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不是為了看風景,是為了遇見更真實的自己

第一天:冷,只是一小會兒的事情

凌晨六點北京飛廈門,早上三點起床,充滿睏意的我上飛機沒多久就睡著了,隨著高度的上升,離太陽越來越近,機艙裡卻很冷,汗毛一根根立起來,找空乘人員要毯子,被告知已經沒有了。行李箱都託運了,除了一個小包包,貌似沒有什麼可以禦寒的東西了,只能選擇最原始的方式——抱住自己。

沒一會兒,一個空乘人員走過,懷抱著個托盤,很不幸運,紫色托盤後藏著的毯子,被我看到了。腦子一閃而過的好幾個念頭:

1.質問空乘人員,這不是有毯子嗎?為什麼要說沒有呢?

2.藏起來的毯子,是去給誰呢?

3.如果我是空乘人員,工作中被揭穿,一定不是什麼幸運的事,恐怕一天都會心情不好。

最終第三個聲音勝出:管她是去給誰,管她為什麼說謊,暫且相信她這麼做一定有她的道理。

果然,沒一會兒太陽昇起來了,包包被陽光烘的暖暖的,像個暖爐,冷,不過是一會兒罷了。

人在旅途:不是為了看風景,是為了遇見更真實的自己

林清玄先生說過: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常想一二。生活中很多不痛快,其實都是一些小事。

一念之轉,“爛事”不糾纏,就不會破壞自己的心情,也讓別人能快樂的工作,何樂而不為呢?糾結於這一會兒的“冷”,便會錯過接下來那不出意外的“暖”。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小事不糾結,最終是讓自己的心更開闊,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

第二天: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多年未見的朋友,終於要見面了,旅途也變得更值得期待起來。這位朋友什麼都好,對老婆好、對孩子好、工作中也常常是被公開表揚的“模範型”員工。

選擇了家環境不錯的餐廳,兩個人開開心心的聊聊家常,上菜、開吃,偶爾點評一下菜品,也無傷大雅。

可是每上一道菜朋友都會說一句:“這菜一般般”,就讓我很詫異,“我覺得還可以呀,你是覺得哪裡不合胃口?”“就是一般般,沒有自己在家做的好,還這麼貴,這店太黑了”。

空氣中飄來尷尬的味道,於是打著哈哈說:“還行,還行,下次咱們換一家再試試。”

可接下來卻怎麼也回不到最初的心情,原本還算可口的飯菜,也吃不出味道了。

飯店確實不比家裡的飯菜合口,但出來吃飯其實要的不過是一個環境,一個心情,一種對許久未見的朋友那份儀式感。

旅途結束彼此回到各自的生活,如果回憶裡只剩下那些“不太合口味”的菜,而忘了眼前人都說了些什麼,這些年都發生了哪些變化,才真是可惜。

人在旅途:不是為了看風景,是為了遇見更真實的自己

有時候人會沒由來的有點“擰巴”,這種擰巴不會有什麼大影響,但總是讓別人不舒服,自己也不會舒服。

佛家有個詞叫“隨喜”,嚴格的解釋是當別人做了好的事情,隨喜讚歎對方。而我更喜歡另一種解釋:隨人歡喜。
那些一直幸運的人,我想不僅僅是“錦鯉附體”,更重要的是懂得隨遇而安,不執拗。生活中的那點雞毛蒜皮,一認真,就輸了。

第三天:意外的反面,是另一種美好

我們的大巴車在高架橋上因剎車故障追尾了(連追兩車,無人員傷亡),不得不換另外一輛車,因為是在高架橋上,不允許停車和行人,一行40多人, 有老人、有孩子,浩浩蕩蕩,交警打頭,排隊繞到橋下面去,這些剛剛經歷了虛驚一場的人們,沒有爭吵、擁擠、抱怨,等待車來的過程,還拍起了合照,好不歡樂。

一個3歲大小的孩子問媽媽:“為什麼要換車?”媽媽答:“因為前面的車發生了意外。”

孩子:“為什麼會有意外?”媽媽答:“出門在外會經歷各種意料之外的事情,很正常,意外本身也是一種難忘的經歷呀!”小公主一邊走,一邊笑得很開心,好像收穫了不一樣的旅程。

人在旅途:不是為了看風景,是為了遇見更真實的自己

人生就像一張紙牌,總有兩個面,正面光鮮,背面無用,旅途中處處會有意外,也處處都是風景,就看你打開的是正面,還是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