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金戰場硝煙升級:平安大佬入場圈地,陸金所控股轉型,“搏殺”萬億市場

平安消金獲批開業,究竟是什麼樣玩法,還需拭目以待。

4月9日,上海銀保監局官網顯示,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平安消金”)獲批開業。

消金战场硝烟升级:平安大佬入场圈地,陆金所控股转型,“搏杀”万亿市场

至此,上海地區已有3家消費金融公司,除平安消金外,還包括中消金、尚城消金。另在平安消金獲批開業之前,30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中已有24家開業。

而隨著平安、小米等巨頭的入場,足以證明消費金融市場的可塑性,仍具有強大的發展空間。值得一提的是,在平安消金開業的背後,出現陸金所控股及旗下平安普惠“身影”。

推動平安零售業務發展

從50億元註冊資本來看,平安消金僅次於捷信消金的70億元。按照一般10倍槓桿率來推算,平安消金最高資產規模可達500億元。

據去年底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截至2019年9月底,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資產規模達到4938億元,貸款餘額4604億元。

換言之,平安消金最高放貸規模佔總規模近10%。另據《2019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到2024年底國內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將達到3萬億元。

這樣藍海市場之下,中國平安發起設立平安消金也是在情理之中。另外,自2016年末,平安銀行定下向零售銀行轉型目標,三年後,零售業務營收佔比接近六成,貢獻近七成淨利。

在柒財智庫高級研究員畢研廣看來,中國平安消金成立,進一步推動零售業務發展,起到增光添彩作用。此外,在擁有銀行、保險、證券、信託、融資租賃、汽車金融、網絡小貸牌照外,中國平安將消金牌照收入“囊中”,進一步地豐富了其金融生態。

只不過,“與其他金融機構佈局消費金融相比,平安消金起步較晚,規模能做到何種程度,仍待看後續佈局進一步去考量。”某消金從業人士向柒財經旗下柒聞網表示。

而據上海銀保監局發佈公告顯示,平安消金經營業務範圍有發放個人消費貸款、接受股東境內子公司及境內股東的存款、向境內金融機構借款、經批准發行金融債券。

此外,營業範圍還包括,境內同業拆借、與消費金融相關的諮詢以及代理業務、與消費金融相關的諮詢以及代理業務、代理銷售與消費貸款相關的保險產品、固定收益類證券投資業務。

陸金所控股持股70%

柒聞網注意到,平安消金股東結構中,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資15億元,佔公司註冊資本的30%。

另三家股東融熠有限公司出資14億元,佔註冊資本的28%。未鯤(上海)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出資人民幣13.5億元,佔27%。錦炯(深圳)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出資7.5億元,佔15%。

值得一提的是,後三者均陸金所控股旗下公司。換言之,陸金所控股持有平安消金70%的股份。事實上,自監管趨嚴後,陸金所一直有“去P2P”動作。

2019年8月,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在中期業績發佈會上公開表示,P2P在整體業務量的佔比少於20%,積極響應監管提倡的“三降”,降規模、降人數、降點面,有序地轉型。

業內也一致認為,相對P2P而言,消金牌照更具有價值。也有人推測,中國平安申請消金牌照為承接陸金所退出的P2P業務。總而言之,陸金所轉型是板上釘釘的事。

前不久(4月2日),陸金所控股對外宣佈,原寶能集團副董事長、聯席總裁冀光恆加盟陸金所控股,擔任聯席董事長、黨委書記兼執委會主任,負責經營管理、戰略轉型發展。

此外,柒聞網還注意到,陸金所控股之外,平安消金董事長陳東起、總經理倪榮慶、首席財務官陳立潔、首席產品官李雲初、首席運營官路軍等來自於平安普惠。

而在中國平安消費金融業務分佈在“大陸金所”體系及平安銀行的消費金融中心。陸金所控股旗下版圖主要為“四所一惠”,即陸金所、重金所、前交所、陸金所新加坡(陸國際)、平安普惠。

相比銀行所做的消金業務,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總行投資經理、高級經濟卜振興認為,消費金融企業這類非銀金融機構除了不能像銀行吸收存款外,經營的本質沒有明顯差別,只是集中在借貸市場不同層次上。

具體而言,他認為,消費金融公司的成立,實際上是一種專業化的分工。主要是為商業銀行無法惠及的個人客戶提供了新的可供選擇的服務。除此之外,消費金融公司的發放的貸款是無擔保、無抵押貸款,風險相對較高,主要是以消費(不購買房屋和汽車)為目的的貸款。

柒財經(qi_caijing)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最早的新媒體平臺和專業服務機構之一,專注金融創新報道。

中心出品

必屬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