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撤檔,撕番,掙扎這麼久,為何《小小的願望》也沒能實現

《小小的願望》翻拍自2016年上映的韓國電影《偉大的願望》。然而韓版的豆瓣評分為7.4分,而中國版的僅為5.1分,連及格線都沒有到。

改名,撤檔,撕番,掙扎這麼久,為何《小小的願望》也沒能實現

第一眼看上去似乎不錯,這種劇情片,沒有任何特效的電影,想著成本應該不會很高,但是具體搜索後,發現這樣一部電影居然總投資超過2.2億,按照電影票房是實際投資額的三倍才能回本計算的話,《小小的願望》票房需要達到6.6億才能回本。

在中秋檔中,比《誅仙》分還低,比《柯南》票房還少,算是慘敗了。

《小小的願望》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改編未能本土化

從創作層面來看,這部翻拍之作,並沒有很好的本土化。

2014年《奇怪的她》與2015年的《重返20歲》,

2016年韓國電影《迷失:消失的女人》與2018年中國電影《找到你》,2018年中國電影《龍蝦刑警》與2019年韓國電影《極限職業》,

他們與《小小的願望》一樣,都是“一本兩拍”的情況。

先不說相比之下,哪部更優秀,但翻版版最起碼做到了相對本土化和獨特性,基於本國文化,合理改編,揚長避短。

而《小小的願望》的基礎情節居然與原版完全一樣,甚至連分鏡都是一模一樣,臺詞只是照搬,完全放棄了本土化的努力,所有改動也都只是為了遷就過審。

改名,撤檔,撕番,掙扎這麼久,為何《小小的願望》也沒能實現

比如原版中的高煥還是一個未成年的高中生,而在翻拍裡高遠卻變成了已經年滿18歲的成年人,可能是為了避免絕了中學生早戀等嚴重教育、社會問題。

原版裡甲德準備為高煥打飛機,在翻拍裡也變成了“點穴”,這算不算是侮辱觀眾的智商;

原版中在職的班主任,也在翻拍裡改成了辭職下海的雨哥,雖然有效避免了“在職老師出入夜總會”的尷尬局面,但非在職老師拿著棍子在路邊猛抽昔日學生,怎麼說也邏輯不通,只能強行解讀“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偉大的願望》主要的矛盾衝突和情感共鳴,都建立在“破處”,即合理的性需求上。正是因為東方人對於“性”的羞澀、避而不談等隱晦態度,才恰好觸發一連串的笑點。

而《小小的願望》在將“破處”改為“談戀愛”後,依然按照韓版的套路講述故事,不僅無法合理化矛盾衝突等情節,更使得人物動機缺乏說服性。

現在已經是9102年了,還是一樣的談“性”色變,一方面說著要大力推行性教育的普及,另一方面又還是在賣力的藏著掖著,其實大家都知道那兩個字是啥,但是就是不能說出來,然後又要用拐彎抹角的方式去讓大家去聯想到那兩個字,累不累呢?

全片最大的笑點,可能是原本那句“我要做愛”,從高遠嘴裡變成了“我想那個”。

改名,撤檔,撕番,掙扎這麼久,為何《小小的願望》也沒能實現

影片節奏拖沓

其實,作為翻拍的電影,演員的演技還是挺好的。

比如彭昱暢。

改名,撤檔,撕番,掙扎這麼久,為何《小小的願望》也沒能實現

雖然全程躺在床上,僅僅依靠表情和語言去表現了一個絕症病人的狀態。他的聲音一直都是那種有氣無力的感覺,能讓觀眾相信他是一個得了絕症的病人。

四肢癱瘓,未來黑暗,時日不多,正直青春。

看著彭昱暢的眼睛,你甚至會感到悲傷。

哪怕他大部分鏡頭都在裂開大嘴在笑。

彭昱暢並不是“躺著把錢掙了”這麼簡單。

然而,即使演技在線,並沒有挽救影片。

原來韓國電影的直白沒有承襲,拖沓和磨嘰倒是學得很好。

一味地通過不知所謂的留白,而展開的魏大勳和王大陸的無聊對話,以及彭昱暢的傻瓜父親的謎之行為,硬撐了電影100分鐘的時長。

甚至說,電影的前20分鐘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導演從《前任3》就落下的毛病還是沒改,毫無意義的對白,堪比婆媳劇的節奏。

整個故事,就好像谷歌翻譯,將韓國劇本翻譯過來一樣,無比的生硬。

改名,撤檔,撕番,掙扎這麼久,為何《小小的願望》也沒能實現

戲外故事多

經歷了改名、撤檔、補拍、修改、重新定檔、主角解約、導演被掛、首映改點映。

似乎,這段幕後拍成電影,可能會比《小小的願望》好看一萬倍。

改名,撤檔,撕番,掙扎這麼久,為何《小小的願望》也沒能實現

場外的種種故事,其實也反應電影主創團隊的不專業。

中國目前暫時不會實行分級制度,很多敏感話題並不容易拍成電影。

這是客觀事實。

但也存在例外。

如果說《色戒》時間隔得太久了,那麼導演之前拍的《前任攻略3》也是賣的大火,還有講述出軌題材的《情聖》。

主創團隊既然想做擦邊的題材,吸取更多的眼球,就要充分做好準備,將可預見的問題提前想好。

改名,撤檔,撕番,掙扎這麼久,為何《小小的願望》也沒能實現

再說撕番的問題,就更是主創們自己坑自己了。

雖然片方違約在先,但為了電影,彭昱暢還是會自費跟隨片方完成路演宣傳,不過這純粹是為了尊重觀眾,尊重電影這個職業。

而明星為什麼會爭這個番位?

無關咖位、無關面子,關乎演員未來的發展。

一部電影的上映,票房獎項都是要算在男主角頭上的。

改名,撤檔,撕番,掙扎這麼久,為何《小小的願望》也沒能實現

不管怎麼說,一部電影的製作,是需要多方面協調,共同完成的一項工作。

而如今,最主要的工作人員竟然跳反了,不得不說這個團隊的管理存在很大的問題。

審查這次不背鍋

審查,不能成為自己沒有拍出優秀作品的藉口。

影片想要通過彭昱暢的經歷,想讓大家珍惜眼前人,以及享受為夢想去奮鬥的過程,不管是小小的願望,還是偉大的願望,在努力實現它的過程當中,所揮灑的汗水、所體驗的艱辛,都是值得肯定與銘記的,正因如此,每一個願望都值得尊敬,而每一個願望實現的背後,在這過程中的付出與收穫,才是願望的偉大之處。

改名,撤檔,撕番,掙扎這麼久,為何《小小的願望》也沒能實現

如此立意和嚮往都是美好的,但是想要拍這些內容的製作方們,並不是這麼去做的,粗糙的劇本,雜亂的拍攝,票房大賣的願望,不可能如此去獲得。

影片中最後,彭昱暢並沒有實現他的願望,意在表明相比與結果,努力實現願望的過程是最重要的,最後片方的撕番,卻與這些相去甚遠。

改名,撤檔,撕番,掙扎這麼久,為何《小小的願望》也沒能實現

電影,總會承載一些東西,作為拍電影的人們,自己都沒想明白,電影,怎麼能夠大火呢?

最後,希望電影製作者們如果真能認真對待自己的劇本,細心打磨,演員們用心表演,宣發團隊找準切入點,每個人做好自己的分工,努力的去為共同的願望努力,而不是耍小聰明,打擦邊球,博人眼球,吸取熱錢。

相比與流量電影,這種販賣低級趣味的電影更是要抵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