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中興賢相趙鼎,兩次擔任宰相,足可見他的才能

趙鼎是南宋抗金名相,在史上享有“南宋賢相,首推趙鼎”之美譽。他出生於北宋末年,自幼聰穎,通經史百家書。二十一歲時考取進士,當官時敢於批評權貴,受到宰相吳敏賞識,被調到都城開封任職。在輔佐宋高宗趙構時已顯露出非凡的領導才能,使南宋一度出現興盛的局面。

南宋中興賢相趙鼎,兩次擔任宰相,足可見他的才能

紹興四年(1134年),宋高宗正式任命半百的趙鼎為右僕射、同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當詔書公佈於眾時,“朝士相慶”,可見趙鼎之眾望所歸。趙鼎為相之初,金人傀儡政權偽齊“皇帝”劉豫遣其子劉麟與金軍合兵攻宋。張浚出山後,對敵軍起到巨大的震懾作用,金軍“知南兵有備,漸謀北歸”。宋高宗見狀,欣慰地對趙鼎說:近來我們的將士致勇爭先,諸路守臣也能同心協力,一致對敵,這些都是我重用愛卿的結果。


趙鼎謙虛地說:這都是出自皇上的聖明裁斷,我又有什麼功勞呢?宋高宗在其他人面前也毫不掩飾趙鼎對江山社稷的重要功勳,他還對張浚講:趙鼎真宰相,是上天派他下凡來輔佐自己實現國家中興的,這真可謂是宗社的幸運啊!

南宋中興賢相趙鼎,兩次擔任宰相,足可見他的才能

第二年,宋高宗回到臨安(今杭州)後,以趙鼎為左僕射,張浚為右僕射。張浚在外帶兵之時,常常派遣其下屬呂祉代他向宋高宗奏事。呂祉愛吹牛,每次他向宋高宗奏事,都會誇大張浚的功績。對呂祉的誇大之詞,趙鼎總會加以駁斥。宋高宗很敏感,他警告趙鼎,他日張浚與愛卿不和,問題一定出在呂祉的身上。果然,後來張浚與趙鼎之間滋生了分歧。

紹興六年(1136年),偽齊以金朝的名義進攻南宋,趙鼎安排退守江南,而張浚主張堅守抵抗。偽齊戰敗後,趙鼎主停戰,而張浚卻主乘勝而上。宋高宗還接到了對趙鼎的彈劾奏章。同年,趙鼎第一次罷相。

南宋中興賢相趙鼎,兩次擔任宰相,足可見他的才能

紹興七年(1137年),張浚欲奪軍將酈瓊之兵權並處其死刑,被酈瓊覺察。酈瓊搶先發動兵變,裹脅4萬多淮西軍投降了偽齊政權的劉豫。此事一出,朝野震驚,張浚引咎去相位。張浚罷相之時又向朝廷建議重新啟用趙鼎。趙鼎第二次被任命為宰相。

宋高宗主張將張浚發配到偏遠之地。而趙鼎諫言道:張浚母親年邁,並且他還有勤王的功勳。宋高宗固執己見,仍決定將張浚發配到嶺南。對此,趙鼎堅持勸諫而不懈,他召集同僚一起為張浚說情。宋高宗最後決定,將張浚以散官安排於永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