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有這些表現,說明已經被過度餵養了,小心溼疹愛上寶寶

嬰兒溼疹(infantile eczema),中醫稱之為“奶癬”或“胎斂瘡”,是有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過敏性皮膚炎症,為嬰兒時期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皮損為由丘皰疹為主的多形性損害,有滲出傾向,反覆發作,急、慢性期重疊交替,伴劇烈瘙癢,病因常難以確定。本病發病無明顯季節性,但冬季常易復發,可泛發或侷限,由於病變在表皮,愈後一般不留瘢痕。

寶寶有這些表現,說明已經被過度餵養了,小心溼疹愛上寶寶


誘發溼疹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對牛羊奶、牛羊肉、魚、蝦、蛋等食物過敏,過量餵養而致消化不良等。預防嬰兒溼疹,要注意避免過量餵食,防止消化不良。如果孩子出現了溼疹,日常護理中要注意避免有刺激性的物質接觸孩子皮膚,不給孩子穿化纖、羊毛衣服,以柔軟淺色的棉布為宜,不要穿蓋過多;父母在給寶寶洗澡時,不要用鹼性肥皂洗患處,也不要用過燙的水洗患處。另外,室溫不宜過高,否則會使嬰兒溼疹癢感加重。嬰幼兒寶寶有這些表現,說明已經被過度餵養了,別不當回事!1、觀察寶寶的大便:通常而言,寶寶每天尿溼(溼透)6塊以上尿布,說明母乳的量6足夠,寶寶吃飽了。而一般每天大便約3到6次不等為正常。如果寶寶沒吃飽,大便次數就會減少,甚至會出現稀薄,發綠或次數增多但每次排出量少的情況。但是如果寶寶被過度餵養的話,就可能會出現水樣便,而且常帶有泡沫和綠色,寶媽在平時要注意觀察,不能不當回事!

寶寶有這些表現,說明已經被過度餵養了,小心溼疹愛上寶寶


2、經常性吐奶溢奶:寶寶的胃呈水平位,並且容量小,連接食管處的賁門較寬,關閉作用差,連接小腸處的幽門較緊,而且寶寶又經常吸入空氣,所以很容易出現吐奶的情況,但是如果寶寶大了一些,還是容易吐奶,並且拍嗝也沒有多大的作用的話,那寶媽就要考慮是不是給寶寶喂得太多了,讓寶寶吃撐了。如何解決寶寶溼疹?值得注意的是寶寶一旦患上溼疹媽媽們就不能掉以輕心了,因為治療寶寶溼疹的藥物有很多,但是有一些卻含有激素,這種藥物效果是挺快的,但是如果停止用藥,寶寶就會復發,甚至加重。所以選擇用藥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成分,沒有激素的成分,植物性或中藥成分的一般放心,外用抑菌膏是副作用最小的方法,通過藥效的充分發揮,消除病灶,能有效緩解患病情況。中醫認為溼疹以血虛風燥為主,寶寶溼疹則應以清熱利溼的辦法為主。情況嚴重者可用貝樂舒來益氣活血化瘀緩解溼疹症狀,並且不會給寶寶造成其他的毒副作用,可有效解決95%的溼疹問題。是家長們比較理想的挑選。直接塗抹在患處,可有效控制病情,對寶寶皮膚沒有任何傷害,可放心使用。

寶寶有這些表現,說明已經被過度餵養了,小心溼疹愛上寶寶


以下這三種食物值得注意:

一:牛奶:如果是牛奶過敏,可把牛奶多煮開幾次,改變其成分結構、減少致敏因素,奶內少加糖,或試用其他代乳食品;如是某些食物過敏,可開始吃少量,再慢慢加量,使寶寶逐漸適應。

二:吃雞蛋時,試著單吃蛋黃,不吃蛋白,必要時可選用植物蛋白質食物;食物中要有豐富的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糖和脂肪要適量。

三:尤其注意要讓寶寶少吃鹽,以免體內積液太多。尚在母乳餵養階段的嬰兒溼疹,媽媽應該暫停吃引起過敏的食物;吃奶粉的寶寶如果出現溼疹,在奶粉中加部分脫脂奶粉,可以使溼疹症狀減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