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資產評估:何為收購中產生的協同效應

鑑於會計準則未提出明確定義,可以理解為該詞為約定成俗,非財務專有,我們從標準詞典和網絡百科的兩個角度瞭解詞義。

《漢語大辭典》對協同作用的解釋:“1.各種分散的作用在聯合中使總效果優於單獨的效果之和的相互作用。2.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的協作作用,它比一種藥物單獨使用的作用更大。”

無形資產評估:何為收購中產生的協同效應

百度百科引述德國物理學家赫爾曼·哈肯提出概念:“協同效應Synergy Effects,簡單地說,就是“1+1>2的效應。協同效應可分外部和內部兩種情況,外部協同是指一個集群中的企業由於相互協作共享業務行為和特定資源,因而將此作為一個單獨運作的企業取得更高的贏利能力;內部協同則指企業生產,營銷,管理的不同環節,不同階段,不同方面共同利用同一資源而產生的整體效應。”

智庫·百科:“協同效應(Synergy Effects)是指併購後競爭力增強,導致淨現金流量超過兩家公司預期現金流之和,或者合併後公司業績比兩個公司獨立存在時的預期業績高。併購產生的協同效應包括:經營協同效應(Operating Synergy)和財務協同效應(Financial Synergy)。”

參照以上描述,我們對收購中產生的協同效應可直觀地理解為,合併後的兩家公司創造的效益大於合併前兩者的總和。超額收益可能由集團內單位共同產生,也可能由子公司獨立產生。對於協同效應的分析,既要考慮併購是否對經營管理產生了促進,使得企業競爭力增強或生命力延長,也要從量的角度分析是否由此給企業帶來超額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