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即將開學,家長做什麼能讓孩子主動學習?(上)

最近做的心理諮詢工作很多是關於疫情期間家長如何有效陪孩子學習的。

有的情緒時刻緊繃,隨時可能對孩子非打即罵;有的被上網課時孩子利用上課時間打遊戲,甚至不受節制地偷玩到很晚不睡;有的疲於每天盯著孩子完成作業,然後上傳、下載、打卡等等線上操作;有的擔心孩子在開學之後跟不上學校的進度,乾焦慮沒辦法,愁得吃不好睡不好。

心理學:即將開學,家長做什麼能讓孩子主動學習?(上)

家長總有一個疑慮,無論家長多焦急,孩子們似乎根本體會不到,他們依然我行我素,吊兒郎當,拖拖拉拉。為什麼孩子們在家就沒有辦法主動學習?為什麼他們一點都不自覺?

1

無法達成的目標就是絆腳石

妙妙,一個11歲的四年級小女孩。

隨著數學的知識點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本來就學數學有些吃力的妙妙在上網課之後就完全跟不上、聽不懂了。學校有一個系統是可以讓老師直接批閱作業的,只需要家長每天上傳就好了。

最近一個月孩子明顯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打開作業系統紅紅的大x立刻映入眼簾,數學老師隔三岔五找家長談話。媽媽很著急,也很擔心孩子的成績,於是總是不自覺的批評她不認真。從一開始的批評,到後來吼叫,再後來同類型的題錯一個抄十遍,甚至動手打罵、體罰孩子。

這樣的方法並沒有給媽媽一個學習主動、積極改錯的孩子,而是逃避和反抗。

孩子說過一句話,她說“你要我所有題都對,我做不到”。

在孩子看來,媽媽的要求太高,自己無法完成,而媽媽卻覺得所有的類型題都講過了,明明就是講過的題目為什麼還有錯?

標準高低在孩子和媽媽眼中是不一樣的,媽媽覺得輕而易舉的事變成了孩子永遠也達不到的高標準,在孩子心裡那就像塞裡格曼的狗永遠也逃不出的籠子一樣。

心理學:即將開學,家長做什麼能讓孩子主動學習?(上)

1975年,心理學家塞裡格曼用狗做實驗,生動地演示了絕望心境形成的過程。塞裡格曼把狗分為兩組,一組為實驗組,一組為對照組。 

先把實驗組的狗放進一個籠子裡,這個籠子是狗無法逃脫的,裡面還有電擊裝置。給狗施加電擊,電擊的強度能夠引起狗的痛苦,但不會傷害狗的身體。實驗者發現,這隻狗在一開始被電擊時,拼命掙扎,想逃脫這個籠子,但經過再三的努力,仍然發覺無法逃脫後,掙扎的程度逐漸降低了。  

隨後,把這隻狗放進另一個籠子,這個籠子由兩部分構成,中間用隔板隔開,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輕易跳過去的。隔板的一邊有電擊,另一邊沒有電擊。當把經過前面實驗的狗放進這個籠子時,實驗者發現它們除了在頭半分鐘驚恐一陣子之外,此後一直臥倒在地接受電擊的痛苦,那麼容易逃脫的環境,它們連試也不去試一下。

而把對照組中的狗,即那些沒有經過前面第一個程序實驗的狗直接放進後一個籠子裡,卻發現他們全部能逃脫電擊之苦,輕而易舉地從有電擊的一邊跳到安全的另一邊。 

躲在角落瑟瑟發抖的忍受被電擊的狗,像極了面對難題腦子一片空白的孩子。無法達到的目標不是目標,而是阻擋孩子繼續前進的絆腳石。

2

用物質獎勵不出自覺學習的孩子

常常聽到有家長分享經驗說,孩子寫一個小時作業就獎勵孩子看半個小時電視,或者背出一篇文章就獎勵孩子一塊錢等等。短期來看,孩子確實有了一個動力去學習,但時間一長就不起作用了,甚至會降低孩子的學習動力。

心理學:即將開學,家長做什麼能讓孩子主動學習?(上)

這個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德西效應”。

1971年,心理學家德西讓大學生做一些有趣的智力難題。在實驗的第一階段,全部學生在解題時都沒有獎勵;進入第二階段,所有一組的學生每完成一個難題就得到1美元的獎勵,而二組的學生仍像原來那樣沒有獎勵地解題;第三階段,在自由休息時間,每個學生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研究人員觀察學生是否仍在做題。

結果發現,二組的學生比一組的學生花更多的休息時間去解題。

這說明:獎勵組對解題的興趣衰減得快,而無獎勵組在進入第三階段後,仍對解題保持了較大的興趣。

實驗證明: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在外部獎勵和內在的愉悅感和成就感都得到的時候,不但不會增強動機,反而會減低。

給大家講個故事吧。

心理學:即將開學,家長做什麼能讓孩子主動學習?(上)

一位老人在一個小鄉村裡休養,但附近卻住著一些十分頑皮的孩子,他們天天互相追逐打鬧,喧譁的吵鬧聲使老人無法好好休息,在屢禁不止的情況下,老人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把孩子們都叫到一起,告訴他們每天來院子裡叫喊都可以得到1美元的獎勵。

第二天,他告訴孩子們叫喊都可以得到0.5美元的獎勵。孩子想想覺得還可以接受就接著喊叫。

無論孩子們怎麼喊叫都不給獎勵了。孩子們覺得自己受到的待遇越來越不公正,認為“不給錢了誰還給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聲吵鬧了。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在他們心裡物質獎勵的誘惑力會像逐漸減少的喊叫獎勵一樣越來越低,他們自主學習的動力也就越來越低。

▼當然,不是倡導家長孩子做錯了不要管,學習目標不要訂,也不是說從此之後再不給孩子任何物質獎勵,只是強調高標準的目標和將學習與物質獎勵相掛鉤的行為是無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的,相反會阻礙孩子的自主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