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完美的世界》裡,沒有壞人可言

一部帶有孩子題材的電影必定是充滿童趣的,孩子的可愛和單純能激起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這就是我們喜歡兒童電影的原因,可以從中窺得自己的成長軌跡。這類電影有很多,比如《佛羅里達樂園》 ,《我是山姆》 ,《放牛班的春天》 ,還有最近的一部《喬喬的異想世界》 ,可見鏡頭聚焦於孩子,總能讓人感動,實現口碑和票房雙收。

在電影《完美的世界》裡,沒有壞人可言


值得一提的是,壞人和孩子似乎總能撞出奇特的火花。這和《這個殺手不太冷》有很多相似之處,這兩部電影中,所謂壞人的內心都是細膩的,里昂喜歡植物,布奇愛聽音樂,小孩都是缺愛的,瑪婷達失去全家人,菲利普沒有父親。

他們都以各自的方式關心著小天使,前者保護女孩,為她報仇;後者教男孩做自己想做的事。這類電影的迷人之處就在這裡,他們從各自那裡獲得溫暖和救贖。

這是一部美國老電影,1993年上映,比《這個殺手不太冷》還早了一年。豆瓣9.1分,名曰劇情犯罪其實就是一部溫情公路片,賺足了公眾的眼淚。

在電影《完美的世界》裡,沒有壞人可言


它講的是小男孩菲利普出生在單親家庭,家裡從來不過萬聖節,聖誕節,也不過生日。有一天他被壞人偶然劫持,卻不僅是劫持那麼簡單。和傳統人質不同的是,他這個人質當的很有趣。而這個劫持他的人布奇是個十足的壞蛋。八歲殺人,十二歲偷車,之後進監獄,越獄劫持成為逃犯。看似是一個桀驁不馴放蕩不羈的大反派,可事實卻遠沒有這麼簡單。

布奇和一起越獄的同夥偶然闖入小男孩家,卻不巧被鄰居發現,他只好劫持了小男孩當做人質。犯人布奇和人質男孩菲利普的逃亡故事從此開始。

在電影《完美的世界》裡,沒有壞人可言


其實在這一路上,他並不是一個罪犯,而是一個父親。

作為父親,帶著他玩媽媽從不讓他玩的萬聖節遊戲,教他開車,給他鼓勵。讓他把所有想做卻沒做過的事寫下來,並勇敢去做。交給他做人的道理,不能偷東西,告訴他好好享受當下並且靠自己,給小男孩樹立自信。

他教訓打罵孩子的家長,憤恨對孩子拳腳相加的教育方式。

在電影《完美的世界》裡,沒有壞人可言


他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同樣,這也不是一場逃亡,而是一個有趣的遊戲。

他們類似於合作伙伴,在遊戲中互相幫助。

男孩幫他拿槍指著流氓混混,幫他放哨,助力他偷車成功,並且在商店偷了一套萬聖節服裝。

在電影《完美的世界》裡,沒有壞人可言


他則讓男孩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不管宗教的束縛,帶他放飛自我,遵從自己的內心。

布奇這樣形容他們的車,它是一臺時光機,前方是未來,後面是過去,他是船長,菲利普是宇航員。這是一個冒險故事,一路上險象迭生,充滿刺激;這是也是一個旅行故事,是兒子和父親的浪漫之旅。

這個犯人其實一點都不壞。他也有可愛的一面,不懂教育孩子的父母被他果斷的從車上拋下,熱愛音樂,和黑人家庭一起伴著音樂跳舞。

在電影《完美的世界》裡,沒有壞人可言


六歲被父親拋棄,妓院長大,母親在他十二歲時上吊自殺。即使他的父親這樣拋棄他,他卻還是想要去阿拉斯加找他父親,一張父親寄給他的阿拉斯加風景明信片,他保存了好多年。

生長環境很大幾率會造成犯罪,卻不能影響一個人善良的本質。這部電影讓我們願意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世界上是沒有真正的壞人的,或是說一個人變壞是有原因的。

故事的高潮部分是當他看到黑人父親對孩子一頓暴打後,他的怒火被點燃,大概是從孩子身上看到了童年時期的自己。於是他綁架了他們。並拿槍指著黑人父親。他並沒有想傷害他們,只是想通過這種極端的方式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在電影《完美的世界》裡,沒有壞人可言


結果自己卻被菲利普開槍射中。

看到這一幕時,完全懵了,不懂菲利普為什麼要射布奇。他就像你的爸爸啊,這一路上,難道沒有一點感情嗎?心猛地一抽。

後來才想明白,菲利普以為布奇真的要傷害他們。他不能忍受布奇殺人,他已經把他當做自己的爸爸了。他想要阻止他,於是開槍射了他。子彈打中布奇的腹部。表明菲利普是有自己的理性的。是善良的知道什麼是錯什麼是對。

他並沒有責怪他,他說,我這輩子只殺過兩個人,一個傷害了我的媽媽,一個傷害了你。

警察追上了他們,他已經無路可走。

在電影《完美的世界》裡,沒有壞人可言


他最後能做的事是,讓菲利普媽媽答應菲利普能每年玩萬聖節遊戲,能坐過山車,吃棉花糖。這些菲利普之前不能做的事。

可他最後還是被無知的警察一槍斃命。

這個壞人不允許壞人有好結局。在《這個殺手不太冷》也是,里昂死的時候也一樣的讓人難過。

在我看來,他已經給了孩子一個完美的世界,塑造了孩子因缺失父愛而有些缺陷的人格,他充當父親的角色,給他指明人生方向。最後,他自己也去了屬於他的完美世界,在阿拉斯加有一個愛他的父親,有一個溫暖的家庭。

在電影《完美的世界》裡,沒有壞人可言


好電影總能讓人看到各個方面,比如一個孩子缺失父愛的後果,父母該如何教育孩子,才能達到好父母的標準,而不是僅僅把孩子生下來。司法該如何正確又不失人性的處理犯罪。

人性是個複雜的東西。在社會犯罪率越來越高的今天,人們對於壞人恨之入骨,咬牙切齒。卻很少有人願意深入的瞭解罪犯背後的故事。他是因為缺失教育嗎?是因為沒有感受過家庭的溫暖嗎?還是像布奇一樣從小被父親拋棄才走向犯罪道路呢?是性格方面的缺陷而走向極端嗎?我們沒有答案,因為沒有人去關心這些。

在電影《完美的世界》裡,沒有壞人可言


就像那部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所探討的,壞人就該死嗎?為什麼我們不去深入研究他們是如何變壞的,而是去一味的指責他們?壞人是殺不完的,僅僅槍斃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應該去找他的背後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以及給予他們足夠的權利和關懷,他們也是人。如何理解壞人以及人是怎樣變壞的,或者真正的壞人是否存在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我願意相信真正的壞人是不存在的。那麼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