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我是如何渡过执业初期的艰难的?

2000年10月,我破釜沉舟,毅然辞去当地律师的工作,从淮安南下至镇江,在镇江当地某律师事务所做了一名普通执业律师。经历16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艰难辛酸的打拼,2016年12月,我终于如愿以偿在镇江市自购了较为宽敞、舒适、明亮的办公用房,创办了江苏力挽律师事务所并一直执业至今。这期间感触颇多,撷取刻骨铭心片段,以求抛砖引玉与同行读者共勉。


来到镇江后,人地生疏,执业初期如何破茧成蝶熬过阵痛?我走亲友、访老乡、跑公司,扎实开展送法到基层、到企业、到社区、到庭院……找准不同客户需求点、切入点,适销对路、深入浅出开辟以案释法的法治讲座,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积累人脉、积累资源、积累潜在客户。

律师:我是如何渡过执业初期的艰难的?


律师对于外界来讲,可能有些光鲜亮丽,名利双收。可是,外人又怎能知道其中的心酸苦楚?作为一名外来律师,创业初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开拓业务,我走访企业,深入工棚,沉入底层调研,深感外来务工人员维权艰难。2001年5月,我创办了外来务工人员律师维权网站,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劳动用工、工伤、保险、人身伤害等方面的免费法律咨询。

律师:我是如何渡过执业初期的艰难的?


2004年8月15日上午10时,烈日炎炎,我刚开完庭,突然接到了一个平时在网站上咨询过我问题的外来务工人员张某的侄子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哀号的求救声,称其叔叔张某在工地打工,不幸被失控的机器撞伤,从3楼摔到地面,生命垂危,120急救车已将其送至医院抢救,眼下急需抢救治疗费用。可是,为推卸责任,承包方以不认识张某为借口,与包工头互相推诿。


张某侄子想聘请我为代理律师,帮他维权。挂了电话,我直奔案发工地,现场拍照、摄像,向在场人员调查取证,掌握第一手证据材料后,已是中午1点。顾不上吃午饭,我又火速赶往建管部门反映上述情况。经过2个多小时的协调,承包方及包工头同意垫付10万抢救治疗费用。张某的燃眉之急得以解决,我也舒缓了一口气,整个人累得筋疲力尽。


3个月后,张某出院。虽然医疗费护理费均已由责任方支付,但脾脏破裂切除及肋骨骨折等致6级伤残的残疾赔金等费用责任方拒绝支付。经细致了解,承包方正在办理银行贷款,以此为契机,我建议张某,于2004年12月提起民事诉讼,运用诉讼保全冻结承包方账号的方式,迫使对方主动与委托人调解结案。


2005年3月经调查,得知涉案承包方施工前曾为张某等购买团体意外伤害险,故又作为张某的保险合同纠纷代理律师与保险公司交涉最终和解结案,避免了讼累。张某一次事故获取两次赔偿计80万,至此一事二案圆满办结。拿到赔偿时,张某情不自禁热泪盈眶。事后委托人非常满意,专程送来锦旗。

律师:我是如何渡过执业初期的艰难的?


口口相传,有10多位类似案件当事人慕名前来聘请我维权。试想如果没有之前网站上积累的资源,也就接触不到这个案源。通过这两个案子,很快又衍生了10多件类似的律师业务,其他案件也陆续涌入。


我想,业务开拓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对专业知识精益求精,努力提升办案能力并充分运用办案技巧,急委托人所急,想委托人所想,这样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循序渐进提高业务收入,提高业内知名度和影响力。


经过3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外来务工人员维权网站,我既维护了众多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又解决了生计所需的收入。我终于渡过了执业初期的艰难,这段经历也成为我律师生涯中的一段宝贵财富。

江苏力挽律师事务所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