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背景下的新基建,政策推動2020成“基建”大年

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召開例行在線新聞發佈會,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回應外界對新基建的熱議,他表示,關於新型基礎設施的概念,初步研究認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抗疫背景下的新基建,政策推動2020成“基建”大年

此次發佈會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新基建)的範圍:(1)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2)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3)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當前,多數地方政府已公佈今年的投資計劃,疫情重壓之下,各地紛紛提高基建投資力度提振經濟。據澎湃新聞不完全統計,除天津、內蒙古、新疆、海南、遼寧、青海等地尚未公佈整體投資計劃外,全國其餘省份所公佈投資總額已經超過40萬億元。

從各省投資計劃來看,交通、能源等傳統基建項目仍佔較大比重,但5G通信網絡建設、物流體系升級改造建設、新能源汽車配套等“新基建”項目也成為今年的發展重點。

據估算,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和“非典”不可同日而語。非典造成的經濟損失約佔2003年GDP比重的1%。而此次疫情,僅春節期間的損失保守估計在3萬億元以上,佔2019年GDP總量的3%以上。受疫情影響,2020經濟下行壓力更大,政策重心會更偏向穩增長。

搜狐焦點報道稱,2020或成為基建大年,強度主要取決於兩點:主觀上的政策支持程度和客觀上的資金情況。從主觀上來看,2020年的政策支持力度無疑是近五年來最強的。基建增速每提升1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速0.11個百分點左右,2019年基建增速是3.8%,要實現今年5%-6%的經濟發展目標,基建增速至少要達到10%。從客觀上看,2020年的基建資金也是近幾年最寬鬆的。今年政策重心是穩增長,貨幣政策趨向寬鬆,銀行也會加大投資,專項債規模在擴大,主客觀推進“政策性金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