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4年的時光在人生命的長河裡是很短暫的,對於分分秒秒而言,又足夠漫長。

導演張景曾拍攝了《尋找手藝1》,4年後原班人馬繼續上路,再出續集《尋找手藝2》。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導演想知道,《尋找手藝1》拍完4年了,也大火了一次,手藝人的生活被改善了嗎?

01

導演樂觀天真地覺得:之前的紀錄片那麼火爆,被拍的手藝人們肯定也火了吧?會有更多人關注他們,還有很多人去購買他們的作品,可以讓他們吃穿不愁,說不定整個行業都有所改善,結果萬萬沒想到的是……

山東的劉新文,做陶器十幾年了,本以為《尋找手藝》的大熱,能帶動劉新文的陶器事業。而實際上,劉新文做的陶器,越積越多,堆滿了整個院子,無人問津。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會編斗笠的潘存家,是當地技術最好的,他能把竹子削得像紙一樣薄。在政府的撮合下,他還收了一個徒弟。而現在,他編斗笠的技藝,依然熟練。可是,他已經沒有徒弟了…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做楓香染的張蠟四大姐,曾想用自己的手藝貼補一點家用。如今還是隻能眼睜睜看著下一輩經歷和其他人一樣的宿命,外出打工,孫輩成為留守兒童,她的手藝並未給家裡的經濟帶去質的變化。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雷英華,會做特別好看的面花。她做的饅頭,香軟白嫩,又大又圓。她做的面花,栩栩如生、精巧生動。四年前,雷英華的饅頭店是租的房子,而現在,她買下了那棟三層小樓。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山東高密撲灰年畫是我國獨有的年畫畫中,僅存與山東高密一地。年畫大師王樹花,注重工筆構線,畫面色彩古樸典雅,人物形象逼真。四年後,她蓋了新房子,擴大了展廳,工作室大了很多。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後兩者生活境遇變好了,讓人心生歡喜,不過導演在解說詞中老實地承認:這和那部記錄片,沒有任何關係。

看到這裡,別說導演,連我們觀眾都覺得有點喪。

為了《尋找手藝1》,張景賣掉一套房子,耗時129天拍攝,打磨2年製作出來,他既沒有賺到錢,也沒有改善手藝人們尷尬的處境。

導演意識到:區區一部記錄片,什麼也無法改變。自以為改變了別人,改變了世界,事實上什麼也改變不了。

這個結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手工藝的活兒匠人匠心,製作過程的效率低下。每件活兒別說天天能出,每週完成一件都難,有的甚至按月來計也很正常。

現在社會的物質極度豐富,是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手藝人只會埋頭幹活,淘寶直播抖音營銷他們自然不會,這樣就會慢慢消失在大眾視野裡。

02

與《尋找手藝》的真實和質樸相比,續集更多了點傷感。

一門手藝的消失,就代表著一座小型博物館的消失。

做傘的坎溫老人,2017年去世了,當地再也沒有人會做傘了。他打磨傘架、一次又一次固定傘骨的樣子,成為了最後的影像…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新疆的胡大拜爾地,是一種神秘樂器,巴拉曼的傳人。他會演奏許多即將失傳的樂器,他唱出的民族小調,旋律悠揚、歌聲飽滿而富有熱情。四年後,團隊來到故地,卻得知一個噩耗:這位能歌善舞的老人,出車禍去世了…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人的生命總是有盡頭,與時代漸行漸遠的手藝也一樣。這樣一部“什麼也改變不了”的紀錄片把生與死的距離縮短了一點,把珍貴的記憶延長到了永遠。

做秤的手藝人朱宜堂曾絮絮叨叨、如數家珍地展示自己做秤的絕學。4年後,因為重病住院,他再沒能繼續做下去,剩下最後十來桿秤散亂在牆角。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4年前,真和養號兩位老奶奶,被記錄下了最後一次造紙的過程。她們笑著對正在拍照的張景說:“我們的照片和名字可以到北京去了……就算名字到北京也好啊……”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4年後,拿到那年拍的許多張照片,奶奶看著看著,卻哭了起來。她的兒子3年前外出後至今未歸,家裡僅剩下這唯一的一張照片。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這些手藝,網絡上一時的喧囂與唏噓,在無法逆轉的時代大潮中頂多激起幾星水花,它們的主人,逃不開俗務紛擾、生老病死的塵世輪迴。

