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社交平臺成為行騙“舞臺”

莫讓社交平臺成為行騙“舞臺”

4月6日,西鹹新區公安局涇河新城分局民警正在通過互聯網偵查網絡詐騙犯罪案件。

網絡是一個大平臺,在網絡世界,我們不僅可以認識到許許多多的朋友,還可以加深對外界的認知。網絡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讓我們溝通更親近、更便捷,雖然相隔萬里,也能心靈共鳴。

但在這些便捷的背後,也暗藏著諸多陷阱。單身多年,突然遇到情投意合的異性,甜蜜的愛情正在向你襲來;低投入、高回報、零風險,發家致富的坦途就在你的眼前;平淡的生活中,忽然多了一個與你極有共同語言的網友,他遇到困難,你自然想著要幫一把……可是,你的感覺可能真的錯了,因為騙子設置的一個又一個陷阱,正期待著你往裡跳。

本報從今天起,將推出系列報道,揭露網絡詐騙,提高人們的防騙意識。

近年來,網絡詐騙如病毒進化一樣,在不斷“升級換代”,受網絡詐騙人均損失在逐年提升。網絡詐騙導致個體上當受騙的損失越來越大。

臭名昭著的“賣茶女”“支教女教師”“美國大兵”等詐騙套路仍在利用社交平臺迅速蔓延。網絡詐騙運作模式日趨專業化、公司化,犯罪手段也越來越智能化。

你佔的每個小便宜

背後可能都是陷阱

2019年9月23日,王某某在交友平臺結識一名網友,對方稱有一個競猜平臺賺錢很快,王某某聽信謊言後,在該平臺累計充值11萬元,結果全部打了水漂。

2019年9月28日,榆林市民楊某禁不住一名自稱做股權投資的人的花言巧語,在其所說的平臺購買理財產品,最終被騙17萬餘元。

“低投入、高回報、沒風險,短時間讓你發家致富。”今年春節期間,西安市新城區的張女士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位陌生人發的這樣一則信息。一門心思希望一夜暴富的她,就加了這位陌生人陳某某為微信好友。

加為好友後,陳某某就給張女士大講特講比特幣的火爆行情,告訴她通過註冊賬號,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並且在交易過程中外人無法辨認用戶身份信息,慫恿張女士介入並投資賺錢。於是,張女士便充值13萬元開始炒作比特幣。

剛開始一段時間,張女士的收益顯示非常豐厚,賬戶資金很快達到了40萬元。可當張女士想提現並退出時,卻被平臺客服人員告知賬戶凍結,無法提現。客服工作人員稱張女士的IP地址是異地登錄,需要追加平臺餘額的20%後方可提現。這時,張女士才感覺到自己被騙,立即報警。

公安機關受理案件後,通過技術偵查手段迅速鎖定犯罪嫌疑人陳某某、吳某某。經審查,這是一起團伙網絡詐騙案件,涉案人員眾多。目前,西安市新城區人民檢察院已批准逮捕2名犯罪嫌疑人。

近年來,網絡詐騙違法犯罪案件仍然處於高發階段,嚴重侵犯群眾財產安全,干擾網絡秩序,破壞社會誠信,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日前,安康鐵路運輸檢察院審查起訴了4起網絡詐騙案,其中一起特大電信網絡詐騙案的被告人數多達47人、涉嫌犯罪事實723起、涉案金額180餘萬元。

眼見為實是很多人的固有思維,但大數據告訴我們現實遠非如此。從去年以來的網絡詐騙受騙者人均損失上看,通過直播間接觸到的詐騙危害最大,人均損失高達13.47萬元。相關案例顯示,這類直播間主要以投資指導、股票交易為名義設立,一般冠以漲停培訓班、千萬集中營、炒股大賽等名稱,直播間主播多自稱“導師”,會向人們推薦各類以炒數字貨幣為名的釣魚理財平臺。直播間觀眾往往夾雜大量的托兒,誤導受害者。警方破獲的一起詐騙案中,一個有近百人的微信群裡,除了一名受害人外,竟然全部是騙子和托兒。

據公安機關統計,目前流行的詐騙類型大概可分為48類,共計達300餘種,而且不法分子的詐騙手段花樣翻新很快,新手法層出不窮,且更加隱蔽、更具有迷惑性。

疫情防控期間

騙子行徑激起公憤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凝聚起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有人勇敢逆行、有人愛心捐贈、有人居家不添亂,也有人卻利用疫情進行詐騙,且花樣百出。

