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以後麗水中小學校陸續開學,防控措施也很嚴

4月20日以後麗水中小學校陸續開學,防控措施也很嚴

為統籌推進學校開學和疫情防控工作,確保開學工作平穩有序,確保校園不發生聚集性疫情,實現“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根據國家、省關於疫情防控和開學工作的部署,結合我市實際,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開學時間安排

(一)全市高三、初三統一於4月13日開學

(二)中學其他年級、小學高段(四至六年級)、特殊教育學校聽障部初中、高中於4月20日以後開學小學低段(一至三年級)、特殊教育學校聽障部小學於4月26日以後開學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啟智部於5月6日以後視情況開學

(三)高等學校按4月下旬開學做好準備,具體時間根據省教育廳通知確定

(四)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暫時無法按時返校的師生,允許延期返校。目前仍在境外的外國學生和外籍教師暫不返校。

(五)各類校外培訓機構須經衛生健康、教育等部門核驗防疫條件合格後,方可恢復線下培訓;其中面向中小學生的線下培訓,不得早於中小學全部開學後一週開展。

(六)按照教育部通知,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考試時間為7月7—8日;中考相應作延期調整,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二、落實防控措施

1完善開學工作方案

各地各校要結合本地本校實際,落實“一地一策”“一校一案”,進一步完善責任體系,制定開學返校工作方案,按照分類型、分學校、分年段錯峰錯時的原則,合理確定學生開學返校時間。

2落實開學準備工作

各地按照防控標準和當地實際,做好測溫儀、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等防護物資的儲備,各校設立臨時隔離觀察室,在校門口、寢室等重要場所設立測溫通道。學生返校前,學校要對校園進行全面清潔消毒,組織全校教職工開展防控制度、個人防護與消毒等知識和技能培訓,開展開學報到、日常防控、應急處置等全過程全方位的防控演練,檢驗和提升學校日常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學校具備基本防控條件,並向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申報同意後方可開學,條件不具備的學校不得開學。

3嚴格師生返校程序

運用“健康碼”和“麗教釘”,做好返校師生員工的健康摸排,實現師生健康情況的精密智控,形成返校師生和暫緩返校師生花名冊。落實家長對子女的健康管理責任,主動如實申報子女及共同生活人員的健康狀況,對故意瞞報、謊報的依法依規追究責任。分批分班組織學生返校報到,學校均要配備智能紅外測溫儀,在校門設立快速測溫通道,按照“一測溫二消毒三進校”的流程,體溫正常者經消毒後快速入校,切實防止校門口人員聚集和交通擁擠。

4實行校園封閉管理

疫情防控期間校園實行封閉管理,師生憑健康信息入校,家長原則上不進校園,嚴禁其他無關人員進入校園,確因工作需要的進校人員,實行“健康碼+測體溫”管控措施,並落實專人接待。加強學生上學放學管理,上學放學期間實行分學段分時段錯峰接送。鼓勵住校生週末留校自主學習,學校提供生活服務,增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5

加強日常健康管理

嚴格執行師生晨午晚檢、因病缺勤登記與報告等日常防控制度,每日掌握教職員工及學生健康情況,建立師生健康動態管理體系。實行每日晨午晚三次健康打卡管理制度,通校生早晚測溫和打卡由家長負責,午檢和打卡由學校負責,住校生由學校負責(週末由家長負責)。加強教職員工、學生在校外活動的管理,儘量較少流動,暫停不必要的會議、培訓、出差等活動。

6科學組織教學活動

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教學活動,集體性活動儘量安排在室外進行,不組織大型的室內報告會和聚集活動。教室內按實際情況,儘可能拉開教師講臺與學生座位以及學生座位之間的距離,暫停小組式面對面活動。科學開展體育活動,劃分班級區域,儘量避免聚集,減少身體接觸,組織大課間和課外活動時,學生保持適當距離。參照我省《機關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公眾科學佩戴口罩指引》要求使用口罩,校園戶外通風良好的場所可不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應全程佩戴口罩,教師在教室授課、學生在教室上課建議佩戴口罩。學校教職工以及家庭困難學生、留守兒童、殘疾學生等特殊群體學生的口罩由政府負責,其他學生的口罩由家長自備。

7加強校園安全管控

根據《校園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衛生清潔與消毒指南(試行)》(浙教防控辦函〔2020〕6號)要求,定期開展校園清潔消毒,各類生活、學習、工作場所加強通風換氣,室內原則上暫停使用空調。加強食堂人員和食材配送人員的健康管理、場所環境衛生管理、食品加工流程管理,餐(飲)具的清潔消毒應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規定。加強飲用水衛生管理,確保學校洗手設施運行正常,做好供水設施清潔消毒工作。實行錯峰就餐、分時用餐,鼓勵以套餐形式供餐,可以採用送餐到教室、送餐到座位的方式,減少集中就餐。食堂就餐以班級為單位固定區域、學生固定位置,錯位就坐,在排隊和就餐時,保持一米以上距離。學生公寓實行封閉管理,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嚴格執行體溫監測和健康管理。加強校車清潔消毒和通風,乘坐校車的教職員工和學生應佩戴口罩。

8強化校園應急處置

通過晨午晚檢、學生報告、教師觀察詢問等途徑,如發現發熱、咳嗽等症狀的人員,應第一時間送學校臨時觀察室,駐校健康指導員和校醫對有症狀人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判斷其密切接觸人員是否實行臨時隔離措施,並及時送有症狀人員到定點醫院就醫。衛生健康部門、醫療機構要建立學生診療綠色通道,實行快速檢測診斷。如醫院診斷可疑症狀人員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學校立即啟動應急處置預案,衛生健康部門指導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必要時採取班級或全校停課措施。疫情穩定後,學校需經衛生健康、教育部門同意,方可解除隔離狀態或恢復正常教學。

9加強宣傳輿論引導

高度重視宣傳引導工作,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學校開學返校的良好氛圍。加強家校聯繫,各地各學校要通過開展“給家長的一封信”等活動,引導家長正確對待疫情和子女教育,配合學校做好防控工作。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及時向家長、學生和社會各界通報學校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高度重視返校師生的疫情心理疏導,及時化解焦慮情緒,精準實施心理干預。

三、加強組織領導

落實疫情防控屬地責任,市級成立由吳曉東市長為組長,盧彩柳副市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的開學返校工作領導小組,加強部門聯防聯控,齊心協力抓好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各縣(市、區)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要加強督促指導,強化學校疫情防控物資保障和專業指導。教育部門要健全家校協同體系,加強家校互動,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協同防控機制;宣傳部門要加強宣傳引導和輿情管控,形成全社會聯防聯控的共識;衛生健康部門要建立駐校助學健康指導制度,組建疾控應急小分隊,向每所學校派駐1名醫護人員擔任健康指導員,指導學校開展業務培訓、技術指導、應急處置等工作;市場監管部門要組建指導小組,指導學校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商務部門要加強統籌調配,做好口罩等防護物資的保障;大數據管理部門要充分應用大數據手段,實現師生健康信息的精密智控;綜合執法、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要加強協同,切實做好校園周邊環境整治;交警部門做好學校開學報到和上放學期間校園周邊的執勤和交通疏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