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政協委員應該成為讀書的模範


朱永新:政協委員應該成為讀書的模範

朱永新,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正氣;領導幹部的讀書學習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工作水平和領導水平,“只有加強學習,才能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才能使領導和決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對於政協委員來說也是如此,尤其是在新形勢下,參政議政的領域不斷拓展,政協委員需要學習的內容越來越多。通過讀書學習來提高能力、凝聚共識,是做好新時代履職工作的迫切需要。

人民政協一直有讀書學習的優良傳統。早在1954年,毛澤東同志就提出把學習作為政協的五大任務之一。政協章程對政協委員加強學習作出明確規定。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十分重視政協委員讀書。政協委員應該是最喜歡讀書的群體,最有條件讀書的群體,最能夠把書讀好的群體。

習近平總書記、汪洋主席都是愛讀書的典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從“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到步行30里路去借書;從帶一箱子書下鄉,到田間地頭“啃字典”;從政務繁忙時堅持“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到暖心勸誡領導幹部“少一點無謂的應酬,多用一些時間靜心讀書”……一路走來,習近平總書記讀書不輟,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汪洋主席曾要求領導幹部通過讀書提高個人修養,要“少一些浮躁喧囂,多一些筆墨書香;少一些吃喝玩樂,多一些知識文化;少一些投機鑽營,多一些真才實學”。他還曾多次向領導幹部和公眾推薦書目,《世界是平的》、《新論語》、《第三次工業革命》、《幸福的方法》等,都在他的書單裡。

作為政協委員,我們不僅應該熱愛讀書,更應該成為全民閱讀的模範。廣大政協委員多是各行業的領導和精英,一舉一動廣受關注,如果委員們熱愛讀書,必能在全社會產出廣泛的帶動作用,對於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有著重要的作用。

政協委員應該讀什麼書?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經濟、政治、歷史、文化、社會、科技、軍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識,領導幹部要結合工作需要來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化、專業化水平。要堅持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有針對性地學習掌握做好領導工作、履行崗位職責所必備的各種知識。各種文史知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領導幹部也要學習,以學益智,以學修身。總書記對於“讀什麼書”問題的指示,指明瞭政協委員在面對參政議政領域不斷拓寬的挑戰時的努力方向。

我個人建議,政協委員讀書,可以從六個方面著手,即讀專題、讀經典、讀傳記、讀管理、讀文學、讀中國。

讀專題。作為政協委員,根據建言資政的需要,我們經常要就某一領域的問題進行專題閱讀、深入研究。只有把相關領域弄懂、吃透,有了比較紮實的基本功,才能在履行職責時建務實之言、謀可行之策。

讀經典。讀書就像交朋友,要交就交最值得交的好朋友,要讀就讀最值得讀的好書。時間是最公正的法官,那些經過時間大浪淘沙積澱下來的經典,是最值得交往的朋友。經典是文化的源頭,飽含人生的哲理,能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讀傳記。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個不斷書寫的故事,自己既是這個故事中的唯一主角,也是最重要的編劇。能否把自己的生命故事寫成一部偉大的傳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自己。那些偉大的人物傳記,就是一個個已經被成功書寫的生命傳奇,是一部部厚重的大書,正可以作為我們書寫傳奇樹立的原型和榜樣。與偉大的人物對話,與崇高的精神交流,會使自己不斷地汲取到奮進的力量。

讀管理。管理是科學也是藝術。一些優秀的管理圖書,會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性,理解工作,掌握工作方法和技巧。如《從優秀到卓越》讓我們知道,優秀經常是卓越的敵人;《如何改變世界》讓我們知道,只要用心去行動,普通人的努力也可以改變世界。這些書首先教我們“管”自己,會讓自己的生活與工作更有效率,同時教我們“理”他人,協助同事做好相關工作。

讀文學。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通過移情的作用,通過作品中人物悲歡離合的命運,讓人們的心靈受到震撼與啟迪。它們是活的哲學,通過濃縮和提煉,深刻地揭示出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在潛移默化中淨化心靈、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可謂無用之大用。此外,閱讀好的文學作品,對於提高我們的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讀中國。我們從事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國特殊的國情決定了必須走自己的道路。在借鑑西方發達國家和一切先進文明經驗的同時,一定要立足這片熱土,否則就容易犯南橘北枳的錯誤。無論是費孝通的《鄉土中國》,還是熊培雲的《重新發現社會》,無論是基辛格的《論中國》,還是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都可以幫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中國,理解中國,讓我們的工作更合國情、接地氣。政協委員在提意見建議時尤其不能脫離國情,切忌“言必稱歐美”,生搬硬套國外做法。

當然,不同專業的政協委員,還有自己的專業學術書要讀。但不論讀什麼,都需要堅持。只要堅持下去,我們的精神必然會因為持續不斷的閱讀變得豐富,我們的人生必然會因為精心選擇的閱讀變得厚重,我們的世界必然會通過知行合一的閱讀變得精彩。我們的生命,最終也會因為閱讀而成為一部厚重的傳奇大書。

讀書的時間哪裡來?我在和許多人交流時發現,不少人感慨“沒時間讀書”。我一直認為,重要的事情總是有時間的。說沒時間讀書,多是因為沒把讀書看作是重要的事情。習近平總書記曾說:經常聽有的同志說自己想學習,但“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學習”。聽上去好像有些道理,但這絕不是放鬆學習的理由。能不能多一點學習、多一點思考,少一點無謂的應酬、少一點形式主義的東西。總書記的話,恰好回答了我們如何認識讀書重要性和如何管理時間的問題。

我們要學會管理時間。時間的開關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擰緊時間的水龍頭,把零碎邊角時間用於閱讀中,不讓時間“跑冒滴漏”,是想閱讀的同志必須重視的問題,也是每個成年讀者的必由之路。古人所謂的“三上”(馬上、枕上、廁上)讀書法,看似有些不雅,其實就是很重要的經驗之談。閱讀貴在堅持,貴在養成習慣。當閱讀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成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時,我們就會發現,不必刻意為閱讀尋找時間,而是時時都有閱讀時間。

汪洋主席曾指出,政協應當成為一個讀書的模範群體。即不僅是讀書了,而且是讀了好書,更重要的是能夠把書讀好了。這應當是專門協商機構成員的基本功。政協委員是各行各業的代表性人士,理應成為讀書的模範,理應不斷增強讀書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針對性、實效性,不斷提升建言資政的本領,同時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帶動社會形成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爭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