“口罩用時方恨少,網上四處來尋找。”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許多人為買不到口罩而著急。2月12日,寧強縣漢源街道群眾廖某通過微信平臺上的信息欲購買口罩,結果被騙400餘元。民警在調查中發現,犯罪嫌疑人李某平在疫情防控期間多次利用口罩、電子體溫槍等防疫物資實施詐騙,受害人涉及多個省市。3月11日,民警在漢中市南鄭區大河坎鎮將李某平抓獲。經審訊,李某平交代,自疫情防控以來,其以出售口罩、電子體溫槍等為由,先後詐騙陝西、四川、安徽、廣東、山西、北京等地的24名受害人15萬餘元。目前,李某平已被檢察機關批准逮捕。

疫情防控期間,子洲縣男子黨某某覺得有機可圖,便通過微信朋友圈發佈虛假信息,謊稱自己在一家口罩廠上班,存有大量醫用口罩,騙取不同受害人7萬餘元。

今年2月初,淳化縣養殖戶王某正在為營業資質到期、卻因疫情不能外出辦理審驗登記手續而發愁時,正巧接到了一個電話,對方自稱姓李,是縣環保局的工作人員,需要核查養殖戶營業資質及疫情防控措施,並稱因疫情防控原因,可通過微信轉賬的方式,繳納環保年審管理費、註冊費、驗資費、手續費等費用,再加以威脅、利誘,騙取了王某5000餘元。犯罪嫌疑人李某某還以同樣手段騙取了旬邑縣、永壽縣、長武縣、乾縣、興平市、彬州市、渭南市臨渭區、澄城縣、蒲城縣等10餘個縣(區、市)20餘名受害人的錢。2月15日,淳化縣公安局提請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李某某,淳化縣人民檢察院於當日批准逮捕。

網友紛紛留言譴責:對這種昧著良心發國難財的人必須嚴厲打擊。

網絡防騙

須睜大眼睛

據有關調查顯示,網絡詐騙是2019年度的詐騙之“王”,不僅舉報量和受騙者人均損失雙高,在詐騙套路上也是登峰造極。省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檢察官助理朱寧說,網絡詐騙之所以能屢屢成功,說到底還是人們的貪慾所致。無論花錢還是借錢,無論是“小年輕”還是“銀髮族”,網絡詐騙都能乘虛而入,都是基於人們心裡的一個“貪”字。

網絡詐騙手法和套路基本上大同小異。騙子往往通過網絡結識受害人,一番天花亂墜的“演講”臺詞之後,誘使受害人“入坑”,給受害人施以小利,讓其認為有利可圖後,便誘騙受害人大額投入資金。最後,平臺關閉,騙子消失,留給受害者的只有懊悔和悲劇。

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網絡購物、在線理財、遠程醫療、網課直播……大家在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要擦亮眼睛,謹防上當受騙。

平臺投資類的詐騙,詐騙套路很簡單,但為什麼還屢屢有人受騙上當?省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三級高級檢察官劉敏學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劉敏學表示,理財風險大,投資需謹慎。投資理財、股票、證券均有風險,一定要謹慎,尤其是網絡投資更需謹慎。受害人之所以上當受騙,說到底是貪慾太重,缺乏正確理財的意識,自信自己不可能上當,卻一個個跌入陷阱。所以,人們要樹立正確的理財意識,不要被慾望衝昏頭腦,否則後悔莫及。本報記者 呂貴民文/圖

記者手記

天上掉餡餅,當心是陷阱

莫讓社交平臺成為行騙“舞臺”

辛剛作

呂貴民

在互聯網時代,智能設備的普及讓網絡全方位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網絡被廣泛用於通信、購物、社交等,但網絡上各種虛假信息卻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各類詐騙也是花樣翻新,層出不窮。

網絡詐騙犯罪嚴重侵害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群眾對此深惡痛絕。近年來,各地公安機關堅決守護老百姓的“錢袋子”,向網絡詐騙犯罪發起凌厲攻勢,打掉了一個又一個網絡詐騙團伙。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網絡詐騙整體仍呈上升趨勢。

在網絡世界,騙子的詐騙手段不斷翻新,緊跟社會熱點和社會潮流,從最初的以“中獎”形式實施詐騙,到現在的詐騙領域涉及金融、電信、社保、物流、交通、電子競技等方方面面。許多犯罪分子根據社會熱點、潮流、政策等信息,針對不同職業和年齡段的人員,通過精心篩選潛在行騙對象的個人信息,精準設計騙局,令人防不勝防。

那麼,如何防範網絡詐騙?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切記不要有貪佔小便宜、妄想一夜暴富的想法,必須牢記“天上掉餡餅,當心是陷阱”。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保護個人隱私、個人信息的強烈意識,不要給陌生人提供個人信息,身份證等個人重要信息也不要保存在手機裡。要加強個人賬戶安全管理,養成良好支付習慣,把控住對外轉賬匯款的最後一道關口。寄錢轉賬時需特別謹慎,保持冷靜思考,提高防範意識。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不要輕信各種網絡交友,不要向陌生賬號匯款,不要連接陌生的WiFi,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驗證碼等。要提高自己的辨別意識,並且要學會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