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即地獄,虛構與真實

你怎麼看待你與周圍人之間的關係?

有人說,人是群居動物,依靠群體而生,正如魚依水而生,人進入了群體才會如魚得水;

有人說,人生來孤獨,人生是一個人的旅途,所有的旁人包括至親至愛,都不過是旅途中遇到的旅客,總要離開。

他人即地獄,虛構與真實

叔本華曾在《哲學的故事》一書裡,寫道:

如果一個人具備足夠的內涵,那麼他就根本沒有與別人交往的需要,這確是一大幸事。因為所有的痛苦的幾乎都來自人與人的交往,平靜的心境是僅次於健康的第二大幸福,但卻隨時可能因為與人的交往而受到破壞,學會適應獨處,並喜歡獨處,對於一個人來說是無價的。

類似的,我想到薩特的一句話:他人即地獄。

這句話出自薩特1945年創作的一部戲劇,本意應該是想說在這個人與人不得不互動的世界裡,我們很容易被別人的目光所奴役,進而改變自己,就好像置身於一個逐漸失去自我的地獄。

離1945年已經過去70多年,社會在進步,科技在進步,人們的價值觀也在進步。雖然大家都倡導個性解放、追求自我的價值觀,但不得不說,“他人即地獄”的枷鎖仍然存在,有許多人仍活在他人的“陰影”下。

他人即地獄,虛構與真實

在消費主義盛行的今天,網絡放大了我們與周邊世界的關係,我們能更近距離地看到別人的生活,反之,別人也能看到我們的。但是通過社交網絡的濾鏡,這種被呈現出來的生活可能是被虛構的。

最近一個新聞爆出:50個豪車視頻素材6.6元,聲音植入單條8元,60元就能全球定位,在朋友圈“環遊世界”……調查發現,在朋友圈打造虛假“高端人設”已形成一條完整產業鏈。(律師:相關素材多盜用他人照片視頻,存侵權欺詐等風險。)

這個新聞一出,讓很多人覺得神奇:朋友圈的人設真的這麼重要嗎?但既然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鏈,證明確實有許多人向這些商家購買了“服務”。

北京潮流地標之一的三里屯,是俊男靚女們出入的地方,舉著相機尋找目標的攝影師,比劃著動作的抖音網紅,還有等待著被街拍、“被發現”的時尚達人們。

與喧譁嬉鬧的三里屯相連的是樸素平靜的西二旗,小攤上忙碌的商店主們,悠閒遛狗的老大爺,行色匆匆剛下班的人們。從三里屯走到西二旗這邊,很多人會產生一種割裂感,彷彿剛剛經歷了兩個世界。

我們好像越來越分不清什麼是虛構,什麼是真實。

他人即地獄,虛構與真實

或許有時現實才是虛構的,夢裡才是真實的。

現實世界中的媒體、大V很多情況下掌握著話語權,網絡暴力越來越多的今天,沉默的螺旋越來越大,各種熱搜榜上告訴著你最近的流行是什麼,但是否是真實數據卻不得而知,普通群眾只能被動接受。

至少在夢裡,我們可以不隨波逐流,清醒地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

但是隻做夢,永遠不會獲得現實的真實。撇開網絡對我們的影響,不強求與他人必須保持“同步”,不去看太多X音、X手短視頻中呈現出來的生活,而是真正深入到生活中去,沉浸到書本中去,多去看普通人的生活,多去讀理論經典,用自己真實的經歷去做判斷,內心強大比什麼都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