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戰略能力靠什麼

很多初級管理者不那麼看重戰略能力,覺得做好團隊管理和業務執行就夠了。戰略能力是大老闆才需要用到的,這個是大錯特錯的。

首先有這種想法,並不是因為我們位置沒有坐到高層,而恰巧是當看不清遠方路的時候,才喜歡盯著腳下,因為盯著腳下就不會摔跤,但是我們會迷茫,甚至撞到腦袋,所以必須看到遠方。而戰略能力就是預測能力,不關注戰略能力,會造成我們侷限性強,職業發展受阻,預測能力差等一系列很大的問題。

提高戰略能力靠什麼

其次,戰略能力訓練是一個長期和緩慢的過程。等我們升到高層了,再去臨時抱佛腳,是來不及的。所以越早嘗試掌握越好。那該怎樣去提高戰略能力呢?是每天很努力地研究業務,多和人交流,戰略能力就能提高嗎?還是像有的人突然頓悟,一個非常棒的戰略能力就出現了。

其實,不管是日拱一卒,還是靈光一現,這都是獲得戰略能力的過程,而不是路徑。這就像一個故事,三個人坐電梯。一個人在電梯裡跑步,一個在電梯裡撞頭,還有一個在電梯裡做俯臥撐,最後都上了摩天大樓。結果你問他們咋上來的。一個說是跑上來的,一個說是撞上來的,一個說是做俯臥撐上來的。但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找到那部他們坐上來的電梯。


提高戰略能力靠什麼

那戰略能力的電梯是什麼呢?答案就是願景。

願景就是在茫茫海洋中漂流的時候,天際線處那盞微弱的燈光,到那裡的最短路徑就是戰略。所以越清晰地辨認那個燈光,越執著地追尋,就越容易找到最短路徑。可是對於願景,我們容易忽略一個關鍵點。使命,願景,價值觀這組詞,是隨著阿里巴巴的成功被炒熱的。在2001年的時候,互聯網泡沫,生死存亡之際,關明生老師成了COO,不僅救了阿里巴巴一命,還帶來了使命,願景,價值觀體系。

這套體系是來自關明生老師的老東家,美國的通用電氣。這是通用電氣前CEO,傑克韋爾奇提出的三個詞。韋爾奇在他超級經典的管理學著作《贏》這本書中,非常推崇願景,他建議採用一種狂熱的企業文化,說領導者確保人們不只是看到那些願景,還要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這些願景。仔細感受一下,馬雲是不是就是在一舉一動中感受他們的企業願景呢?可是當我們聚焦於企業願景這個詞在企業管理中的來源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

提高戰略能力靠什麼

願景的願是願望的願,它指的是我們心目中期望的最遠最希望發生的目標,是發生在心裡的。而傑克韋爾奇描述的願景的詞是vision,是跟眼睛向遠方看相關的,是目所能及的遠方的意思。比如說有很多相關的詞,television,電視,是我們看的。所以翻譯成願景是有昇華和曲解的,應該翻譯成遠景,遠處的景色,更準確。

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這就使其在戰略價值上有了巨大的區別。對於每個公司最高層的老闆和高管,他們得益於海量的信息輸入,更高水平的社交圈子,以及更大範圍的可調動資源,所以他們一定會擁有更高的格局,更好的視野,和更大的野心。這些都可以感知,並幫助他們感受到天際線以外的燈光,去到那裡的路徑,即便是要穿越天際線,對於他們這種格局的視野來說,也是清晰可行的。

提高戰略能力靠什麼

所以對於他們來說,Vision表示的就是願景,就是心目中看到的路,就是方向,他們因為相信而看見。而作為員工和基層的管理者,他們受制於有限的信息和繁重的日常工作,就只能畫出此處與天際線之間的路線,這都是戰術層面的路徑。而穿越天際線的那部分才是戰略,看不見,我們也就很難畫出來。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vision就是遠景,目所能及之處才是方向,我們是因為看見而相信,這個模型中就能清晰看出來,想從遠景到願景戰略提升。主要就是兩種方法,一種是海量高質量的信息輸入;二,深度思考,提升格局。讀書,實踐,高人指路和參悟,這些都是我們之前討論的海量高質量信息的輸入方法。但這遠遠不夠,就像你擁有了核武器,卻不知道怎樣引爆他,那對我們來說,也就是一塊磚頭而已。

提高戰略能力靠什麼

引爆高質量信息的武器是深度思考。可能聽起來你覺得很虛,誰還不知道深度思考啊,就是不知道怎麼做嘛。所以對於還不習慣深度思考的夥伴,推薦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叫根因分析法,一般都會用在企業非常複雜的問題的處理上,是一項很結構化的問題處理方法,用以逐步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然後加以解決。它步驟特別簡單,容易掌握,效果又特別出眾,所以特別方便幫助大家進入深度思考的狀態。


提高戰略能力靠什麼

這裡簡單說下這個方法的具體操作。第一步就是提出一個非常非常具體的問題,打個比方,為什麼我的團隊這麼難管?然後針對這個問題,不要仔細思考,快速提出三到五個基本答案,比如,團隊領導力不夠,薪資獎勵不夠,HR推過來的人就不好用等等。然後再針對每一個答案提一個為什麼,繼續分析下去,裂變三到五次之後,就會得到一個特別大的樹根狀的體系,而且發現很多分叉下面,答案是相似的,這些相似的答案就是根本原因。經常逼自己這樣思考,就能越來越容易抓住問題的關鍵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