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陰真經》?這才是《育兒真經》

《九陰真經》?這才是《育兒真經》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驚聞金庸老爺子駕鶴西遊,

我腦海裡的第一反應,

不知道為什麼,竟然不是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而是《九陰真經》總綱裡的這句話。

看著父母的身影日漸蹣跚,

看著兒子的身高逐漸增加,

當熟悉的、認識的、聽說過的人一個個離開,

一個又一個兒時熟悉的名字離我們遠去之時,

經歷了世間七苦,

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才恍然大悟出“四十不惑”的感慨。

《九陰真經》?這才是《育兒真經》

兒子最近報了個口才班,

講真,就先天條件而言,

因為開蒙比較早,

而且是從早教一路升上來的,

兒子的表現算是比較優異;

但在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時,

我突然發現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明明可以一遍錄好的視頻作業,

非要撒個嬌、提個條件,

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了《射鵰英雄傳》裡的郭靖和楊康。

再次讀了一遍《射鵰三部曲》,

突然發現,原本以為是武林秘籍的《九陰真經》,

其實,應該說是《育兒真經》才是。

《九陰真經》?這才是《育兒真經》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九陰真經》的這篇總綱,

郭靖在讀完第一遍時,也就只能記得第一句。

但他知道自己笨,記憶力很差,

沒事,別人學一次,

我就學十次、一百次、一千次,

最終成為那個唯一能背誦《九陰真經》全文的人。

哪怕還有一段梵文音譯的“哈虎文缽英”,

那麼,原本天資並不算聰穎的郭靖

又是如何為國為民

成為一代“俠之大者”的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郭大俠的教育軌跡,

當然,還需要他的異性兄弟楊康來當背景板。

《九陰真經》?這才是《育兒真經》

母親成就孩子性格。

先看看郭靖的母親李萍,

她沒什麼文化,

嫁給郭嘯天之後也只是整日操持家務,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標準的家庭主婦。

可是當郭嘯天慘死時,

李萍卻爆發出驚人的毅力,

不向命運屈服,帶著孩子逃亡草原。

精心培養了郭靖很多優點:

積極向上,吃苦耐勞,

獨立,不服輸,認死理,

講信義,有責任心,有民族大義。

而這些,都是日後郭靖成長為一代大俠的思想基礎。

同時,她以自身行動告訴孩子做人的道理。

當看到兒子在手足情誼和民族大義之間搖擺不定時,

她以身殉國,告訴孩子堅守底線。

《九陰真經》?這才是《育兒真經》

反觀楊康的母親包惜弱,

儘管顏值超高,而且文化教養,

連完顏洪烈這樣的王室貴族都被她吸引了,

用現在的話是標準的白富美。

但“這些雞鴨從小養大,說什麼也狠不下心來殺了”,

一句話點了包惜弱性格上的死穴,

性格即是命運,包惜弱日後的結局已被點破,

她愛自己的兒子楊康。

但慈母多敗兒,

她沒有能夠培養楊康吃苦的精神,

更沒有培養楊康的民族大義,

導致後來楊康人生的重大悲劇。

《九陰真經》?這才是《育兒真經》

父親成就孩子未來,

完顏洪烈是金國皇族,也是未來帝位繼承人,

值得一提的是他對楊康非常重視和疼愛,

甚至已經準備培養楊康做他的繼承人了。

可惜,完顏洪烈整天跟一群惡人倒騰陰謀詭計

長期的耳濡目染,也造就楊康同樣才智有餘,德行不足。

反觀郭靖,儘管他自幼喪父,

但在他的成長過程中,

鐵木真、哲別、江南七怪、全真七子

都在他最叛逆的青春期,扮演了臨時父親的角色。

而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腳踏實地,

正是這個有點,修正了他的叛逆,

改掉了他的一些小毛病。

而當郭靖成年後,

“五絕”之中,洪七公、一燈大師對他更是亦師亦父亦友,

傳遞給了郭靖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為其最終成為一代大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九陰真經》?這才是《育兒真經》

“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好習慣。

0~6歲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最佳時機,

孩子身上很多習慣,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

有的孩子把閱讀當習慣,

是因為父母熱愛閱讀,

一家人把讀書當成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

有的孩子把玩遊戲當習慣,

是因為父母經常躺在沙發上捧著手機玩;

有的孩子愛宅在家,

是因為父母一下班就窩在家裡看電視......

孩子的習慣,往往都是父母給的。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需要父母的付出,

甚至要比孩子付出得更多。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不妨就從認真讀讀《九陰真經》開始吧!

《九陰真經》?這才是《育兒真經》

今天我們說完了《射鵰英雄傳》裡的“真經”,

下回咱們接著說《神鵰俠侶》裡的“真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