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丨扣工資促消費,這一招有點偏


日前,一張“懷化市要求從教師工資中扣取促進消費款”的微信截圖在網上流傳。據報道,網友反映稱,湖南懷化要求從工資中扣取這部分消費券額,並規定在5月5日前消費完畢。微信截圖內容顯示:時間緊,任務重,現請在編在職教師務必在明天10點前下載“和包支付App”並完成註冊。

熱評丨扣工資促消費,這一招有點偏

“從工資中扣取促進消費款”,該創意顯得過於離奇,讓人不無愕然。“績效工資是2600(元)的扣2000(元),是2350(元)的扣1500(元),是2140(元)扣1000(元),其他扣500(元)”,單從媒體報道的扣除標準看,也頗為不妥,這“力度”未免太大。

其實,不管扣除標準是多少,直接從在職教師工資表中扣除都不合情理,也涉嫌違法。教師的工資是屬於教師的,如何支配,他們有權利自己做主。

從工資中扣取促進消費款,目的很明確,就是促進消費。促進消費並非壞事,但得講究方式,更得尊重民意,特別是徵詢當事人的意見,而不能直接粗暴地扣除。

據統計,截至4月6日,全國至少有40多個地區推出了數百萬元到上億元不等的消費券政策。從各地反饋看,“促銷”已經取得一定的效果,尤其有助於遭受疫情重創的餐飲業等行業渡過難關,早日恢復元氣。

因地制宜,通過有益探索,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需求釋放出來,初衷良好,但前提是尊重規律,採取入情入理的方式讓民眾接受。如果強制推進,就不是勸消費,而是逼迫消費了,效果必然適得其反。

值得一提的是,從工資中扣取促進消費款一事有了新進展,懷化有關部門新出臺文件稱,“廳級幹部執行,處級幹部倡導執行,科級和科級以下自願”。較於此前的規定,這一措施體現了“糾錯”意識,更可行,也更易於民眾接受。

熱評丨扣工資促消費,這一招有點偏

促進消費讓行業恢復元氣,是好事。把好事做好,就得接地氣,講究技巧,多一些坦誠相見的良性互動,少一些不由分說的強制。更重要的是,真正傾聽民意,善待民眾的合理訴求。

要我消費,不如我要消費。而要實現“我要消費”,重在出實招,比如讓民眾的錢袋子鼓起來,比如相關行業強化內功,推出高質量的商品。好點子越多,越能把好事辦好,取得多贏共贏。

(文丨秦川)

原創 央視新聞 2020-04-10 18:34:5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