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寧古塔是流放重刑犯的地方,那麼清朝之後,這些犯人回去了嗎

寧古塔?這地在咱中國人的眼裡,知名度可不低啊。畢竟電視劇裡邊演清宮劇,十部有九部都能提到這地。

那個朝臣辦了點啥大事,不至於死刑,但離死刑差不離的時候,一準就往這地發配。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皇帝捧著一個摺子,這還沒瞅幾眼,啪的往桌子上那麼一拍,一張大臉怒向膽中生:“發配寧古塔!”

得咧,這麼幾個字往下一傳達,下邊的官員,吧唧一下就得坐地上,一家子老小拍著大腿的哭。

就這場景,咱不熟悉都不成,總體給咱的感覺,這地壓根就是個吃人的老虎,攤上了那比死都難受。

那麼是這樣的嗎?

清朝寧古塔是流放重刑犯的地方,那麼清朝之後,這些犯人回去了嗎

確實是。這地雖然帶著個塔字,但壓根就不是個塔,是一個地名,當然現在這個地名已經沒了,不用了。

這地是恐怖,但他還帶著那麼點龍氣,是清朝的龍興之地。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龍興之地?聽著這感覺不對啊!”

這您就不知道了,清朝的前身後金崛起的環境不好,想當年連文字都沒有。大傢伙知道的滿文,那也是後來努爾哈赤命額爾德尼和噶蓋,讓這倆人瞅著蒙古文,創造出來的。

您想把,最開始後金連文字都沒有,所以對他們的龍興之地的開發程度您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這地的環境是相當的原始,什麼豺狼虎豹啊,什麼蚊蟲蛇蟻啊,這遇到了那都是常有的事。

最簡單的例子,當年很多要往寧古塔發配的犯人,這都沒有機會瞅見寧古塔的相貌,半路上就死掉了。

被老虎盯上了,被狼群圍攻了,就連喝個水都要小心,誰知道從那蹦出沒見過的蟲子咬一口。

記載

半道為虎狼所食,猿狖所攫,或飢人所啖,無得生也

所以發配寧古塔,這絕對是個生離死別的事。

而且這還不算,您就算是成功的到了寧古塔,您還得面對惡劣的環境,寒冷自不必說。

清朝寧古塔是流放重刑犯的地方,那麼清朝之後,這些犯人回去了嗎

大傢伙誰不知道,東北這地全國出了名的冷,那會可沒暖氣這種東西,晚上睡覺,一把火燒上,第二天醒來,屋子裡的溫度跟那冰窖差不離,一摸爐灶這都不帶燙手的,這都冰到了極點。

單單這一項,就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一場雪下來,您連門都推不開,只能往裡邊拉。

缺醫少藥,這也是正常不過了,而且去了之後,這上頭還有一個發與披甲人為奴。

得咧,環境差就不說了,還做奴隸,這待遇那是直線下降啊,活著這都是一種煎熬啊!

所以很多人,一聽說要發配到寧古塔,這還沒上路,就自殺了,尤其是女眷。

那麼這地的環境如此惡劣,清朝完了之後,這些人回來嗎?

清朝寧古塔是流放重刑犯的地方,那麼清朝之後,這些犯人回去了嗎

咋說呢?回來的這絕對是少數中的少數。

因為到了清朝後期的時候,發配寧古塔的事已經很少了,清朝開始往新疆這地發配。

為嘛呢?因為經過兩百年的發配,這地被開發的已經不錯了。

畢竟能撈到發配份額的,這大小都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多了,這也是塊寶,他們為了自己,也會對這地方的開發做添磚加瓦的工作。

想當年福建,廣東這塊,那也是古代王朝喜歡發配流放犯人的地,您瞅瞅現在,就算不瞅現在,到了清朝那會,繁華自不必說吧。

這就是知識分子的力量,蠻荒之地也被他們開發成了繁榮之地,這就逼著古代的皇帝們,差不多就得換地方流放。

那麼寧古塔這地也是這樣的,經過二百來年的流放,也開發的差不離了,後期這都發配到了新疆,當年林則徐不就流放去過新疆嗎?

清朝寧古塔是流放重刑犯的地方,那麼清朝之後,這些犯人回去了嗎

所以清朝滅亡之後,發配寧古塔的犯人那是極少數,就算是有,大多數這都是過去經過多少年繁衍下來的流放犯人的後人。

您讓他們回去,這就不合實際,畢竟這都多少年了,回去?兩眼一抹黑誰也不認識。

大傢伙也知道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想要活下去,那難度太難了,所以很多人是不會挪窩離開這片土地的。

畢竟這地生他們養他們,水不親土還親呢?回去?還是算了!挺好的!而且這裡的環境比他們老祖宗來的時候,好多了。

只要這身體抗寒,抗冷,還是不錯的!至於與披甲人為奴,這都換天了,那不算了。而且進入清朝後期,這事也沒有之前那麼嚴格了。

到了今天,寧古塔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古地名,現在瞅都瞅不見了,時代在變化。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