物管理暫行辦法》。中心與公檢法三機關實現視頻監控、報警系統全覆蓋,具備遠程監督功能。據瞭解,涉案財物管理平臺已應用到大量案件中。一箇中心、一套智能化管控系統,讓涉案財物的管理更加陽光透明、規範有序。

線上法治課堂

4月初,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已開學的初三、高三學生,線上觀看了法治“開學第一課”。

這是東勝區檢察院開展“守護娜荷芽·遠程法治課堂”活動的一部分。在線授課的未檢檢察官以“做自己的守護天使”為主題,結合近年來辦理的典型案件,教育同學們增強防護意識,如果遭遇性侵害要最大程度地保護自己。“遠程法治課堂功能非常強大,在校師生可以利用班會、活動課等時間,自由選擇觀看,真正實現了法治宣講的及時、高效、全面覆蓋。”東勝區第一中學一位老師說。

為確保未成年人接受法治教育不斷檔、不停滯,東勝區檢察院持續推進法治進校園活動,探索法治教育新模式,聯合轄區內全部已開學復課的學校進行授課。“守護娜荷芽·遠程法治課堂”運用“互聯網+檢察信息技術”,通過與教體局專網聯網連線,現場直播未檢智慧系列課程等方式,一改以往檢察官走進校園開展法治課的方式,使得檢察官足不出戶也能實現法治課堂全覆蓋。

為激發學生對“法律套餐”的興趣,該院通過教育部門的遠程電教網絡直接連通轄區內各中小學實時課堂,用直播形式向學生進行授課,將傳統的“一對一”走動式宣講轉變為“一對多”互動式宣講。同時,設置專門的功能性區域,配備錄音系統、導播系統、操控系統等,聯通融媒體工作室、模擬法庭、辦案區、情緒疏導室等,實現全程雙向可視、實時互動、場景模擬、微信公眾平臺實時轉播等教學效果。通過這個平臺,學生們不僅可以收看檢察官的普法宣講,還能與檢察官互動、諮詢問題。學生們表示:“這種線上見面的法治課堂特別高大上,也讓我們更加知法、懂法,我們超級喜歡!”

心靈驛站

“自從孩子遇到了那件事,簡直就像變了一個人,整天把自己關在屋裡不肯出門……”小陽(化名)媽媽向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檢察院的檢察官哭訴。

小陽是該院辦理的一起強姦案的被害人,案發時年僅14週歲。辦案中,檢察官發現小陽對生活十分迷惘,已經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辦案檢察官利用該院未成年人辦案中心專業心理疏導系統,在心理專家和志願者的陪護下,對小陽進行了心理測評、輔助心理診斷和心理治療。經過多次心理疏導,小陽有了明顯的變化,初次見面時的自卑從她臉上淡去,她開始主動與人交流,也重拾了久違的笑容。

這是科爾沁區檢察院利用科技手段探索未成年人心理疏導新模式的成功一例。去年3月以來,為有效消除涉罪未成年人、涉案未成年被害人、尋求法律援助的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障礙,最大限度修復其受損心理,幫助他們早日迴歸正確的人生軌跡,該院依託智慧檢務的運用,利用專業的手持式心理評估系統、雲數據管理平臺、音波放鬆訓練系統、眼動跟蹤沙盤系統、“VR+檢察”等專業的心理設備,充分運用心理測試、心理疏導、兒童遊戲療法、團體心理輔導等手段,在辦案中注入“檢察溫度”。

科爾沁區檢察院與教體局、關工委、團委、婦聯等多家部門聯動,對未成年人心理疏導幫教情況進行通報和共享,確保信息銜接準確。在構建檢校合作模式過程中,推行“1+N”心理疏導模式,由承辦檢察官牽頭,心理諮詢專家在心理評估數據系統的支持下,對被疏導對象的心理狀況和生活、學習、就業環境等進行評估,為其“私人定製”心理矯治和疏導方案,利用專業設備對被疏導對象的心理活動、行為問題施加長期的積極影響。“靶向式”療法提高了疏導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現了“對症下藥”的目的。

