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底镇围绕“古乡古镇”建设 精心打造“魅力”名镇


河底镇围绕“古乡古镇”建设 精心打造“魅力”名镇

河南农业网络电视台洛阳消息(记者张政奇 编导蒋雯丽)4月7日上午河南农业网络电视台记者走进洛宁县河底镇体验古香古镇文化,观摩红色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河底自古便是洛阳进出晋、陕的重要交通要道,其中以山陕会馆、张家大院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闻名省内外。明清时期及民国初年,作为东至汝州、西至潼关的主要通道,河底镇商业往来十分繁忙,其中清乾隆二十六年,外来客商在此建立了山陕会馆,县村有山陕会馆遗址。张家大院位于河底镇城村,被确定为国家传统村落。河底镇属革命老区, 1931年中共豫西第一个党支部在河底村成立,2011年,河底村被洛阳市委定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现存有第一党支部陈列室,主要展示革命前辈的史志材料。古代丝绸之路,他们用坚强的毅力和奋斗不止的精神,山陕会馆作为民间资本发展的标志,大量涌现的商人会馆成为明清企业家留给后人最典型的物质遗产,特别是山陕会馆,可谓“一座山陕会馆,半部商业历史”。

河底镇围绕“古乡古镇”建设 精心打造“魅力”名镇


河底镇围绕“古乡古镇”建设 精心打造“魅力”名镇


河底镇围绕“古乡古镇”建设 精心打造“魅力”名镇


河底镇围绕“古乡古镇”建设 精心打造“魅力”名镇


河底镇围绕“古乡古镇”建设 精心打造“魅力”名镇


河底镇围绕“古乡古镇”建设 精心打造“魅力”名镇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河底故事”,让更多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河底镇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谋划一系列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倾力打造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基地,擦亮红色沃土这块招牌。扩展提升,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潜能,在河底镇建成的豫西第一党支部展览室基础上,在豫西第一党支部原址的河底村西南1公里处的顺子沟,尊重历史、恢复原状,再现当年的艰苦条件和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同时,采取“红色旅游+文化体验”“红色旅游+拓展训练”“红色旅游+生态观光”“红色旅游+研学实践”等多种方式,推动红色研学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传统文化游、历史古迹游、爱国主义教育游等蓬勃发展,串联起相关线路产品,发挥“葡萄串”和“珍珠链”的辐射效应。

河底镇围绕“古乡古镇”建设 精心打造“魅力”名镇


河底镇围绕“古乡古镇”建设 精心打造“魅力”名镇


河底镇围绕“古乡古镇”建设 精心打造“魅力”名镇

河底镇张家大院始建於清康熙年间,鼎盛于乾隆、嘉庆,成於同治。历时约一百年,建成四合院宅院五十座,房屋千余间。建造独特,构筑罕见;村落齐整,屋宇轩昂;院深屋究,左右各方;院门朝南,过道半间;四家成排,五座相连;大门同宽,五阶登门;垂柱别致,豫西仅见。城村张氏,耕读传家;以农为本,勤恳奋发;读书习礼,文韬武略;持家深厚,处事率真;教人教心,育人育根;家风传承,以人化文。河底镇民俗文化节,就像一颗“ 定时炸弹”,在平静的湖面上溅起一泓泓浪花,泛起一泼泼涟漪,留下却是令人难忘的回忆。河底镇张家大院在不久的将来,会打造成洛宁县的一张旅游名片民俗文化、家风传承,生态旅游将会给洛宁县的父老乡亲带来更大的脱贫攻坚,致富之地。

河底镇围绕“古乡古镇”建设 精心打造“魅力”名镇

河底镇党委书记杨志英告诉记者说:河底镇“要让党建引领脱贫,红色文化增效,革命老区添彩,特色产业助力,积极建立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基地,弘扬革命老区文化精神,通过"文化旅游+种植+就业"的方式,带动扶贫产业的发展,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结合河底镇实际认真思考、积极作为,加快河底镇的中心城镇建设。把河底镇打造成文化、产业齐发展的风情小镇”。【责任编辑:张政奇】

河底镇围绕“古乡古镇”建设 精心打造“魅力”名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