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滿腔情懷一碗麵


武漢,滿腔情懷一碗麵


武漢人把吃早餐叫做“過早”。過早的花樣很多,其中產生於武漢本土的小吃除了面窩、豆皮,排在首位的一定是熱乾麵。

因為新冠疫情,武漢封城76天。這可把人憋壞了,因為已有很長時間沒有嚐到熱乾麵的味道。隨著疫情減輕,麵館逐步重新開張,體內的饞蟲也開始蠢蠢欲動。那天,在手機上看到一段麵館賣熱乾麵的視頻,彷彿隔著手機屏也能聞到那股獨有的醇香,竟有垂涎欲滴之感。

好這一口的,不只我一個人。封城期間,網上的熱乾麵幾乎賣斷貨;4月8日剛一解禁,各家熱乾麵館就被打了圍,“見面”也就多了一層含意。

武漢人是離不得熱乾麵的。

現在的三鎮街頭,除了蔡明偉、蔡林記等源於傳統名號的熱乾麵連鎖店,還衍生出了各種新潮的熱乾麵館。這樣說吧,每一個居民小區的周圍都開有熱乾麵館,只要開熱乾麵館就沒有不賺錢的。因為,喜歡吃熱乾麵的人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不瞭解武漢,沒嘗過熱乾麵的人,千萬不要小看了這碗麵。

因為有個“熱”字,熱乾麵不同於涼麵;又因為有個“幹”字,熱乾麵就與湯麵劃清了界線。熱乾麵以鹼水面為原料,先把水燒開,再放入麵條,煮到六七分熟時撈起瀝乾,過一道油後晾涼,這就做成了半成品。然後再下鍋用滾燙的開水撣水,撈起後裝碗,淋上芝麻醬、香油、蒜汁、醬油、香醋,再撒上辣蘿蔔、花生碎、香蔥末等配料,好辣者再放點辣椒油或辣椒醬,一碗色澤油潤、爽滑筋道、香濃味美的熱乾麵就大功告成了。

熱乾麵要做得地道,除了講究鹼水面的筋道,最大的訣竅在於芝麻醬的調製,正因為如此,熱乾麵最初就叫“麻醬麵”。

我一向以為熱乾麵的芝麻醬用的是白芝麻,直到有一次在漢口巷子吃到黑芝麻醬製作的熱乾麵,才知道最正宗的熱乾麵使用的是黑芝麻,黑芝麻醬製作的熱乾麵是熱乾麵中的愛馬仕,高級得很。

本來,武漢屬於南方城市,主食是大米,但奇怪的是武漢人對熱乾麵卻情有獨鍾,愛得如醉如痴,不單是用於早餐,還把它當作中餐和晚餐的主食。不單是把它當作物質食糧,還從中獲得了精神享受,編成了婦孺皆知的民謠:“下面滴老師傅,唉!來一碗熱乾麵,好!多把點油,少把點鹽,多把點蔥姜,不要大蒜坨。”

在武漢生活了近40年,我得出一個結論,從一個人對熱乾麵的感情可以窺見他對武漢的情感。

當年從外地來武漢讀書,才知道武漢有一種面叫熱乾麵。最初接觸熱乾麵時,對它並無好感,相反也許是吃慣了湯麵,對無湯醬多的熱乾麵還有一點點排斥,可吃得多了,就慢慢地品出了其中特別的滋味。再往後,因為愛上這座城市,也就成了熱乾麵的“腦殘粉”,妥妥地套用一句話:哥吃的不是面,吃的是情懷。

生活在武漢的本地人吃熱乾麵很方便,出門就有。但對客居他鄉的武漢人而言,那就是一個“欠”。我有一位朋友,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後來去了重慶,有吃貨之稱,天下美食盡收腹中。但他有一個習慣,無論什麼時候回到武漢,一定會做一個“規定動作”:每天都要到街頭巷尾的小攤或麵館吃一碗熱乾麵。因此,為他接風洗塵十分省事、省銀子,不用山珍海味、大魚大肉,只要有一碗熱乾麵伺候就好。因為,那碗麵裡盛滿了他童年的記憶。

到過武漢的外地人,十有八九也會愛上熱乾麵。我的大學同學們已畢業多年,現散落全國各地,還有的去了海外,可大家在微信群裡說到武漢,一定會不由自主地提及熱乾麵。因為,

那碗麵裡留存著青春的回憶。

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全國各地的醫療隊馳援武漢。當醫療隊完成任務返回家鄉時,武漢人除了感謝,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等疫情結束,請你們再來武漢,看櫻花、吃熱乾麵。”因為,那碗麵裡盛滿了這座城市的味蕾,城市的情感。

武漢,滿腔情懷一碗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