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氣一吐糖人出

仙氣一吐糖人出

製作糖人

也被稱作稠糖葫蘆、吹糖麻婆子、打鞦韆稠飴、糖宜娘、糖官人、糖寶塔、糖龜兒等等。是一種漢族傳統手工技藝,製作者都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


糖料由蔗糖和麥芽糖加熱調製而成,本色為棕黃色,也有的加入顏料或色素使之呈紅色或綠色。使用時火候的控制是關鍵,過熱則太稀易變形,冷了又會太硬無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簡單,多是勺形和鏟形的。


仙氣一吐糖人出


據說,吹糖人兒的祖師爺是劉伯溫。傳說朱元璋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傳下去,就造“功臣閣”火燒功臣。劉伯溫僥倖逃脫,被一個挑糖兒擔子的老人救下,兩人調換服裝,從此劉伯溫隱姓埋名,天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


仙氣一吐糖人出


在賣糖的過程中,劉伯溫創造性地把糖加熱變軟後製作各種糖人兒,有小雞小狗什麼的,煞是可愛,小孩子爭先購買。在路上,許多人向劉伯溫請教學吹糖人兒,劉伯溫一一教會了他們。於是,這門手藝就一傳十、十傳百,傳到現在據說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仙氣一吐糖人出


吹糖人技藝始於明末清初,製作時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麥秸杆挑上一點糖稀,在對這麥秸杆吹氣,糖稀隨即像氣球一樣鼓起,在通過捏、轉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種造型。最後用竹籤挑下,冷卻後成型。吹糖人以動物造型居多,體態豐滿,常見的是以十二生肖為內容。吹出的糖人質地很薄,易碎。按照其製作工藝的不同,可分為三種: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


仙氣一吐糖人出


糖人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藝人自己熬製的飴糖(也稱轉化糖),糖體為咖啡色。熬製飴糖的主要原料是澱粉。藝師們都有自己獨到的配方和熬製方法,整個過程全憑經驗來判斷,所以積累的操作經驗顯得十分珍貴。民間 “吹糖人”的藝人,他們將飴糖加熱到適溫時,揪下一團,揉成圓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澱粉壓一個深坑,收緊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細度時,猛地折斷糖棒,此時,糖棒猶如細管,立即用嘴吹氣造型。


仙氣一吐糖人出


整個操作過程必須經過苦練,手法要準確、造型要簡潔生動。吹糖人的關鍵技術在吹和捏的功夫上。製糖人先將一小塊飴糖放在手心壓扁,然後握起拳頭,用另一隻手的手指從手心穿過,把糖塊堆成管狀,在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後就可以吹了。


仙氣一吐糖人出


製糖人鼓起腮幫子,不一會兒就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圓球狀,再用靈巧多變的手法,捏出造型各異的花鳥魚蟲、人物百態等,有的還塗上花花綠綠的顏色,深的人們的喜愛。


仙氣一吐糖人出


吹糖人的是舊京一個行業,小販們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頭是一個帶架的長方櫃,櫃子下面有一半圓形開口木圓籠,裡面有一個小炭爐,爐上有一個大勺,中間放滿了糖稀(據說是麥芽糖溶化所得)。


小齋聽老人講,早些年有走街串巷吹糖人的,為了讓生意好做,糖人可以不必用錢來買,而是用牙膏皮來換。兩筒牙膏皮可以換一個孫猴或是其他的小糖人。這一著頗受兒童歡迎,常常有小孩子把家裡沒有用完的牙膏擠出來,用牙膏皮去換糖人吃,即便捱打也覺著甜滋滋的。


仙氣一吐糖人出


想來這是計劃經濟難得一見的好處之一,只可惜現在經濟發展了,牙膏皮也就不那麼緊缺了。現在,恐怕不少老人只能對扔到垃圾堆裡的牙膏皮報以苦澀的一笑了。糖人把玩後還能吃掉,深受大家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