“這裡真是孩子的心靈驛站。”小陽的媽媽說。2019年,該院共進行心理疏導170餘次,成功幫助80餘名未成年人走出心理陰霾,讓曾經“折翼”的青春再次出發。

“小書”大智慧

“之前沒有‘小書’時,加班是常態,現在有了‘小書’,涉案犯罪嫌疑人再多,案件錄入也可以輕鬆縮減到10分鐘。這本‘小書’作用可不小啊。”說起案管“小書”使用前後工作的變化,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檢察院案件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阿如汗有一肚子的話。

“VR+检察”、眼动跟踪沙盘……智慧检务助未成年人走出心灵阴霾

據瞭解,案管“小書”依託於全國檢察機關統一業務應用系統,是一款專門破解受案環節案卡錄入繁瑣、提高受案效率的智能輔助工具。在傳統的案件受理環節,受案人員需要在統一業務應用系統中逐個點擊每個數據項,並手動打字錄入。當案件複雜、嫌疑人數量多時,手工輸入方式容易出現漏填、錯填,耗時又費力,“小書”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它利用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流程機器人等智能技術,將複雜工作簡單化、繁瑣工作智能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小書”不僅能夠自動從偵查機關移送的案件文書內容中精確提取案卡信息,智能分析案件數據,經受案人員審核校對後,還能自動錄入到統一業務應用系統中,完成案件受理、案卡填錄、生成受理文書等工作。

“小書”可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賽罕區檢察院作為內蒙古檢察機關辦案量最大的基層院之一,工作多任務重,案管壓力更大。2018年,賽罕區檢察院案管人員到四川省檢察機關出差,發現了“小書”的妙處,立刻進行了諮詢,並請設計單位根據本地檢察工作特點進行了升級。2018年10月,“小書”智能自動受案系統正式啟動,也為賽罕區檢察院的案件管理工作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人民監督員段玉剛親自感受了“小書”的便捷操作後,十分感慨:“大量複雜繁瑣的工作,‘小書’都能即時處理,真是科技改變工作啊!”

服務民企小程序

“疫情期間,企業發生合同糾紛、勞動糾紛,怎麼走法律程序?”“員工法律意識淡薄,可以派講師團或是通過視頻為企業宣講,幫我們法律體檢嗎?”在內蒙古自治區霍林郭勒市檢察院“服務民營經濟信息共享平臺”的微信小程序後臺,像這樣的留言有很多。

“VR+检察”、眼动跟踪沙盘……智慧检务助未成年人走出心灵阴霾

疫情防控期間,該院在當好疫情防控指導員、復工復產助推員、困難問題協調員、扶持政策解讀員幾個角色上下功夫,利用小程序為企業提供“不接觸的檢察服務”20餘次,內容涵蓋復工復產法律政策解讀、消殺用品協調購置、勞動用工法律諮詢等多個方面。

“我們要正確界定檢察機關參與社會治理創新的功能定位,讓法治成為最好的營商環境,積極助力復工復產,通過智慧檢務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檢察服務。”談及立足檢察職能優化營商環境,霍林郭勒市檢察院檢察長包英蘭的工作思路清晰、目標明確。

霍林郭勒市作為國家重點打造的重要高端鋁材產業集群,全市各類市場主體總量近1.5萬戶,民營投資佔總投資的80%以上。2016年,霍林郭勒市檢察院自主研發集受理企業訴求、法律諮詢和培訓、控告、申訴、舉報、檢察建議、訴訟監督等功能為一體的PC端服務非公經濟信息共享平臺,受到轄區企業普遍好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該院將平臺改版升級為“服務民營經濟信息共享平臺”,並以微信小程序的形式作為“陽光通檢”系列小程序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推廣到通遼市兩級檢察機關。

小程序以服務保障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為導向,搭建企業與行政單位之間的橋樑,具有受理企業訴求、提供法律服務、訴求公開、案件追究等多個功能。完成註冊並審核通過的企業用戶可對通遼市轄區8個基層檢察院提出訴求,上傳的訴求信息將根據問題內容不同流轉給院內相關業務部門或所在地公安、法院、工商、稅務等部門予以解決。

“我們企業足不出戶就可以得到專業的法律服務,還能聯繫其他行政機關解決問題,提高了辦事效率,減少了經營成本!”某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感嘆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