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非遺下了“雙黃蛋”,丹徒和潤州都報了“寶堰面幹拌製作技藝”

揚子晚報網4月20日訊(記者 萬凌雲 ) 4月13日,鎮江市政府印發《鎮江市人民政府關於公佈鎮江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正式對外公佈了第六批鎮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和鎮江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其中“寶堰面幹拌製作技藝”名列其中。

镇江非遗下了“双黄蛋”,丹徒和润州都报了“宝堰面干拌制作技艺”

色香味俱全的寶堰鎮幹拌麵。

不過,由於同時獲批公佈的申報單位有兩家:丹徒區和潤州區,一次下了“雙黃蛋”。那麼,“寶堰面幹拌製作技藝”到底是丹徒的,還是潤州的?幾天來,這一非遺“新貴”引發了激烈的地域之爭。丹徒區、尤其是丹徒古鎮寶堰(埝),不少人很難接受“寶堰面幹拌製作技藝”成了外鄉人“潤州”的非遺!

“寶堰面幹拌製作技藝”下了“雙黃蛋”

記者從鎮江市文廣旅局非遺處瞭解到,2019年12月9—10日,鎮江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相關規定,開展第六批鎮江市級非遺名錄評審工作。參加評審的專家共5人,均為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推薦的省內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評審的資深專家。

镇江非遗下了“双黄蛋”,丹徒和润州都报了“宝堰面干拌制作技艺”

隨處可見寶堰幹拌麵。

評審表決時,對丹徒區推薦的丹徒區寶堰鎮文體廣電服務中心《寶堰幹拌麵製作技藝》項目投同意票的為5票;對潤州區推薦的南鄉一絕寶堰麵館《丹徒寶堰面製作技藝》項目投同意票的為5票。

評審中,專家們認為,潤州區《丹徒寶堰面製作技藝》項目系《丹徒區寶堰幹拌麵製作技藝》項目擴展而來,增加一個項目保護單位南鄉一絕寶堰麵館,不僅會更有利於《丹徒寶堰面製作技藝》項目的保護和傳承,更能促進和提升其在更大區域內的傳承和影響力。

镇江非遗下了“双黄蛋”,丹徒和润州都报了“宝堰面干拌制作技艺”

寶堰幹拌麵都是主打。

最後,專家評審會建議列入第六批鎮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稱為“丹徒寶堰面製作技藝”,申報地區或單位為[丹徒區(寶堰幹拌麵製作技藝)、潤州區]。

“雙黃蛋”的認定依據

對“丹徒寶堰面製作技藝”的非遺認定,鎮江文廣旅局非遺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要搞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具體分為: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十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第二十一條明確規定:相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形式和內涵在兩個以上地區均保持完整的,可以同時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镇江非遗下了“双黄蛋”,丹徒和润州都报了“宝堰面干拌制作技艺”

寶堰幹拌麵。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5〕18號)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指導方針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該意見要求在科學認定的基礎上,採取有力措施,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全社會得到確認、尊重和弘揚。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申請不具有排他性,申請地區或者單位不受數量上的限制。

再回到“丹徒寶堰面製作技藝”這個“雙黃蛋”上來。經潤州區上報的南鄉一絕寶堰麵館,何以被認定為《丹徒寶堰面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

镇江非遗下了“双黄蛋”,丹徒和润州都报了“宝堰面干拌制作技艺”

入選名錄。

記者瞭解到,評審時專家組認定,該項目在一定範圍內具有代表性與影響力,應該列入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同時,專家組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流佈性,即一地區的非遺項目可在另一地區傳承和發展,並帶有另一地區的地域特色,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特點。不同地區文化的互相吸引和交流,使中國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各有特色的同時得以流佈、傳承和發展。

還有,潤州區《丹徒寶堰面製作技藝》項目系《丹徒區寶堰幹拌麵製作技藝》項目擴展而來,公佈時已把丹徒寶堰幹拌麵製作技藝放在前,潤州區列後,實際為丹徒寶堰幹拌麵製作技藝的擴展項目,增加一個保護單位南鄉一絕寶堰麵館。

