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種名:側柏

學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

別名:柏樹、黃柏、香柏、扁柏、扁檜、香樹、香柯樹

科:柏科 屬:側柏屬

產地分佈:

在中國分佈極廣,北起內蒙古、吉林,南至廣東及廣西北部。

產於內蒙古南部、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貴州、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及廣西北部等省區。西藏德慶、達孜等地有栽培。在吉林垂直分佈達海拔250米,在河北、山東、山西等地達1000-1200米,在河南、陝西等地達1500米,在雲南中部及西北部達3300米。河北興隆、山西太行山區、陝西秦嶺以北渭河流域及雲南瀾滄江流域山谷中有天然森林。淮河以北、華北地區石炭巖山地、陽坡及平原多選用造林。朝鮮也有分佈。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0餘米,胸徑1米;樹皮薄,淺灰褐色,縱裂成條片;枝條向上伸展或斜展,幼樹樹冠卵狀尖塔形,老樹樹冠則為廣圓形;生鱗葉的小枝細,向上直展或斜展,扁平,排成一平面。葉鱗形,長1-3毫米,先端微鈍,小枝中央的葉的露出部分呈倒卵狀菱形或斜方形,背面中間有條狀腺槽,兩側的葉船形,先端微內曲,背部有鈍脊,尖頭的下方有腺點。雄球花黃色,卵圓形,長約2毫米;雌球花近球形,徑約2毫米,藍綠色,被白粉。球果近卵圓形,長1.5-2(-2.5)釐米,成熟前近肉質,藍綠色,被白粉,成熟後木質,開裂,紅褐色;中間兩對種鱗倒卵形或橢圓形,鱗背頂端的下方有一向外彎曲的尖頭,上部1對種鱗窄長,近柱狀,頂端有向上的尖頭,下部1對種鱗極小,長達13毫米,稀退化而不顯著;種子卵圓形或近橢圓形,頂端微尖,灰褐色或紫褐色,長6-8毫米,稍有稜脊,無翅或有極窄之翅。花期3-4月,球果10月成熟。

生長習性:


喜光,幼時稍耐蔭,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酸性、中性、石灰性和輕鹽鹼土壤中均可生長。耐乾旱瘠薄,萌芽能力強,耐寒力中等,耐強太陽光照射,耐高溫、淺根性,在山東只分佈於海拔900m以下,以海拔400m以下者生長良好。抗風能力較弱。

側柏栽培、野生均有。喜生於溼潤肥沃排水良好的鈣質土壤耐寒、耐旱、抗鹽鹼,在平地或懸崖峭壁上都能生長;在乾燥、貧脊的山地上,生長緩慢,植株細弱。淺根性,但側根發達,萌芽性強、耐修剪、壽命長,抗煙塵,抗二氧化硫、氯化氫等有害氣體,分佈廣,為中國應用最普遍的觀賞樹木之一。

側柏能適應於冷氣候。但在雲南省硯山縣這些地區的一些年份幼苗有一定程度的抽乾現象,抗旱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抗鹽鹼力較強,含鹽量 0.2 %左右亦能適應生長。

園林用途:

側柏在園林綠化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可用於行道、亭園、大門兩側、綠地周圍、路邊花壇及牆垣內外,均極美觀。小苗可做綠籬,隔離帶圍牆點綴。在城市綠化中是常用的植物,側柏對汙濁空氣具有很強的耐力,在市區街心、路旁種植,生長良好,不礙視線,吸附尖埃,淨化空氣 側柏叢植於窗下、門旁,極具點綴效果。夏綠冬青,不遮光線,不礙視野,尤其在雪中更顯生機。側柏配植於草坪、花壇、山石、林下,可增加綠化層次,豐富觀賞美感。它的耐汙染性,耐寒性,耐乾旱的特點在北方綠化中,得以很好的發揮。在北京、天津、河南、遼寧等省市有眾多使用側柏綠化的優秀案例,側柏是綠化道路,綠化荒山的首選苗木之一。使用側柏,作為綠化苗木,優點是成本低廉,移栽成活率高,貨源廣泛。

繁殖方法:

主要以種子繁育為主,也可扦插或嫁接。

側柏一般採用直播育苗。播種前,用30~40℃的溫水浸種12小時,撈出置於蒲包或籃筐內,放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每天用清水淘洗1次,並經常翻倒,當種子有一半裂嘴,即可播種。採用壟播和床播,每公頃播種量150kg左右。壟播時,壟底寬70cm,壟面寬 30~35cm,壟高21~15cm,壟距70cm。壟面可雙行或單行條播,雙行播幅5~7cm,單行播幅10~12cm。床播,床長l0m,床面寬 lm,可順床3行條播,播幅5~10cm。播後覆土2cm。在乾旱地區可於播後再培成壟。

側柏播種後保護種子層土壤溼潤,並適當控制給水,防止鳥獸為害。出苗生長期間要經常灌水,生長盛期根據土壤墒情每10~15天灌溉一次,以側方灌水或噴灌為宜。苗木速生期結合灌溉進行追肥,每公頃施硫銨150kg,分兩次施用,在苗木速生前期追第一次,半個月後追第二次;或施用人糞尿。苗高5cm左右時間苗,每米播種溝上保留100株左右,土壤封凍前要灌足冬水,冬季寒冷多風地區,應埋土防寒,以便苗木越冬。一般1年生苗高15~25cm,地徑 0.25cm,用於春秋造林;一年半的苗高25~30cm,地徑0.4cm以上,用於雨移動圖冊季造林。

培育大苗要進行移植,移植密度,根據培育年限而定。移植後培育1年,株行距10~20cm;培育2年,20~40cm;培育3年,30~40cm。一般2年半生移植苗高50~70cm,地徑0.6~1.5cm。側柏通常採用植苗造林。

側柏低山或中山海拔1000m以下的陽坡、半陽坡,石質山地乾燥瘠薄的地方,輕鹽鹼地和沙地,均可用為造林。低溼地不宜栽植。

側柏造林大都在土層瘠薄幹燥的地方,因此要提高整地規格,為林木迅速生長創造條件。一般採用魚鱗坑、窄幅梯田、水平階、水平溝等方法整地。春、秋、雨三季都可栽植,主要取決於土壤水分條件。側柏雨季造林易成活。具體作法是,用1年半到2年半生苗栽植,隨起苗、隨造林,當日栽完。要注意氣象預報和天氣變化情況,如果轉晴無雨,即停止施工,待繼續陰雨天時,再造林。在秋季雨水條件好或土壤墒情好時,進行秋季造林。用1年生健壯苗兩株叢植,注意適當深栽和埋實,為防止冬季風害和凍害,要覆土防寒。栽後將苗尖向東南壓彎,上部覆10~15cm高的土堆,以不用苗為原則,拍實,第二年春針葉開始轉綠時扒出來,並鬆土保墒。

密度,混交林中,在一定的側方庇廕條件下,比純林生長健壯而且迅速。

側柏植苗後,需要進行撫育管理。側柏苗木鬚根多。容易成活,也最好在造林後3~4年內,每年鬆土除草3次,以促進迅速生長。第一次在4月下旬,第二次在7月份,第三次在10月上旬。乾旱地區鬆土深度要深一些,但要注意防止損傷苗木根系。

側柏易萌生側枝,造林5年後,在秋未或春初進行修枝,修去總量的1/3,做到不劈不裂。以後2~3年修枝一次。


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花

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葉

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果

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枝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