故地重遊,團隊把《尋找手藝》的紙質書籍和照片遞到這些手藝人手裡。4年前的他們被定格成了回憶,時間流逝、物換星移,汩汩流淌的時間讓人無可奈何、感慨萬千…

這些手藝人4年前後,有了影像和照片的記錄,容貌和神情變化對比格外明顯。

看影片的我們也被觸動心事,4年前看片的我,現在的自己,各種回憶湧上心頭,和片中的手藝人一樣,回不去的時光回不去的我們。

緊握雙手雖抓不住時間的沙,卻還在散發著一點點的光和熱。

手藝人的本質,是那些泛著古老智慧的老手藝,被人一一記錄下來,不失為一件好事。

這些所謂的傳統工藝,離都市生活太遠太遠,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銘記,並始終對手藝人保持一份尊重。

03

這大概是最“囂張”的電影開頭:張景導演信誓旦旦宣佈:這部片,我希望能賣一個億!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回到4年前,生活富足家庭美滿的張景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晚上,彷彿受到上天的召喚一般,他突然萌生了一個瘋狂的想法:

拍一部紀錄片…

為此,張景賣了一套房子,組建了一個全是門外漢的草臺班子:錄音師,出發前一個星期,才學會使用錄音設備;攝影師,剛拍6天,就因為家裡有事,跑了。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無奈之下,司機接過攝像機,摸索著邊學邊拍。還有導演本人,完全沒有拍過片,充其量,就是一個紀錄片愛好者。

張景帶著兩臺從二手市場淘來的攝像機,和他的草臺班子“三人組”,129天,3萬多公里,跨越中國23個省88個地區,拍下了中國199名手藝人,144項傳統手藝。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5集,記錄下手藝人精工細作的瞬間,這就是:《尋找手藝》。我們才得以看到那些快要失傳,或者從未謀面的古老智慧,和真正的手藝人的樣子。

《尋找手藝》拍好後,沒有電視臺願意買下這部“粗製濫造”的紀錄片,也沒有公司發行,無奈下,張景只能把這部片子傳到B站上。

誰能想到這部看上去不那麼專業的土味兒紀錄片,一個連著被13家電視臺拒播的存在,竟在90後00後聚集地的B站火了,評分高達9.9,贏得了無數網友的喜愛和稱讚。

今年10月18日,《尋找手藝2》又悄悄出現在張景B站的主頁上。這次的續集只有1集,片長76分鐘。畫面精緻了,也不再有穿幫鏡頭,色調非常講究,導演的技巧和手法,都成熟了。

可是片子還是沒能賣出去,不僅沒賣一個億,這片子根本沒有上映,沒有發行,一毛錢沒掙,倒賠了50萬。張景無數個糾結之後,最後只能把這部"失敗"的作品免費上傳到了B站,因此今天我們才能看到它。

影片中張景去老手藝人家裡,發現他們的兒子出去打工,然後就失蹤了。最後導演居然把給老人找兒子的尋人啟事放在片尾。他說:就算這部片沒什麼用,但是如果能幫老人家找到兒子,那也算是有那麼點意義了。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影片開頭霸氣地說要賣一個億,結尾承認作為尋人啟事找到人就好,戲劇效果明顯,反差巨大。

我們從影片裡看到了張景的心路歷程,同時也能從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為了理想不顧一切去追逐,還是理性的過著世俗認可的安逸生活,從眾多彈幕的評論中,網友給出了答案。

我們做不到,但是欣賞他的勇氣,他堅持去做好像也在幫我們實現理想。

片中有一句話很耐人尋味,是張景用來形容手藝人的。但用來形容張景,也同樣恰如其分:

森林裡的一棵樹,不需要知道自己是一棵樹。但如果沒有他們,森林將不復存在…

END

如果用技巧拍攝出來的電影往往更能刺激我們的感官,而用真誠拍攝出來的電影往往更能打動我們的心,我們一次次的淚目都是真誠的。

逐漸被人忘卻在角落的老手藝,卻被老手藝人堅守了一輩子,這份平凡的偉大,值得被記錄、傳承。很怕這些手藝不僅慢慢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而且消失在用來回顧的影像中,好在導演記錄下了這一切。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看完手藝2,張景給大家傳來好消息,《尋找手藝3》已經拍完,正在後期剪輯中,2020年可以出來。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中,寫道:“一個人生命中的最大幸運,莫過於在他年富力強時,發現了自己的使命。”我想,張景對他的人生使命已經很清楚了。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記錄快消失的手藝,B站評分高達9.9,4年後再出續集:無奈再傳B站

作者簡介:青兒的SKY,爽朗的不像上海寧的上海人,文藝和油膩並存的中年女性。艾小羊寫作訓練營學員,用喜愛的文字記錄下大千世界的種種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