“這樣做將更有利於《丹徒寶堰面製作技藝項目》的保護和傳承,提升其在更大區域內的傳承和影響力,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讓保護成果更好地惠及廣大民眾。”鎮江民俗專家、鎮江市非遺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羅戎平告訴記者。

非遺《揚劇》項目還是“三黃蛋”

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非遺項目下“雙黃蛋”甚至“三黃蛋”乃至“多黃蛋”,早已有之,可以說已經屢見不鮮。

例如,《東鄉羊肉製作技藝》項目也是“雙黃蛋”。2008年分別由丹陽市和鎮江新區推薦,經鎮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二批鎮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而《揚劇》項目,則是“三黃蛋”。該項目由揚州市2006年推薦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後,鎮江和江蘇省演藝集團揚劇團申報的《揚劇》項目2008年也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

镇江非遗下了“双黄蛋”,丹徒和润州都报了“宝堰面干拌制作技艺”

幹拌麵標配。

《董永傳說》項目,則已是“多黃蛋”了。2006年江蘇省東臺市、山西省萬榮縣、河南省武陟縣和湖北省孝感市分別申報成功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後,丹徒申報的《董永傳說》項目2008年被江蘇省政府批准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丹陽申報的《董永傳說》項目2009年也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不等於商標註冊,並不是說一個地區申請了某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就等於擁有了該項目的所有權。”對此,原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已經說的很明白 ,他用非常通俗化的語言說明,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與商標註冊、原產地標誌、專利申請不一樣,沒有排他性,不問出身,不問最早出處。

故此,非遺申報,沒有搶注一說。只要某個社區或群體認為某種習俗或做法是他們的傳統,又符合相應的申報要求,就可以申報,但這只是說他們擁有或也擁有某一傳統,而不是說只有他們才有,別人沒有。不是一個地方申報成功了,這個項目就成了他們獨有的傳統,就是把誰的遺產搶走了。

事實上,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交融中,很多文化遺產是多個民族、多個區域共同享有的,或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下了30年面的趙師傅說“雙黃蛋”是好事

21日,記者從鎮江市文廣新局非遺處獲悉,此次公佈的第六批鎮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包括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和民俗六大類,共計16項;鎮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包括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和民俗等四大類,共計10項。

此次鎮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的公佈,將進一步充實鎮江市非遺項目庫,豐富非遺傳承保護種類,為推動鎮江市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截至目前,鎮江市已經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9項,省級非遺項目37項,市級非遺項目136項。

發稿前,記者還採訪了位於鎮江正東路上的“面藝世家”。這是家在鎮江小有名氣的麵店,“寶堰幹拌麵”和“鎮江鍋蓋面”一起,成為該店的“雙絕”。在該店下面的趙師傅,已經有近三十年的“下面史”。當年在老的鎮江蘇北路上下面,就已是遠近聞名的“一絕”,很多人專程趕到蘇北路吃她下的面。

趙師傅給記者演示了“寶堰幹拌麵”的全過程,她特別提醒,薑絲和蒜(蔥)花湯可是“寶堰幹拌麵”的“標配”。此外,麵條出鍋前必須在撈麵的竹勺裡甩上幾甩,讓麵條“脫水”,然後澆上特別熬製的醬油和豬油。這樣,幹拌麵吃起來不僅越拌越多,也才有勁道和噴香。

镇江非遗下了“双黄蛋”,丹徒和润州都报了“宝堰面干拌制作技艺”

趙師傅在下面。

在聽說“寶堰幹拌麵”引發地域之爭後,趙師傅說,這種“爭搶”其實沒有實際意義,本身鎮江滿大街的麵店也都在下“寶堰幹拌麵”。但丹徒、潤州兩地獲批下出“雙黃蛋”,對進一步擴大“寶堰幹拌麵”的名聲還是非常好的,非但對沒有傷害,還便於“寶堰幹拌麵”做大做強,走出鎮江! 圖片、視頻均為萬凌雲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