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四百多個村刷新“顏值”

□本報記者 劉 磊 本報通訊員 閆盛霆 高 健

“碎柴爛木”換鮮花

4月15日,記者跟隨村黨支部書記王懷波走進淄川區嶺子鎮王家村村民王德君的小院時,陣陣花香襲來,沁人心脾,72歲的王德君正張羅著老伴一起收拾院落。

除了王德君最鍾愛的墨蘭,香雪蘭等一盆盆盛開的鮮花格外引人注目。

“家裡的舊櫥子,屋頂的碎柴爛木,沒用還佔地方,這次趁著活動一次性全部清理了不說,還換了幾盆鮮花。”王德君笑著告訴記者

整齊劃一的樓房、隨處可見的文化牆、乾淨整潔的道路……作為省級美麗鄉村,王家村的環境衛生一直都是有口皆碑。可許多村民的屋頂上堆放著廢棄傢俱、柴禾等雜物,多年來一直清理不掉,這讓王懷波犯了難。

“針對街長積分制的實施,我們策劃了首場‘柴禾換鮮花’主題活動,倡議街區村民將堆積在屋頂的‘碎柴爛木’換取鮮花,用於村莊整體環境的美化提升。”王懷波說。

短短几日,就有600多盆鮮花被村民們各自“領”回了家,。

為推進基層管理體制建設,在村居社會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淄川區嶺子鎮試點實施了“街長積分制”。每個村居按照自然街區劃分20至30戶規模的街區,每個街區配備1名街長、2名副街長,負責組織街區理論宣講、文明創建、環境衛生、糾紛調處、日常治安等工作。

“街長制”為美麗鄉村“定格”

“街區實施積分制管理,按照工作開展情況,由評分委員會根據評分規定每月開展一次評分,每季度彙總排名,按照街區排名,村居可給予全體街區居民不同的福利。”嶺子鎮黨委書記常忠說。

作為街長積分制的先行村,王家村按照村莊自然街區佈局,劃分了忠信街、壽仁街、和諧街等10個街區,配備了10名街長、20名副街長,帶動全村266戶800餘名村民積極參與到村莊管理。

淄川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利民告訴記者,農村環境整治面廣量大,基礎條件不一,淄川區按照“全域覆蓋、分類推進、重點突破、示範帶動”的原則,分為示範村、重點村、整潔村、整治村分批推進村容村貌提升。

目前,全區確定了示範村50個、重點村129個、整潔村132個、整治村160個,制定了村居和主幹道整治標準,各鎮分別制訂實施方案,各村確定主幹道整治內容,徹底清理農村生活和建築垃圾堆、柴草堆、土石堆、糞堆、雜物堆“五大堆”,清除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私拉亂接和雜亂樹木等。對長期無人居住的院落和殘垣斷壁組織拆除,拆除之後,恢復綠化或者作為村裡的文體場所,引領建設美麗鄉村。

環境整治掀熱潮

4月5日,寨裡鎮鄒家村在村內主幹道上種植一排整齊的海棠樹,路兩旁亂堆亂放的雜物和隨意搭建的棚舍在各家各戶共同努力下,都進行了清除和清理,牆面統一進行了整修和噴繪。

“身邊環境變亮了,變美了,心裡別提多高興了。”鄒家村村民高峰說。

從2019年11月份以來,淄川區在全區13個鎮(街道)471個行政村居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會戰,圍繞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垃圾治理、生活汙水治理、“美在家庭”創建等十項整治重點,掀起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熱潮。

截至目前,淄川全區累計清理農村“三大堆”2萬多處,清運垃圾7萬多噸,整修廁所878個,整理村莊立面290多萬平方米,種植喬灌木8萬餘株,綠地1萬餘平方米,創建“美在家庭”示範戶27322戶、標兵戶8826戶。

淄川區還結合疫情防治工作,開展了“優環境、防疫情、保健康”專項行動,制訂工作方案,每個村確定1-2條主幹道路進行集中整治,對張博路及附線附近50個村莊和465條示範街進行集中整治,確保實現“一月顯變化,半年變大樣,全年見成效”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